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怀宁县:以“林长制”促“林长治”变生态优势为发展胜势
怀宁县黄墩镇在独秀山蓝莓基地组织开展蓝莓采摘比赛活动。
近年来,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深入践行“两山”理念,以“护绿”为关键,构建完善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作、全域覆盖的长效机制;以“共富”为导向,推动林业经济三产融合,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拓宽群众增收路径;以“改革”为突破,大力实施国家储备林项目,挖掘林业发展潜力。全县“林长制”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更加健全,“林长制”改革全面深化,全力打造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怀宁样板”。
强管护 擦亮“绿底色”
怀宁县全面推行“林长制”,建立健全绿色资源管护体系,形成常态化巡林机制和监管考核机制,部门联动治林,实现了“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
高位统筹,下好“先手棋”。将“林长制”条例纳入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坚持主要负责领导谋划督导、分管领导调度推进,形成“党政同责、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的责任体系。全县建成生态保护示范区域1.5万亩、绿色长廊150余公里,治理废弃矿山35个,发展特色经济林10.06万亩,建成全省第一个以宣传“林长制”改革为核心的主题公园,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
健全体系,织密“管护网”。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林长制度,组织38家成员单位参与林业管护,共设立各级林长497名、林长公示牌248块,涵盖全县森林、湿地及建成区绿化区域,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今年以来,发布总林长令6次,县乡村三级林长巡林7000余人次,帮助企业解决林业生产设施用地10余宗、森林资源保护发展问题7个。整合行政和司法资源,率先实施“林长+检察长”依法治林新模式,共建“林长+检察长”生态修复基地,形成“信息共享、案件共商、基地共建、工作共治”合力。截至目前,开展督查65次,建成全市首个“林长+检察长”130亩生态修复基地。
严格督导,筑牢“责任链”。将“林长制”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年度综合考核,实行“月调度、季评价、年考核”。落实林长会议制度、责任区制度、巡林制度“三制度”和任务清单、问题清单、交办单“三单”制度,完善林长制“五个一”服务平台,压紧压实县乡村三级林长责任,严格包保、督查、调度、考核和执纪问责,认真执行森林防火“防打保”12条、松材线虫病防控“防治保”9条措施和护林员、警员、技术员考核办法,压紧压实基层尤其是村组责任,打通“林长制”改革“最后一米”。
促融合 赋能“绿经济”
怀宁县以林业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聚焦资源特色,做足山水文章,围绕“怀宁蓝莓”这一特色产业不断延链补链强链,丰富林业经济业态,实现资源保护和经济发展双提升。
做实一产,发展特色种植。聚焦“一县一业(特)”,大力发展蓝莓种植产业,目前全县95%的乡镇发展蓝莓种植产业,78%的行政村将蓝莓作为村级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蓝莓种植面积达8.5万亩,成为长三角最大的县级蓝莓种植区,村均蓝莓种植收益超15万元,年带动用工2.1万人次,户均增收5000—8000元。规模化、标准化开展苗木培育种植,现有育苗企业29家,育苗面积1748亩,苗木产量453万株,销售收入达5500万元,带动就业1.3万人次。高度重视木本油料产业,油茶、薄壳山核桃种植面积达3万亩,农户年均增收6000元。
做强二产,发展产业集群。积极打造林业产业集群,推进林业产业科技化、基地化、集聚化发展,成功创建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大力开展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创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成立林长、林业局长、技术人员、项目承接主体和首席专家“4+1”专班,开展蓝莓、木本油料等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截至目前,开展产学研合作10项,发布科技成果3项。围绕蓝莓全产业链,建成集冷链、仓储、分拣、深加工、交易为一体的蓝莓产业园。现有蓝莓精深加工项目10个,深加工年处理能力达7万吨,2023年综合产值预计达65亿元。大力引进国际先进技术设备,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生产,着力打造现代智能健康家居产业园,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现有板材上下游产品配套企业80余家,年产各类板材约100万立方米,实现产值13.8亿元。
