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港北区推行“六联共建”模式,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时间:2022-05-27 15:40:58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贵港市委农办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港北区坚持立足区情、找准定位,推行“六联共建”模式,脱贫攻坚成果得到持续巩固,顺利拓展衔接致乡村振兴轨道,乡村振兴取得明显成效。去年,自治区乡村风貌提升初期评估总结暨现场推进会等6个自治区级现场会均在港北设立观摩点,龙井村乡风文明建设经验被列为自治区文明委十大先进典型案例。

一、责任联防,守住返贫底线。以“三坚持”压实责任,守住底线,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一是坚持责任“四不摘”。继续安排115名驻村工作队员和4000多名干部实现“一帮一联”;二是坚持资金项目力度不减。投入3.5亿财政专项扶贫和衔接资金,落实落细产业、金融、健康、就业等政策。三是坚持返贫致贫动态监测。聚焦防止返贫致贫,制定下发《港北区返贫致贫动态检测和帮扶机制方案》,构建了“对象发现、风险预警、及时纳入、动态帮扶、问题消除”过程的全闭环管理,有效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现象。截止目前,全区共有脱贫监测户和易致贫户930户3482人仍在持续跟踪监测中。

二、资源联筹,打造宜商港北。创新推行“四种模式”筹措乡村建设资金。一是创新村集体投入“造血”模式。开展村集体经济发展“十大行动”,用活村集体经济收入“生血”,2021年全区102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5万元以上。二是创新财政扶持“输血”模式。2021年完成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60亿元,完成率111%。三是创新村企共筹“补血”模式。通过村民自愿捐助、自愿以劳代资、企业资助、社会捐赠等方式注入助力乡村建设。四是创新外部资本注入“活血”模式。引入企业资金1.26亿元兴办乡村旅游、特色民宿、特色电商等三产项目,推动乡村三产深度融合。

三、三产联营,打造宜业港北。坚持“四育”推动三产融合发展。一是育产业。发展“8+N”特色产业,建成万亩稻虾综合种养基地和万亩穿心莲种植基地,连续10年获评“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大圩镇乐堂村成为自治区中药材产业发展现场会观摩点。二是育主体。培育产业融合主体,现有涉农龙头企业3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58家、家庭农场270家,建成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点)159个,其中自治区特色农业示范区2个。三是育园区。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2020年获评市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推进粮油产业化,现有市级以上粮油龙头加工企业9家,获评“全国放心粮油供应网络建设示范县”和广西首个“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区”。四是育品牌。培育特色品牌,建成五星级农产品级农家乐2个。培育了20家企业产品获油产业化,得富硒认证,获得自治区级富硒产品认头加工企业证21个,获得国家富硒产品认证4个。

四、生态联治,打造宜居港北。做好“四篇文章”绘就整洁通透、安居乐业的宜居港北。一是做好“规划先行”文章。建立健全“1+N”乡村振兴规划设计指导体系,培育65名乡村规划师,协助开展65个村庄规划建设。二是做好“品质提升”文章。按照“三微、四化、五网、六改”的工作体系,累计开展“三微”整治15193处12.39万平方米,在示范带上打造35个设施完善型,21个精品示范型村庄。三是做好“基本整治”文章。探索推行一个工作队掌好舵、一张规划图做引领、一支先锋队当表率、一个理事会带好头、一张感情牌聚人心、一支工匠队抓施工“六个一”港北模式,累计拆除危旧房84.94万平方米,清理沟渠池塘淤泥4386处7.49万吨,完成747个基本整治型村庄建设。四是做好“土地管控”文章。目前全区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新增问题“零增量”。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全区现有耕地57.59万亩,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任务。

五、文旅联创,打造宜游港北。实施“三项工程”推动“文明+文化+旅游”深入融合发展。一是实施“文明培育”工程。大力推行“乡村振兴文明实践积分卡制度”试点,现有县级以上文明村镇86个。占比全区村镇总数的86%,龙井村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其乡风文明建设经验做法被自治区文明委评为十大先进典型案例。二是实施“文化惠农”工程。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现有农家书屋117家、村级公共服务中心101个。三是实施“文旅融合”工程。开辟“红+绿”精品旅游线路,串联中共广西一大旧址、中秋起义纪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和奇石乡河净屯、达开水库、平大山森林公园等绿水青山旅游资源。2019年港北荣获“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称号。2021年庄润生态稻渔示范点获评自治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六、组织联建,打造活力港北。以“一坚强两过硬”举措,为建设活力港北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一是建设坚强有凝聚力的党组织。通过搭建“书记工程”三大平台,探索三级联动治理、“党建+屯级理事会”、“五联聚力”等工作机制,党组织凝聚力不断增强。三级联动”治理体系入选第五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自治区机关党建助力乡村振兴行动现场推进会到樟村参观考察。二是建设过硬党员队伍。选优配强“领头雁”,125个村(社区)全部实现支书、主任“一肩挑”;建立党员带头下的“五支先锋队”,搭建“万名干部回故乡,带领群众建家乡”和“千企联千村,共建新农村”平台,引导港北籍科级及以上的领导干部和辖区企业助力乡村振兴。三是建设过硬乡土人才队伍。通过建平台、育人才、强服务工作机制,搭建自治区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14家,建立8个区级及分行业人才港湾平台,提供“一站式”服务;开展乡土人才培养“集聚行动”,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实用人才11000多人次,组建“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下派80多名乡村科技特派员,打造一批服务工作站,推动人才服务乡村振兴常态化。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林凡建
标签贵港    
聚焦两会

