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湖北十堰市郧阳区委书记胡先平:增收在家门口 生活在新天地

时间:2023-12-07 23:45:54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3年第23期作者:胡先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要搞好后续扶持,多渠道促进就业,强化社会管理,促进社会融入。近年来,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省委关于推进强县工程的相关要求,将全省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青龙泉社区建设成宜居宜业和美社区,让搬迁群众从最初“不想来”到现在“不想回”。不仅实现了“挪穷窝”“拔穷根”,更实现了“富口袋”“富脑袋”,先后荣获全国“十三五”美丽搬迁安置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等荣誉称号。

坚持产业先行

让群众搬得进稳得住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郧阳区坚持搬迁与产业同步谋划,做大做强帮扶主导产业,解决群众搬迁后无法增收的顾虑,以产业促搬迁。
因地制宜选产业。深度研究搬迁群众群体特征,综合分析搬迁人口结构、生产习惯、搬迁目标、区位特点等因素,靶向寻找、充分论证,选定香菇、袜业作为主导产业。香菇种植占地小用水少、投资小见效快、郧阳气候条件适宜,为此郧阳区成立调研组考察湖北省随州市随县、河南省安阳市西峡县等香菇种植大县,邀请专家学者和专业机构对郧阳香菇品质进行检测,充分论证了香菇产业发展的可行性。袜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链条比较长,技术门槛不高,为此郧阳区抢抓浙江诸暨等地袜业企业转移机遇,引进袜业企业落户,发展其后道工序,满足搬迁群众就近就业需求。
优中选优引企业。坚持建房先建厂、增收先增岗,制定招商地图,反复比选、优胜劣汰,引育龙头企业。2017年引进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三板上市企业湖北裕国菇业落户郧阳,在青龙泉社区建设香菇种植基地,成立十堰市昌欣香菇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1.76亿元改造升级原香菇大棚并新建智能香菇大棚、香菇深加工产业园和菇菌园体验馆。2018年11月引进亚洲最大袜业公司——上海中昊针织公司投资1.7亿元,利用社区已有厂房建设湖北棉伙棉伴智能纺织科技公司。

完善配套强链条。依托昌欣公司建成1250亩香菇种植基地,建设香菇大棚1113个,配建香菇深加工产业园、菇菌园体验馆等“接二连三”项目。2022年昌欣公司入选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产值7.8亿元。目前新上全自动制棒、点菌、养菌设备和香菇饼干、口服液等深加工项目,建设废菌棒处置车间,形成集菌种研发、菌棒制作、香菇种植、精深加工、市场销售、循环利用等于一体的香菇产业链。依托棉伙棉伴工厂建设袜业车间4万平方米,装备袜机1581台,配套建设袜业后道工序加工车间4个,棉伙棉伴工厂2022年生产袜子1.5亿双,产值达7.37亿元。

0002.jpg

十堰市郧阳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青龙泉社区。

坚持多元就业

让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郧阳区根据产业发展不同阶段和群众关注的焦点,动态施策,对症下药,确保搬迁群众充分就业、就近就业、优质就业、稳定就业。
兜底政策让群众“无忧干”。针对群众种植香菇初期无设施、无技术、无资金、怕风险的顾虑,采取统一供棚、统一制棒、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办法,由国有企业出资搭建棚架配齐设施,免费提供给群众使用;开发“香菇贷”累计为352户贷款1760万元;聘请67名技术员包片入户,手把手免费指导,提供技术保障;实行菌棒补贴,开发香菇综合收入保险,制定香菇最低收购价,保证每棒收入不低于8元。针对群众最初到棉伙棉伴工厂上班无技能、工资低、不习惯不稳定的担忧,社区干部与企业挨家挨户敲门招工人,联合企业制定前6个月最低工资兜底保障机制,向务工满3个月的务工人员发放稳岗补贴,为夫妻双方在织袜、机修等岗位工作满3年的务工人员发放6万元房票补助,提高袜企员工稳岗率。社区群众人均纯收入由2018年搬迁前的3980元增加到2022年的17321元,714户群众购置了小汽车。
扶持政策让群众“大胆干”。让农户“有恒产”,采取国企让利、政府补贴、农户分年支付的方式,推行香菇棚架产权到户;采取制棒养菌厂房设备免费使用和建改棚架、冻库建设给予奖补的办法,支持农户变“大户”。提供龙头企业订单和30万—50万元的袜业贴息贷款与生产车间,出台带动50人以上稳定就业3个月以上的奖励10万元政策,4名群众由务工工人向企业主转变,开办袜业后道工序加工车间4个,带动830人就业。
个性政策让群众“都能干”。针对企业对60岁以上老年人就业安全性存在顾虑的问题,与保险公司开发“社区投保、地域为界、人数框定”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打通60岁以上群众务工通道,让他们在“零工超市”灵活就业,既可领工资,又可换取蔬菜、油盐酱醋等日用品。针对群众想就业但苦于老人孩子无人照料的问题,建设幸福食堂、康养服务中心、四点半学校、老年活动中心等,530余个劳动力从照顾老人孩子中解放出来。

