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广西三江:非遗传承“画”出乡村振兴新画卷

时间:2022-06-28 07:05:31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石玉岑

清晨的一缕阳光从朝霞里的倾泻而下,映在侗乡这片火红的大地上,如诗如画。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镇农民画艺术馆内,孩子们正在聚精会神的绘画着,农民画师们不时指点一下,墙上一幅幅精美的农民画正在绘声绘色的讲述着独峒农民画师们勤劳致富、奔赴小康的故事。

2018年8月,在第二届侗族农民画艺术节上杨共国正在画画。龚普康摄.jpg

侗族农民画历史悠久,唐代时期就已打下基础,到清朝时三江侗族地区的“侗布画”已闻名中国,其色调异常强烈,精美绝伦,记载侗族人繁衍生息与时俱进的历史变迁,传承着侗族勤劳致富、团结向上的人文精神,极富侗族民族文化特色和艺术内涵。2008年,广西文化厅授予独峒镇“广西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2012年,中国文化部授予独峒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同时“独峒侗族农民画”被列入自治区区级非遗保护名录,列入广西百家博物馆建设项目并于2019年建成。

“要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独峒镇牢记领袖嘱托,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充分发挥党员致富“领头羊”作用和支部引领带动作用,大力培养农民画乡土人才、培育农民画产业,奋力绘就“笔尖上的财富”。

传承技艺谋发展,脱贫致富有出路

八十年代初,中国美术家协会广西分会会员刘克清将侗族农民画从建筑上带到了画布上,并培养了一批以张军谊、杨共国等为代表的农民画传承人,侗族农民画得到了有效传承,由此翻开了快速发展的新篇章。

杨基艳作为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农民画艺术馆创始人之一,接触农民画已经有十年有余,她创作的《垂侗布》等多幅作品入选了“壮丽70年·阔步新时代”全国农民画创作展等多个画展,这给她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以前收入比较少,供孩子上学压力很大,自从接触了农民画之后,不仅让我们家老大顺利读完了大学,老二上大学的钱也准备好了。”谈起她家的两个孩子,杨基艳一脸自豪的说。不仅如此,两年前她家还盖起了漂亮的小洋楼,用自己的灵巧的双手,“画”出了他们家的幸福美好生活。

2018年8月在第二届侗族农民画艺术节上小朋友们正在画画。龚普康摄.JPG

党员带头“传帮带”,苦练技艺共发展

独峒村村民杨庆宜天生右手残疾,还要照顾80多岁的老母亲,生活非常艰难。杨庆宜平时有画画的爱好,独峒农民画艺术馆党支部党员吴信见此,积极鼓励杨庆宜学习农民画,并亲自指导杨庆宜绘画技巧,分享绘画心得。在吴信的耐心指导和杨庆宜勤学苦练之下,杨庆宜的绘画技巧日益精进。

“在党支部党员的引领下,农民画帮助我甩掉了贫困户的帽子,现在收入越来越高、越来越稳定,日子过的越来越红火、越来越有盼头了。”杨庆宜说。2016年,杨庆宜从柳州接到第一笔农民画订单,赚了一万多元,2017年农民画收益更是翻了一番,成为高质量脱贫的典范,同年11月,杨庆宜被列为自治区级侗族农民画传承人。作品《斗牛节》参加中国台湾“抗日杯”中国书画名家优秀作品大展获银奖,被中华抗战胜利纪念馆收藏;《侗乡多耶舞》被浙江美术馆收藏。如今,杨庆宜成了远近闻名的侗画师,和独峒画师们一起走上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致富路。

2022年6月1日,独峒农民画艺术馆开展“画端午”活动。.jpg

支部引领开新局,振兴乡村赴小康

独峒镇充分发挥支部引领作用,以“党支部+党员+农民画”的模式,通过不定期开展兴趣培训班、创作研讨会、室外采风、彩绘端午等活动,带领当地农民和青少年提起画笔手绘丹青,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大力培育侗族农民画乡土人才,以杨功存、杨贤考、杨基艳、吴怡悦等为代表的后起之秀相继涌现;同时创新艺术表现形式,推出多项文化创意产品,将更多农民画元素画在地标建筑上、印在包装上推向市场,推动侗族农民画“产业化”,进一步激发侗族农民画市场活力,壮大侗族农民画产业。截至目前,独峒镇侗族农民画年产值达550多万元,侗族农民画家群体每月人均绘画收入超过3000元。侗族农民画已有一万多幅被作为礼品送外国外收藏,一万多幅作品被全国各地博物馆收藏,3万多幅作品成为景区、酒店、宾馆饰品。侗族农民画师们正在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笔尖上的财富”,“画”出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小康生活画卷。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林凡建
标签三江    
聚焦两会