港北区推行“六联共建”模式,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时间:2022-05-27 15:40:58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贵港市委农办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港北区坚持立足区情、找准定位,推行“六联共建”模式,脱贫攻坚成果得到持续巩固,顺利拓展衔接致乡村振兴轨道,乡村振兴取得明显成效。去年,自治区乡村风貌提升初期评估总结暨现场推进会等6个自治区级现场会均在港北设立观摩点,龙井村乡风文明建设经验被列为自治区文明委十大先进典型案例。

一、责任联防,守住返贫底线。以“三坚持”压实责任,守住底线,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一是坚持责任“四不摘”。继续安排115名驻村工作队员和4000多名干部实现“一帮一联”;二是坚持资金项目力度不减。投入3.5亿财政专项扶贫和衔接资金,落实落细产业、金融、健康、就业等政策。三是坚持返贫致贫动态监测。聚焦防止返贫致贫,制定下发《港北区返贫致贫动态检测和帮扶机制方案》,构建了“对象发现、风险预警、及时纳入、动态帮扶、问题消除”过程的全闭环管理,有效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现象。截止目前,全区共有脱贫监测户和易致贫户930户3482人仍在持续跟踪监测中。

二、资源联筹,打造宜商港北。创新推行“四种模式”筹措乡村建设资金。一是创新村集体投入“造血”模式。开展村集体经济发展“十大行动”,用活村集体经济收入“生血”,2021年全区102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5万元以上。二是创新财政扶持“输血”模式。2021年完成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60亿元,完成率111%。三是创新村企共筹“补血”模式。通过村民自愿捐助、自愿以劳代资、企业资助、社会捐赠等方式注入助力乡村建设。四是创新外部资本注入“活血”模式。引入企业资金1.26亿元兴办乡村旅游、特色民宿、特色电商等三产项目,推动乡村三产深度融合。

三、三产联营,打造宜业港北。坚持“四育”推动三产融合发展。一是育产业。发展“8+N”特色产业,建成万亩稻虾综合种养基地和万亩穿心莲种植基地,连续10年获评“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大圩镇乐堂村成为自治区中药材产业发展现场会观摩点。二是育主体。培育产业融合主体,现有涉农龙头企业3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58家、家庭农场270家,建成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点)159个,其中自治区特色农业示范区2个。三是育园区。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2020年获评市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推进粮油产业化,现有市级以上粮油龙头加工企业9家,获评“全国放心粮油供应网络建设示范县”和广西首个“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区”。四是育品牌。培育特色品牌,建成五星级农产品级农家乐2个。培育了20家企业产品获油产业化,得富硒认证,获得自治区级富硒产品认头加工企业证21个,获得国家富硒产品认证4个。

四、生态联治,打造宜居港北。做好“四篇文章”绘就整洁通透、安居乐业的宜居港北。一是做好“规划先行”文章。建立健全“1+N”乡村振兴规划设计指导体系,培育65名乡村规划师,协助开展65个村庄规划建设。二是做好“品质提升”文章。按照“三微、四化、五网、六改”的工作体系,累计开展“三微”整治15193处12.39万平方米,在示范带上打造35个设施完善型,21个精品示范型村庄。三是做好“基本整治”文章。探索推行一个工作队掌好舵、一张规划图做引领、一支先锋队当表率、一个理事会带好头、一张感情牌聚人心、一支工匠队抓施工“六个一”港北模式,累计拆除危旧房84.94万平方米,清理沟渠池塘淤泥4386处7.49万吨,完成747个基本整治型村庄建设。四是做好“土地管控”文章。目前全区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新增问题“零增量”。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全区现有耕地57.59万亩,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任务。

五、文旅联创,打造宜游港北。实施“三项工程”推动“文明+文化+旅游”深入融合发展。一是实施“文明培育”工程。大力推行“乡村振兴文明实践积分卡制度”试点,现有县级以上文明村镇86个。占比全区村镇总数的86%,龙井村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其乡风文明建设经验做法被自治区文明委评为十大先进典型案例。二是实施“文化惠农”工程。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现有农家书屋117家、村级公共服务中心101个。三是实施“文旅融合”工程。开辟“红+绿”精品旅游线路,串联中共广西一大旧址、中秋起义纪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和奇石乡河净屯、达开水库、平大山森林公园等绿水青山旅游资源。2019年港北荣获“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称号。2021年庄润生态稻渔示范点获评自治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六、组织联建,打造活力港北。以“一坚强两过硬”举措,为建设活力港北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一是建设坚强有凝聚力的党组织。通过搭建“书记工程”三大平台,探索三级联动治理、“党建+屯级理事会”、“五联聚力”等工作机制,党组织凝聚力不断增强。三级联动”治理体系入选第五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自治区机关党建助力乡村振兴行动现场推进会到樟村参观考察。二是建设过硬党员队伍。选优配强“领头雁”,125个村(社区)全部实现支书、主任“一肩挑”;建立党员带头下的“五支先锋队”,搭建“万名干部回故乡,带领群众建家乡”和“千企联千村,共建新农村”平台,引导港北籍科级及以上的领导干部和辖区企业助力乡村振兴。三是建设过硬乡土人才队伍。通过建平台、育人才、强服务工作机制,搭建自治区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14家,建立8个区级及分行业人才港湾平台,提供“一站式”服务;开展乡土人才培养“集聚行动”,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实用人才11000多人次,组建“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下派80多名乡村科技特派员,打造一批服务工作站,推动人才服务乡村振兴常态化。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林凡建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