坚持优化服务

让群众享受高品质生活
基层公共服务关键看实效。郧阳区坚持“群众需求在哪里,服务就跟进到哪里”,推动社区服务水平向城区靠拢,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整合资金完善设施。坚持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充分利用易地扶贫搬迁对大型安置区的后续扶持政策,通过财政投入、部门支持、企业投资、社区自筹等办法,整合易地扶贫搬迁债券资金和土地增减挂钩指标交易资金等1.71亿元,争取国家专项资金、财政配套和对口协作资金等7800余万元,建设青龙泉九年一贯制学校、刘湾幼儿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养融合中心等设施。自来水、电、天然气、路、5G网络直达社区,邮政快递、银行网点、新能源充电桩布局社区,路灯、安保监控设备、污水处理等覆盖社区。
共建共享公共服务。社区有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幼儿园2所,与区重点小学——实验小学师资共享、教学共研,成为首批省级教联体试点。与区人民医院协作共建医养融合托育中心,千人床位数、千人医护数比高于城区,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城区、康复回社区。民政、医保、残疾人补助等60项高频行政审批事项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即申即办,群众办事不用“两头跑”。水电缴费、物业客服、ATM机存取款、积分兑换、图书借阅现场办理,矛盾纠纷调解、警务处置、消防应急一键响应,建设农贸市场1个、商业网点14个、商铺门面68间,基本服务不出社区。
量身定制个性服务。社区劳动力实名制登记信息平台常态化提供零工超市岗位,3天内即可为失业人员提供就业岗位供选择。邻里驿家、爱心食堂、老年服务中心等便民场所步行15分钟内可到达。“智慧社区”管理平台实时监测645户特殊群体家庭“一键呼叫”“燃气报警”装置和203名精神及智力障碍人员定位手环,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群众深刻感受到,搬进社区变化大,生活不比城里差。

坚持共同缔造

让群众深度融入社区
郧阳区深入践行共同缔造理念,设立党群服务中心、“邻里中心”,提供“一站式”“全天候”“零距离”服务,让群众成为社区主人。
精准解决“两头跑”问题,让搬迁群众“身入”社区。纵向建立“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和“社区居民委员会+网格居民小组+楼栋长”的双层组织架构,设立4个居民党支部和4个企事业单位党支部、8个网格党小组、105个党员中心户;横向成立15个群团服务组织和12个志愿服务组织,让所有群众生活在组织中。针对搬迁群众顾虑的原有承包地宅基地山林经营问题,完成搬迁群众原居住地承包土地山林确权登记、颁证到户,由村级合作社代种代管或流转给能人大户耕种管护,确保收益。广泛开展认人、认亲、认事“三认”活动,收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民政、医保、乡村振兴、人社等区直部门选派干部常驻社区常态办理高频事项,低保救助、就业补贴、慢病管理等业务在社区开辟绿色通道一站式办理,解决了群众居住在社区、办事回老家的“两头跑”问题。
搭建群众说事议事管事平台,让搬迁群众“行入”社区。扎实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成立居民议事会,制定居民公约,召开楼栋会、小区会、党员会,激发群众参与谋划决策社区大小事情的积极性。由社区群众自主组建物业公司,社区主导、能人牵头、群众共管,群众缴纳物业管理费由原来的0.5元/平方米降至0.1元/平方米,缴费率由过去的31%升至98%。成立平安义警队,55名热心群众竞聘社区平安义警,负责治安巡逻、矛盾调处、安全巡查等;把民意直通二维码张贴在楼栋单元口,群众扫码建言献策235条。
开展“我是党员我当先,我是群众我当家”活动,让群众“心入”社区。充分发挥老党员、老干部的作用,宣讲党的好政策,传播好声音,经常性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宣讲活动,86名创业模范、贤惠人家、致富能手、厚道邻居、平安卫士等身边典型先后走上讲台现身说法,社区群众人人争先进、家家创“十星”,“十星级文明家庭”比例达到38%,“社区是我家,居民一家亲”的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
(作者胡先平系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委书记)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书记视窗    
高端视点

