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宿松县千岭乡:发展番鸭养殖 助力乡村振兴

时间:2021-07-16 15:49:34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吕勉 胡超

微信图片_20210716153325.jpg

番鸭养殖基地 图/谭幸 巫星宇 

“这里曾经是荒地,2019年,我承包过来,做起了番鸭养殖。”在雨福村番鸭养殖基地大棚前,宿松县超群家庭农场负责人刘超群向实践团的成员介绍到。近期,安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时代·新青年·新征程”基层筑梦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安庆市宿松县千岭乡调研特色养殖产业,在乡、村干部的带领下走进千岭乡雨福村番鸭养殖基地,实地学习和了解乡村产业振兴建设成果。

特色产业,创新模式

当实践团队长齐如梦问起养番鸭的来源,刘超群告诉大家:“2018年猪肉价格一度猛增猛减,对我们农户养殖影响非常大,由此,我开始决定养殖一些特色产品,番鸭需求量大,价格稳定,正符合我们的需要。”跟随刘先生走进养殖大棚,大棚里有工作人员正拿着小瓶药物,并将药物注射到番鸭身上。据了解,这批番鸭是近期才到的鸭苗,正在进行疫苗接种,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团队成员近距离接触番鸭疫苗接种过程,亲自体验养殖过程。

“一批番鸭每产批一万一千只,循环周期为80天到90天。我们养殖的番鸭只售卖鸭肉,不包含鸭蛋养殖和鸭苗选取。”刘先生告诉团队成员,番鸭养殖采用的是公司和农户结合的方式,农户只负责养殖,公司负责补充鸭苗和销售渠道,番鸭的进食食物也由公司进行营养配比,这种生产模式保证了农户稳定的收入来源。

生态农业,资源循环

在调研过程中,鸭棚的构造也吸引了团队成员的注意,宿松县超群家庭农场的鸭子们并非和团队成员想象中的一样直接生活在鸭棚的地面上,而是在距离地面半米高的铁丝网上,同时有铁丝网将大棚被隔成好几个区域。通过和鸭棚内的工作人员交流,实践团成员们了解到,上部分是番鸭生活地方,配有饮水和进食系统,其下部分是番鸭的排泄系统,通过过滤网其粪便排入地下,通过冲水器排入下水道,进入大型化粪池进行干湿分离,干的部分作为有机肥,湿的部分作为稻田养料。在发展养殖业的同时,因地制宜,资源循环利用,建立综合生态养殖模式,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

成员们也仔细询问了影响鸭棚发展的不利因素,刘先生直言最害怕遇到天灾人祸,不良天气自然灾害等,会影响其生产进度。“洪水干旱的影响都还好,最害怕大风天气,一阵大风可能就会把棚顶掀翻。”大棚的运转和维护需要固定的三到四个人。

政府投资,持续发展

在离一期大棚的不远处,荒地上正架起一根根绿色的钢筋框架,这正是雨福村二期番鸭大棚的建设工地。建设负责人刘成龙介绍到,一期番鸭养殖大棚由超群家庭农场投资建设,年收益除去成本在20万元左右,政府观测到其发展前景,加入合作,进行投资。目前二期政府投入40万元,三期正在筹备中,预计投入90万元。大棚建好后,将租赁给超群家庭农场用于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

团队成员注意到基地周围还有部分未开发的荒地,经了解这片土地已被雨福村通过土地流转承包下来,用于新建第三期番鸭大棚,土地租金每年300元/亩,共涉及周边20余户农户。雨福村扶贫专干孙登进告诉团队成员:“番鸭养殖基地是我村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项目之一,预计每年可增加村级集体收入5万元左右,同时通过提供务工、土地流转、收益分红等方式,累计可带动周边100余户农户增收。”(文/吕勉 胡超 图/谭幸 巫星宇)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林凡建
标签经验交流    
观察思考

宿松县千岭乡:发展番鸭养殖 助力乡村振兴

时间:2021-07-16 15:49:34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吕勉 胡超

微信图片_20210716153325.jpg

番鸭养殖基地 图/谭幸 巫星宇 

“这里曾经是荒地,2019年,我承包过来,做起了番鸭养殖。”在雨福村番鸭养殖基地大棚前,宿松县超群家庭农场负责人刘超群向实践团的成员介绍到。近期,安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时代·新青年·新征程”基层筑梦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安庆市宿松县千岭乡调研特色养殖产业,在乡、村干部的带领下走进千岭乡雨福村番鸭养殖基地,实地学习和了解乡村产业振兴建设成果。

特色产业,创新模式

当实践团队长齐如梦问起养番鸭的来源,刘超群告诉大家:“2018年猪肉价格一度猛增猛减,对我们农户养殖影响非常大,由此,我开始决定养殖一些特色产品,番鸭需求量大,价格稳定,正符合我们的需要。”跟随刘先生走进养殖大棚,大棚里有工作人员正拿着小瓶药物,并将药物注射到番鸭身上。据了解,这批番鸭是近期才到的鸭苗,正在进行疫苗接种,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团队成员近距离接触番鸭疫苗接种过程,亲自体验养殖过程。

“一批番鸭每产批一万一千只,循环周期为80天到90天。我们养殖的番鸭只售卖鸭肉,不包含鸭蛋养殖和鸭苗选取。”刘先生告诉团队成员,番鸭养殖采用的是公司和农户结合的方式,农户只负责养殖,公司负责补充鸭苗和销售渠道,番鸭的进食食物也由公司进行营养配比,这种生产模式保证了农户稳定的收入来源。

生态农业,资源循环

在调研过程中,鸭棚的构造也吸引了团队成员的注意,宿松县超群家庭农场的鸭子们并非和团队成员想象中的一样直接生活在鸭棚的地面上,而是在距离地面半米高的铁丝网上,同时有铁丝网将大棚被隔成好几个区域。通过和鸭棚内的工作人员交流,实践团成员们了解到,上部分是番鸭生活地方,配有饮水和进食系统,其下部分是番鸭的排泄系统,通过过滤网其粪便排入地下,通过冲水器排入下水道,进入大型化粪池进行干湿分离,干的部分作为有机肥,湿的部分作为稻田养料。在发展养殖业的同时,因地制宜,资源循环利用,建立综合生态养殖模式,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

成员们也仔细询问了影响鸭棚发展的不利因素,刘先生直言最害怕遇到天灾人祸,不良天气自然灾害等,会影响其生产进度。“洪水干旱的影响都还好,最害怕大风天气,一阵大风可能就会把棚顶掀翻。”大棚的运转和维护需要固定的三到四个人。

政府投资,持续发展

在离一期大棚的不远处,荒地上正架起一根根绿色的钢筋框架,这正是雨福村二期番鸭大棚的建设工地。建设负责人刘成龙介绍到,一期番鸭养殖大棚由超群家庭农场投资建设,年收益除去成本在20万元左右,政府观测到其发展前景,加入合作,进行投资。目前二期政府投入40万元,三期正在筹备中,预计投入90万元。大棚建好后,将租赁给超群家庭农场用于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

团队成员注意到基地周围还有部分未开发的荒地,经了解这片土地已被雨福村通过土地流转承包下来,用于新建第三期番鸭大棚,土地租金每年300元/亩,共涉及周边20余户农户。雨福村扶贫专干孙登进告诉团队成员:“番鸭养殖基地是我村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项目之一,预计每年可增加村级集体收入5万元左右,同时通过提供务工、土地流转、收益分红等方式,累计可带动周边100余户农户增收。”(文/吕勉 胡超 图/谭幸 巫星宇)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林凡建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