做优三产,发展康养旅游。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着力打造皖西南交通(物流)中心、皖西南文化旅游康养中心、周边省会城市“精致后花园”。大力发展森林旅游,强化对已有林分进行改培与抚育管理,打造独秀山公园、海螺望春花谷、雷埠红杉林、清河笔架山度假区等森林旅游景点。充分挖掘红色资源、蓝莓产业、森林康养潜力,投资13亿元打造独秀乡村振兴示范区,建成蓝莓“三中心”及商业街,连续举办六届怀宁蓝莓文化旅游节,目前已接待游客80余万人次。
重“改革” 激活“绿动力”
怀宁县积极探索“林长制”工作改革,以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为基础,积极推进商品林赎买试点和碳汇交易,探索建立更加完善有效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形成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长效动力。
高质推进国储林项目。编制《安徽省怀宁县国家储备林建设总体规划(2022—2035年)》,对林相差、林种单一的低产低效林进行改造,培育大径林、阔叶林,进一步提高林分质量和森林蓄积量。邀请国家林草局产业发展规划院编制工程作业设计规定,积极争取信贷支持。截至目前,国家储备林项目获安徽省农发行授信10.6亿元,并与项目单位明确5年内导入2.5亿元产业发展基金发展木材加工与贸易、生物科技研发与产品生产、森林康养旅游等产业,已完成投资1.01亿元、林地收储流转2.2万亩、建设面积6059亩。
深入开展商品林赎买。制定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实施方案,结合国家储备林建设,在观音湖国家湿地公园、独秀山及重要水源地周边实施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试点,先将村民经营的山场统一流转到村集体,再由村集体按照3000元/亩的标准(含8年建设期租金和山场地表附属物补偿款)流转到项目实施主体。截至目前,共赎买面积2589.3亩,完成产权交割1485亩,其中完成林权变更登记480亩。
积极探索碳汇交易。通过国储林项目建设收储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探索“国家储备林+林权+森林碳汇”经营模式,让林业产业与社会资本对接,在不破坏生态的前提下,促进碳汇交易,实现森林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截至目前,已完成2000亩重点工程造林碳汇本底调查,达成1011吨安庆市林业碳票转让交易,在全市首发林业碳票。(作者单位分别为:怀宁县委办公室、怀宁县林业局)
安徽怀宁县:以“林长制”促“林长治”变生态优势为发展胜势
时间:2023-12-05 10:39:46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刘东洋 刘道胜
怀宁县黄墩镇在独秀山蓝莓基地组织开展蓝莓采摘比赛活动。
近年来,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深入践行“两山”理念,以“护绿”为关键,构建完善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作、全域覆盖的长效机制;以“共富”为导向,推动林业经济三产融合,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拓宽群众增收路径;以“改革”为突破,大力实施国家储备林项目,挖掘林业发展潜力。全县“林长制”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更加健全,“林长制”改革全面深化,全力打造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怀宁样板”。
强管护 擦亮“绿底色”
怀宁县全面推行“林长制”,建立健全绿色资源管护体系,形成常态化巡林机制和监管考核机制,部门联动治林,实现了“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
高位统筹,下好“先手棋”。将“林长制”条例纳入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坚持主要负责领导谋划督导、分管领导调度推进,形成“党政同责、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的责任体系。全县建成生态保护示范区域1.5万亩、绿色长廊150余公里,治理废弃矿山35个,发展特色经济林10.06万亩,建成全省第一个以宣传“林长制”改革为核心的主题公园,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
健全体系,织密“管护网”。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林长制度,组织38家成员单位参与林业管护,共设立各级林长497名、林长公示牌248块,涵盖全县森林、湿地及建成区绿化区域,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今年以来,发布总林长令6次,县乡村三级林长巡林7000余人次,帮助企业解决林业生产设施用地10余宗、森林资源保护发展问题7个。整合行政和司法资源,率先实施“林长+检察长”依法治林新模式,共建“林长+检察长”生态修复基地,形成“信息共享、案件共商、基地共建、工作共治”合力。截至目前,开展督查65次,建成全市首个“林长+检察长”130亩生态修复基地。