湖北十堰市郧阳区委书记胡先平:增收在家门口 生活在新天地

时间:2023-12-07 23:45:54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3年第23期

作者:胡先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要搞好后续扶持,多渠道促进就业,强化社会管理,促进社会融入。近年来,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省委关于推进强县工程的相关要求,将全省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青龙泉社区建设成宜居宜业和美社区,让搬迁群众从最初“不想来”到现在“不想回”。不仅实现了“挪穷窝”“拔穷根”,更实现了“富口袋”“富脑袋”,先后荣获全国“十三五”美丽搬迁安置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等荣誉称号。

坚持产业先行

让群众搬得进稳得住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郧阳区坚持搬迁与产业同步谋划,做大做强帮扶主导产业,解决群众搬迁后无法增收的顾虑,以产业促搬迁。
因地制宜选产业。深度研究搬迁群众群体特征,综合分析搬迁人口结构、生产习惯、搬迁目标、区位特点等因素,靶向寻找、充分论证,选定香菇、袜业作为主导产业。香菇种植占地小用水少、投资小见效快、郧阳气候条件适宜,为此郧阳区成立调研组考察湖北省随州市随县、河南省安阳市西峡县等香菇种植大县,邀请专家学者和专业机构对郧阳香菇品质进行检测,充分论证了香菇产业发展的可行性。袜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链条比较长,技术门槛不高,为此郧阳区抢抓浙江诸暨等地袜业企业转移机遇,引进袜业企业落户,发展其后道工序,满足搬迁群众就近就业需求。
优中选优引企业。坚持建房先建厂、增收先增岗,制定招商地图,反复比选、优胜劣汰,引育龙头企业。2017年引进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三板上市企业湖北裕国菇业落户郧阳,在青龙泉社区建设香菇种植基地,成立十堰市昌欣香菇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1.76亿元改造升级原香菇大棚并新建智能香菇大棚、香菇深加工产业园和菇菌园体验馆。2018年11月引进亚洲最大袜业公司——上海中昊针织公司投资1.7亿元,利用社区已有厂房建设湖北棉伙棉伴智能纺织科技公司。

完善配套强链条。依托昌欣公司建成1250亩香菇种植基地,建设香菇大棚1113个,配建香菇深加工产业园、菇菌园体验馆等“接二连三”项目。2022年昌欣公司入选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产值7.8亿元。目前新上全自动制棒、点菌、养菌设备和香菇饼干、口服液等深加工项目,建设废菌棒处置车间,形成集菌种研发、菌棒制作、香菇种植、精深加工、市场销售、循环利用等于一体的香菇产业链。依托棉伙棉伴工厂建设袜业车间4万平方米,装备袜机1581台,配套建设袜业后道工序加工车间4个,棉伙棉伴工厂2022年生产袜子1.5亿双,产值达7.37亿元。

0002.jpg

十堰市郧阳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青龙泉社区。

坚持多元就业

让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郧阳区根据产业发展不同阶段和群众关注的焦点,动态施策,对症下药,确保搬迁群众充分就业、就近就业、优质就业、稳定就业。
兜底政策让群众“无忧干”。针对群众种植香菇初期无设施、无技术、无资金、怕风险的顾虑,采取统一供棚、统一制棒、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办法,由国有企业出资搭建棚架配齐设施,免费提供给群众使用;开发“香菇贷”累计为352户贷款1760万元;聘请67名技术员包片入户,手把手免费指导,提供技术保障;实行菌棒补贴,开发香菇综合收入保险,制定香菇最低收购价,保证每棒收入不低于8元。针对群众最初到棉伙棉伴工厂上班无技能、工资低、不习惯不稳定的担忧,社区干部与企业挨家挨户敲门招工人,联合企业制定前6个月最低工资兜底保障机制,向务工满3个月的务工人员发放稳岗补贴,为夫妻双方在织袜、机修等岗位工作满3年的务工人员发放6万元房票补助,提高袜企员工稳岗率。社区群众人均纯收入由2018年搬迁前的3980元增加到2022年的17321元,714户群众购置了小汽车。
扶持政策让群众“大胆干”。让农户“有恒产”,采取国企让利、政府补贴、农户分年支付的方式,推行香菇棚架产权到户;采取制棒养菌厂房设备免费使用和建改棚架、冻库建设给予奖补的办法,支持农户变“大户”。提供龙头企业订单和30万—50万元的袜业贴息贷款与生产车间,出台带动50人以上稳定就业3个月以上的奖励10万元政策,4名群众由务工工人向企业主转变,开办袜业后道工序加工车间4个,带动830人就业。
个性政策让群众“都能干”。针对企业对60岁以上老年人就业安全性存在顾虑的问题,与保险公司开发“社区投保、地域为界、人数框定”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打通60岁以上群众务工通道,让他们在“零工超市”灵活就业,既可领工资,又可换取蔬菜、油盐酱醋等日用品。针对群众想就业但苦于老人孩子无人照料的问题,建设幸福食堂、康养服务中心、四点半学校、老年活动中心等,530余个劳动力从照顾老人孩子中解放出来。

