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精准施策 提升成色 不断巩固脱贫脱贫攻坚成果

时间:2021-06-21 10:49:12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林凡建

淇县黄洞乡坚持精准施策、精准帮扶、精准滴灌,紧盯重点难点,践行一切工作“高标准、高效率、高效益”的要求,“大兴淇县之干”,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不断巩固和提升脱贫质量,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大抓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森林公园和传统村落群优势,突出抓好特色种植、乡村旅游两大主导产业,着力打造“花椒之乡、生态之乡、旅游之乡”。围绕产业链条抓好特色种植。利用“党支部+合作社”模式,支持引导群众发展花椒、林果等经济作物9300多亩。目前全乡花椒种植面积达1.2万亩,特色林果3000亩,实现“一人一亩经济田,一户一个经济园”。建成了省级大红袍花椒种植标准化示范区,注册了“上竹林”大红袍花椒品牌,充分发挥致富带头人、农业专业合作社的龙头带动作用,通过提供种苗、土地流转、订单农业、技术指导等方式,形成了集供种(育苗)、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体系的产业链条。围绕利益联结抓好乡村旅游。聚力发展沟域旅游,南沟着力提升了林泉沟建设水平,中沟重点抓好了纣王殿3A级旅游景区建设,北沟突出打造十里花廊和鲍庄康养山庄建设。利用“党支部+旅游公司”的模式,探索“公司+村集体+农户”利益联结方式,引导群众参与客栈、民宿等开发,增加群众收入。目前,黄洞乡已逐步形成“东林果、西养殖、南花椒、中杂粮、全旅游”的产业发展布局,形成了以烟岭沟林果、全寨养殖、温坡大红袍花椒、黄洞小杂粮为代表的五大种养产业基地,打造了石老公休闲游乐、纣王殿健身度假、东掌艺术写生、鱼泉红色教育、鲍庄康养研学、仙人梯寻根祭祖为代表的六个旅游点位,全乡农家饭店、客栈、民宿等相关产业已达33家,受益群众达360多户。2020年,黄洞乡被评为“河南省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

狠抓稳岗就业。黄洞乡始终把创业就业作为贫困群众致富增收的主要途径来抓,积极为有就业能力、有培训愿望的贫困群众,开展创业培训、技能培训、岗位培训和引导性培训,全乡脱贫劳动力就业率98.5%,边缘易致贫劳动力就业率11%。特别是在2020年疫情期间,我乡多措并举,全力保障复工复产。一是搞好服务促就业。帮助办理健康证外出务工1865人,为4名贫困群众落实了自主创业奖补政策,为25名贫困群众落实了自主就业政策。二是复产复工促就业。积极帮助辖区内鱼泉水厂、纣王殿度假村、石老公家民宿等公司复产,鲍庄康养中心、山水林田湖草项目和扶贫项目等复工,吸纳就业群众170人。三是设置公益岗位促就业。充分结合疫情对贫困群众务工影响情况,利用村光伏收益资金,安置公益岗位58人,每人每月100-600元;设置公益事业建设员230人,每人每天60-120元,让他们通过自身劳动所得增加收入。四是兴办公益事业促就业。充分利用村集体经济收入谋划实施公益事业,各村掀起了人居环境改善、旅游台阶路修建、河道综合治理、旅游景点打造等基础设施建设高潮,375名贫困群众实现就近就地就业。五是鼓励贫困群众自主就业创业。213名贫困群众通过经营商铺、兴办企业等形式实现自主就业创业。

重抓消费扶贫。着力推进消费扶贫,精准组织建立农产品线上产销对接,国家消费扶贫网站已注册1个带贫企业 10个产品,河南省农购互联网已注册10个供销商 65个产品,真正助力农产品触网“突围”。截至目前,已帮助356户贫困户销售小米、花椒、红薯、蜂蜜等农产品,销售金额达近30万元。特别是我乡还与天人合德(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对接合作,举行了《黄洞乡脱贫攻坚消费扶贫暨原生态食材首播活动仪式》,并确定了长期合作关系。目前,通过公司全国家庭康养系统,已为我乡销售生猪45头,小米2300多斤,花椒1200多斤。

细抓生态扶贫。为鱼泉、黄洞、东掌、石老公、温坡、西掌等6个村1059户贫困户争取了省级公益林生态补偿,每亩补贴9元,共发放生态补偿金57.6万余元;为纣王殿、对寺窑、柳林、全寨等10个村574户贫困户争取了造林补贴项目,每亩补贴400元,共发放补贴资金32万余元;为14名贫困群众提供了公益护林员岗位,为37名群众设立了公益林护林员岗位。

实抓金融扶贫。加快推进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坚持“户贷户用”方向,为568户有贷款意愿和劳动能力、符合贷款条件的农户办理了金融扶贫小额信贷资金,用于发展特色种植、现代农业等个人项目。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黄洞乡将以“对群众的亲劲,抓工作的韧劲,干事业的拼劲”,继续发扬“忠诚、实干、担当”的黄洞精神,以顽强拼搏的意志、敢于担当的气魄、真抓实干的作风,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激情服务人民群众,用实际行动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精准对接和有效衔接。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林凡建
标签经验交流    
观察思考