严格督导,筑牢“责任链”。将“林长制”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年度综合考核,实行“月调度、季评价、年考核”。落实林长会议制度、责任区制度、巡林制度“三制度”和任务清单、问题清单、交办单“三单”制度,完善林长制“五个一”服务平台,压紧压实县乡村三级林长责任,严格包保、督查、调度、考核和执纪问责,认真执行森林防火“防打保”12条、松材线虫病防控“防治保”9条措施和护林员、警员、技术员考核办法,压紧压实基层尤其是村组责任,打通“林长制”改革“最后一米”。
促融合 赋能“绿经济”
怀宁县以林业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聚焦资源特色,做足山水文章,围绕“怀宁蓝莓”这一特色产业不断延链补链强链,丰富林业经济业态,实现资源保护和经济发展双提升。
做实一产,发展特色种植。聚焦“一县一业(特)”,大力发展蓝莓种植产业,目前全县95%的乡镇发展蓝莓种植产业,78%的行政村将蓝莓作为村级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蓝莓种植面积达8.5万亩,成为长三角最大的县级蓝莓种植区,村均蓝莓种植收益超15万元,年带动用工2.1万人次,户均增收5000—8000元。规模化、标准化开展苗木培育种植,现有育苗企业29家,育苗面积1748亩,苗木产量453万株,销售收入达5500万元,带动就业1.3万人次。高度重视木本油料产业,油茶、薄壳山核桃种植面积达3万亩,农户年均增收6000元。
做强二产,发展产业集群。积极打造林业产业集群,推进林业产业科技化、基地化、集聚化发展,成功创建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大力开展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创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成立林长、林业局长、技术人员、项目承接主体和首席专家“4+1”专班,开展蓝莓、木本油料等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截至目前,开展产学研合作10项,发布科技成果3项。围绕蓝莓全产业链,建成集冷链、仓储、分拣、深加工、交易为一体的蓝莓产业园。现有蓝莓精深加工项目10个,深加工年处理能力达7万吨,2023年综合产值预计达65亿元。大力引进国际先进技术设备,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生产,着力打造现代智能健康家居产业园,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现有板材上下游产品配套企业80余家,年产各类板材约100万立方米,实现产值13.8亿元。
做优三产,发展康养旅游。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着力打造皖西南交通(物流)中心、皖西南文化旅游康养中心、周边省会城市“精致后花园”。大力发展森林旅游,强化对已有林分进行改培与抚育管理,打造独秀山公园、海螺望春花谷、雷埠红杉林、清河笔架山度假区等森林旅游景点。充分挖掘红色资源、蓝莓产业、森林康养潜力,投资13亿元打造独秀乡村振兴示范区,建成蓝莓“三中心”及商业街,连续举办六届怀宁蓝莓文化旅游节,目前已接待游客80余万人次。
重“改革” 激活“绿动力”
怀宁县积极探索“林长制”工作改革,以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为基础,积极推进商品林赎买试点和碳汇交易,探索建立更加完善有效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形成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长效动力。
高质推进国储林项目。编制《安徽省怀宁县国家储备林建设总体规划(2022—2035年)》,对林相差、林种单一的低产低效林进行改造,培育大径林、阔叶林,进一步提高林分质量和森林蓄积量。邀请国家林草局产业发展规划院编制工程作业设计规定,积极争取信贷支持。截至目前,国家储备林项目获安徽省农发行授信10.6亿元,并与项目单位明确5年内导入2.5亿元产业发展基金发展木材加工与贸易、生物科技研发与产品生产、森林康养旅游等产业,已完成投资1.01亿元、林地收储流转2.2万亩、建设面积6059亩。
深入开展商品林赎买。制定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实施方案,结合国家储备林建设,在观音湖国家湿地公园、独秀山及重要水源地周边实施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试点,先将村民经营的山场统一流转到村集体,再由村集体按照3000元/亩的标准(含8年建设期租金和山场地表附属物补偿款)流转到项目实施主体。截至目前,共赎买面积2589.3亩,完成产权交割1485亩,其中完成林权变更登记480亩。
积极探索碳汇交易。通过国储林项目建设收储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探索“国家储备林+林权+森林碳汇”经营模式,让林业产业与社会资本对接,在不破坏生态的前提下,促进碳汇交易,实现森林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截至目前,已完成2000亩重点工程造林碳汇本底调查,达成1011吨安庆市林业碳票转让交易,在全市首发林业碳票。(作者单位分别为:怀宁县委办公室、怀宁县林业局)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