坚持优化服务

让群众享受高品质生活
基层公共服务关键看实效。郧阳区坚持“群众需求在哪里,服务就跟进到哪里”,推动社区服务水平向城区靠拢,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整合资金完善设施。坚持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充分利用易地扶贫搬迁对大型安置区的后续扶持政策,通过财政投入、部门支持、企业投资、社区自筹等办法,整合易地扶贫搬迁债券资金和土地增减挂钩指标交易资金等1.71亿元,争取国家专项资金、财政配套和对口协作资金等7800余万元,建设青龙泉九年一贯制学校、刘湾幼儿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养融合中心等设施。自来水、电、天然气、路、5G网络直达社区,邮政快递、银行网点、新能源充电桩布局社区,路灯、安保监控设备、污水处理等覆盖社区。
共建共享公共服务。社区有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幼儿园2所,与区重点小学——实验小学师资共享、教学共研,成为首批省级教联体试点。与区人民医院协作共建医养融合托育中心,千人床位数、千人医护数比高于城区,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城区、康复回社区。民政、医保、残疾人补助等60项高频行政审批事项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即申即办,群众办事不用“两头跑”。水电缴费、物业客服、ATM机存取款、积分兑换、图书借阅现场办理,矛盾纠纷调解、警务处置、消防应急一键响应,建设农贸市场1个、商业网点14个、商铺门面68间,基本服务不出社区。
量身定制个性服务。社区劳动力实名制登记信息平台常态化提供零工超市岗位,3天内即可为失业人员提供就业岗位供选择。邻里驿家、爱心食堂、老年服务中心等便民场所步行15分钟内可到达。“智慧社区”管理平台实时监测645户特殊群体家庭“一键呼叫”“燃气报警”装置和203名精神及智力障碍人员定位手环,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群众深刻感受到,搬进社区变化大,生活不比城里差。

坚持共同缔造

让群众深度融入社区
郧阳区深入践行共同缔造理念,设立党群服务中心、“邻里中心”,提供“一站式”“全天候”“零距离”服务,让群众成为社区主人。
精准解决“两头跑”问题,让搬迁群众“身入”社区。纵向建立“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和“社区居民委员会+网格居民小组+楼栋长”的双层组织架构,设立4个居民党支部和4个企事业单位党支部、8个网格党小组、105个党员中心户;横向成立15个群团服务组织和12个志愿服务组织,让所有群众生活在组织中。针对搬迁群众顾虑的原有承包地宅基地山林经营问题,完成搬迁群众原居住地承包土地山林确权登记、颁证到户,由村级合作社代种代管或流转给能人大户耕种管护,确保收益。广泛开展认人、认亲、认事“三认”活动,收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民政、医保、乡村振兴、人社等区直部门选派干部常驻社区常态办理高频事项,低保救助、就业补贴、慢病管理等业务在社区开辟绿色通道一站式办理,解决了群众居住在社区、办事回老家的“两头跑”问题。
搭建群众说事议事管事平台,让搬迁群众“行入”社区。扎实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成立居民议事会,制定居民公约,召开楼栋会、小区会、党员会,激发群众参与谋划决策社区大小事情的积极性。由社区群众自主组建物业公司,社区主导、能人牵头、群众共管,群众缴纳物业管理费由原来的0.5元/平方米降至0.1元/平方米,缴费率由过去的31%升至98%。成立平安义警队,55名热心群众竞聘社区平安义警,负责治安巡逻、矛盾调处、安全巡查等;把民意直通二维码张贴在楼栋单元口,群众扫码建言献策235条。
开展“我是党员我当先,我是群众我当家”活动,让群众“心入”社区。充分发挥老党员、老干部的作用,宣讲党的好政策,传播好声音,经常性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宣讲活动,86名创业模范、贤惠人家、致富能手、厚道邻居、平安卫士等身边典型先后走上讲台现身说法,社区群众人人争先进、家家创“十星”,“十星级文明家庭”比例达到38%,“社区是我家,居民一家亲”的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
(作者胡先平系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委书记)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