精准施策 提升成色 不断巩固脱贫脱贫攻坚成果

时间:2021-06-21 10:49:12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林凡建

淇县黄洞乡坚持精准施策、精准帮扶、精准滴灌,紧盯重点难点,践行一切工作“高标准、高效率、高效益”的要求,“大兴淇县之干”,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不断巩固和提升脱贫质量,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大抓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森林公园和传统村落群优势,突出抓好特色种植、乡村旅游两大主导产业,着力打造“花椒之乡、生态之乡、旅游之乡”。围绕产业链条抓好特色种植。利用“党支部+合作社”模式,支持引导群众发展花椒、林果等经济作物9300多亩。目前全乡花椒种植面积达1.2万亩,特色林果3000亩,实现“一人一亩经济田,一户一个经济园”。建成了省级大红袍花椒种植标准化示范区,注册了“上竹林”大红袍花椒品牌,充分发挥致富带头人、农业专业合作社的龙头带动作用,通过提供种苗、土地流转、订单农业、技术指导等方式,形成了集供种(育苗)、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体系的产业链条。围绕利益联结抓好乡村旅游。聚力发展沟域旅游,南沟着力提升了林泉沟建设水平,中沟重点抓好了纣王殿3A级旅游景区建设,北沟突出打造十里花廊和鲍庄康养山庄建设。利用“党支部+旅游公司”的模式,探索“公司+村集体+农户”利益联结方式,引导群众参与客栈、民宿等开发,增加群众收入。目前,黄洞乡已逐步形成“东林果、西养殖、南花椒、中杂粮、全旅游”的产业发展布局,形成了以烟岭沟林果、全寨养殖、温坡大红袍花椒、黄洞小杂粮为代表的五大种养产业基地,打造了石老公休闲游乐、纣王殿健身度假、东掌艺术写生、鱼泉红色教育、鲍庄康养研学、仙人梯寻根祭祖为代表的六个旅游点位,全乡农家饭店、客栈、民宿等相关产业已达33家,受益群众达360多户。2020年,黄洞乡被评为“河南省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

狠抓稳岗就业。黄洞乡始终把创业就业作为贫困群众致富增收的主要途径来抓,积极为有就业能力、有培训愿望的贫困群众,开展创业培训、技能培训、岗位培训和引导性培训,全乡脱贫劳动力就业率98.5%,边缘易致贫劳动力就业率11%。特别是在2020年疫情期间,我乡多措并举,全力保障复工复产。一是搞好服务促就业。帮助办理健康证外出务工1865人,为4名贫困群众落实了自主创业奖补政策,为25名贫困群众落实了自主就业政策。二是复产复工促就业。积极帮助辖区内鱼泉水厂、纣王殿度假村、石老公家民宿等公司复产,鲍庄康养中心、山水林田湖草项目和扶贫项目等复工,吸纳就业群众170人。三是设置公益岗位促就业。充分结合疫情对贫困群众务工影响情况,利用村光伏收益资金,安置公益岗位58人,每人每月100-600元;设置公益事业建设员230人,每人每天60-120元,让他们通过自身劳动所得增加收入。四是兴办公益事业促就业。充分利用村集体经济收入谋划实施公益事业,各村掀起了人居环境改善、旅游台阶路修建、河道综合治理、旅游景点打造等基础设施建设高潮,375名贫困群众实现就近就地就业。五是鼓励贫困群众自主就业创业。213名贫困群众通过经营商铺、兴办企业等形式实现自主就业创业。

重抓消费扶贫。着力推进消费扶贫,精准组织建立农产品线上产销对接,国家消费扶贫网站已注册1个带贫企业 10个产品,河南省农购互联网已注册10个供销商 65个产品,真正助力农产品触网“突围”。截至目前,已帮助356户贫困户销售小米、花椒、红薯、蜂蜜等农产品,销售金额达近30万元。特别是我乡还与天人合德(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对接合作,举行了《黄洞乡脱贫攻坚消费扶贫暨原生态食材首播活动仪式》,并确定了长期合作关系。目前,通过公司全国家庭康养系统,已为我乡销售生猪45头,小米2300多斤,花椒1200多斤。

细抓生态扶贫。为鱼泉、黄洞、东掌、石老公、温坡、西掌等6个村1059户贫困户争取了省级公益林生态补偿,每亩补贴9元,共发放生态补偿金57.6万余元;为纣王殿、对寺窑、柳林、全寨等10个村574户贫困户争取了造林补贴项目,每亩补贴400元,共发放补贴资金32万余元;为14名贫困群众提供了公益护林员岗位,为37名群众设立了公益林护林员岗位。

实抓金融扶贫。加快推进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坚持“户贷户用”方向,为568户有贷款意愿和劳动能力、符合贷款条件的农户办理了金融扶贫小额信贷资金,用于发展特色种植、现代农业等个人项目。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黄洞乡将以“对群众的亲劲,抓工作的韧劲,干事业的拼劲”,继续发扬“忠诚、实干、担当”的黄洞精神,以顽强拼搏的意志、敢于担当的气魄、真抓实干的作风,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激情服务人民群众,用实际行动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精准对接和有效衔接。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林凡建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