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和玲:村民“贴耳人” 更是“贴心人”
我开始爱上这片土地,因为生生不息,战胜贫困;我更加爱上这里村民,因为淳朴善良,尽管倔强。感觉责任越来越强烈:金山银山,产业兴旺,时不我待;志智双扶,点点滴滴,蜡烛泪干。——黄和玲
张立波:立定为民志 波助脱贫兴
自2019年5月起,中国信达总公司山东分公司选派张立波进驻魏庄村开展驻村帮扶以来,围绕“抓党建、促脱贫”这条主线,扎实开展各项帮扶工作。
驻村这一年:扶贫有我,人生历练
驻村工作虽然非常清苦,只要始终有一颗为村民甘于服务、甘于奉献、甘于忠诚的心,也就不存在解不开的疙瘩。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我深感责任重大,常常夜不能寐。肩上有沉甸甸的担子,身后有群众期盼的目光。职责所系、群众所盼,不敢有丝毫懈怠。
刘光宇:扶贫路上的驻村第一书记
今年秋天,吉林四平双辽市柳条乡小陵村,田野里麦浪翻滚,庭前屋后的果树已是硕果累累。村子里,水泥路通到各家门口,夜晚,路灯照亮角角落落。而就在三年前,小陵村还是个深度贫困村。农民说,多亏了党的好政策,派来了驻村第一书记,带领我们苦干三年,让村里发生了大变化。
郑九洲:扶贫路上践初心
这三年,他着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利用好党的扶贫政策,引导贫困群众发展种养等特色产业,鼓起了他们的钱袋子;不断改善和提高村级基础设施和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增强余庙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扶贫扶长远 驻村驻心间 ——记泗县大路口乡网周村驻村扶贫工作队
三年来,我们村脱贫攻坚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也让村民更加坚定脱贫致富的决心,也为实现致富奔小康的新目标蓄满了能量。
“第一书记”肖曙光为扶贫“私车公用” 行程9万公里 耗费8万余元
今年51岁的肖曙光是宜昌市税务局科级干部。2018年2月,他主动请缨到扶贫点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从此,他的“凯迪拉克”也成了“工作队员”。
安徽泗县:选好“领头雁” 建强“主心骨”
近年来,泗县把抓好村官队伍建设作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核心关键,结合“一抓双促”工程,紧扣“选育管用”四个环节,选育“领头雁”,建强“主心骨”,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保障。
路茂兴:打下基础立长远 真抓实干补“短板”
自路书记来到咱齐庄村以后,村里路灯亮了、街道整洁了,路边种上了合欢树,每家每户门口都通上水泥路,更重要的是村民的口袋也鼓起来了。
湖南永顺:龙珠村驻村扶贫融入“五个大唐”提升脱贫成效
中国大唐集团湖南分公司驻永顺县龙珠村工作队,在队长张俊峰带领下,将集团新时代“质量大唐、效率大唐、活力大唐、美丽大唐、幸福大唐”理念融入驻村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湖南省永顺县猛晓村驻村工作队“三个强化”提升脱贫群众幸福感
中国工商银行湘西分行、湘西州广播电视大学联合驻永顺县灵溪镇猛晓村工作队,强化多元经济、村级文化、特殊关爱,脱贫群众幸福感明显提升。
扶贫项目竣工投运获村民点赞
“电压稳了,鱼塘用电也更方便了。”近日,广西南宁市邕宁区那楼镇罗马村那花坡村民李增检满脸笑容地跟来自南方电网广西南宁邕宁供电局的党员服务队说道,此刻他正准备从自己承包的池塘里捞一批鱼去市场上出售。
蒋林圃:一心为民的驻村研究生
蒋林圃坚持与时俱进,与村两委党员干部从书本、网络上学习农业生产技术,通过党员干部宣传政策法规、开展教育培训等方式提高贫困户实用技术技能,引导贫困户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激发其内生动力,充分发挥了农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张波:一个纪委干部的驻村《扶贫日记》
工作队进驻金松村后,张波从健章立制入手,自我垂范。一是例会制度,二是学习制度,三是请假制度,四是工作制度。工作队队员严格按照区扶贫办的统一要求,坚持吃住在村,坚决做到不吃请、不扰民,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
胡耀华:甘当“麻花货郎”
赤壁市建工集团驻车埠镇斗门村扶贫第一书记胡耀华仍像往常一样来帮马枚生卖麻花。“1袋、2袋、一层9袋,8层72袋,加上边上那个盒子里的5袋总计77袋,麻花合计770元钱。
泗县长沟镇:扶贫“微工厂” 村民增收忙
目前,在长沟镇,扶贫“微工厂”让更多农村半劳力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群众增收、村集体增益、企业增效、产业增强一举四得,为打赢脱贫攻坚战闯出了一条微扶贫新路。
王倩:教育扶贫圆了贫困学子的求学梦
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今后我会心怀感恩之心,更加努力学习,圆满完成学业,将来以自己的最大能力回馈社会,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
三十而已 根深不已——记泗县泗城镇胡陈村驻村扶贫专干张腾飞
刚开始来的时候,一个城里的孩子,大家都有怀疑,但是经过这几年的苦学苦练,和村里老少爷们都能打成一片,这非常不容易。现在,从他身上几乎看不出‘城里人’的痕迹
甘肃“百合书记”乐做推销员:不能让农户血汗埋在地里
高原百合已经成为当地民众脱贫增收的“靠山”,赵和兵家门口的泥泞小路早已被水泥路替代,巷道也在工行等单位的帮扶下,安装了路灯。他说,现在稳定脱了贫,衣食住行都变了,心里更敞快了,日子也更有奔头了。
“第一书记”搭桥 贫困村致富路更宽
村民富了,村庄美了,笔者在采访中看到那些长年在外打工的人又回到了故土。年轻人忙碌的身影,让摆脱贫困的西万家村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大步向前。
河北省生态环境厅驻村工作队助力马家庄村 跑出“富美智”加速度
江西九江:“星火夜学”淬炼基层干部真功夫
西藏生态文明旅游线路上的“蓝精灵”
云南省永平县花桥村:一座可悦读的千年古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