广西三江:非遗传承“画”出乡村振兴新画卷

时间:2022-06-28 07:05:31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石玉岑

清晨的一缕阳光从朝霞里的倾泻而下,映在侗乡这片火红的大地上,如诗如画。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镇农民画艺术馆内,孩子们正在聚精会神的绘画着,农民画师们不时指点一下,墙上一幅幅精美的农民画正在绘声绘色的讲述着独峒农民画师们勤劳致富、奔赴小康的故事。

2018年8月,在第二届侗族农民画艺术节上杨共国正在画画。龚普康摄.jpg

侗族农民画历史悠久,唐代时期就已打下基础,到清朝时三江侗族地区的“侗布画”已闻名中国,其色调异常强烈,精美绝伦,记载侗族人繁衍生息与时俱进的历史变迁,传承着侗族勤劳致富、团结向上的人文精神,极富侗族民族文化特色和艺术内涵。2008年,广西文化厅授予独峒镇“广西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2012年,中国文化部授予独峒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同时“独峒侗族农民画”被列入自治区区级非遗保护名录,列入广西百家博物馆建设项目并于2019年建成。

“要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独峒镇牢记领袖嘱托,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充分发挥党员致富“领头羊”作用和支部引领带动作用,大力培养农民画乡土人才、培育农民画产业,奋力绘就“笔尖上的财富”。

传承技艺谋发展,脱贫致富有出路

八十年代初,中国美术家协会广西分会会员刘克清将侗族农民画从建筑上带到了画布上,并培养了一批以张军谊、杨共国等为代表的农民画传承人,侗族农民画得到了有效传承,由此翻开了快速发展的新篇章。

杨基艳作为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农民画艺术馆创始人之一,接触农民画已经有十年有余,她创作的《垂侗布》等多幅作品入选了“壮丽70年·阔步新时代”全国农民画创作展等多个画展,这给她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以前收入比较少,供孩子上学压力很大,自从接触了农民画之后,不仅让我们家老大顺利读完了大学,老二上大学的钱也准备好了。”谈起她家的两个孩子,杨基艳一脸自豪的说。不仅如此,两年前她家还盖起了漂亮的小洋楼,用自己的灵巧的双手,“画”出了他们家的幸福美好生活。

2018年8月在第二届侗族农民画艺术节上小朋友们正在画画。龚普康摄.JPG

党员带头“传帮带”,苦练技艺共发展

独峒村村民杨庆宜天生右手残疾,还要照顾80多岁的老母亲,生活非常艰难。杨庆宜平时有画画的爱好,独峒农民画艺术馆党支部党员吴信见此,积极鼓励杨庆宜学习农民画,并亲自指导杨庆宜绘画技巧,分享绘画心得。在吴信的耐心指导和杨庆宜勤学苦练之下,杨庆宜的绘画技巧日益精进。

“在党支部党员的引领下,农民画帮助我甩掉了贫困户的帽子,现在收入越来越高、越来越稳定,日子过的越来越红火、越来越有盼头了。”杨庆宜说。2016年,杨庆宜从柳州接到第一笔农民画订单,赚了一万多元,2017年农民画收益更是翻了一番,成为高质量脱贫的典范,同年11月,杨庆宜被列为自治区级侗族农民画传承人。作品《斗牛节》参加中国台湾“抗日杯”中国书画名家优秀作品大展获银奖,被中华抗战胜利纪念馆收藏;《侗乡多耶舞》被浙江美术馆收藏。如今,杨庆宜成了远近闻名的侗画师,和独峒画师们一起走上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致富路。

2022年6月1日,独峒农民画艺术馆开展“画端午”活动。.jpg

支部引领开新局,振兴乡村赴小康

独峒镇充分发挥支部引领作用,以“党支部+党员+农民画”的模式,通过不定期开展兴趣培训班、创作研讨会、室外采风、彩绘端午等活动,带领当地农民和青少年提起画笔手绘丹青,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大力培育侗族农民画乡土人才,以杨功存、杨贤考、杨基艳、吴怡悦等为代表的后起之秀相继涌现;同时创新艺术表现形式,推出多项文化创意产品,将更多农民画元素画在地标建筑上、印在包装上推向市场,推动侗族农民画“产业化”,进一步激发侗族农民画市场活力,壮大侗族农民画产业。截至目前,独峒镇侗族农民画年产值达550多万元,侗族农民画家群体每月人均绘画收入超过3000元。侗族农民画已有一万多幅被作为礼品送外国外收藏,一万多幅作品被全国各地博物馆收藏,3万多幅作品成为景区、酒店、宾馆饰品。侗族农民画师们正在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笔尖上的财富”,“画”出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小康生活画卷。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林凡建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