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河北邯郸丛台区乡村振兴的经验做法及借鉴意义

时间:2024-05-15 17:16:46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柴招军 史慧敏

邯郸市丛台区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区61个村全部建成省级和美乡村。图为省级和美乡村、国家级文明村、红色电影小镇四留固村街景。摄影:杜寿云.jpg

邯郸市丛台区四留固村街景。摄影:杜寿云

乡村兴,则国家兴。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促进乡村全面振兴,近年来,河北省丛台区委、区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决策部署,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围绕产业富民、生态宜居、党建统领等方面,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特色富民产业进一步壮大,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乡村治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乡村振兴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乡村振兴工作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丛台区是邯郸市主城区的核心区,现辖1镇、4乡、11个街道办事处,共有74个行政村、114个社区居委会,总面积192.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5万。其中,北部三乡镇农村区域面积170平方公里,行政村63个,常住人口13.8万,耕地11.3万亩,主要农作物以小麦、玉米、谷子、高粱为主。

(一)聚焦产业富民促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丛台区紧紧抓住产业兴旺这个“牛鼻子”,在产业兴旺下功夫,通过做大做强特色优势农业,完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做好农旅融合文章,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筑好乡村振兴的“压舱石”。

一是精选品种定产业,发展特色优势农业。丛台区发挥北部三乡镇资源优势,培育了北郊生态农业观光园、和顺农场、鑫顺高粱等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形成了陈三陵冬枣、曹庄小米、南吕固文冠果、招贤石黄果、贾村盆栽蔬菜等一系列特色农产品,进一步提升了农产品的品质和效益。目前,全区共有各类农业生态园30余家,其中,省级现代化农业园区1家,市级现代化农业园区2家;共有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家,省级农民合作社5家,省级家庭农场4家;共注册农业商标13个,其中,甘丹冬枣多次获廊洽会“中国果王”称号,黄粱梦小米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瑞禾庄园“中国清酒”获“中国驰名商标”。丛台区评为“河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区”。   

二是扩大规模壮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丛台区属于半城郊经济,有城市部分,有城中村,有农村。如丛台区三陵乡,地势多低山丘陵,水利条件较差,常年干旱,水源奇缺,农田基本望天收,但是,适合谷子生长,盛产优质谷子,丛台区委区政府依托本地资源禀赋,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瑞禾庄园酒业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占地20余亩,年产值2000万。凭借太行山脉优质矿泉水和谷粟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以生产中国清酒闻名遐迩。公司以三陵乡本地生产的优质谷子作为原材料,生产“中国清酒”,每年谷子需求量超过1000吨。公司采取公司+订单模式,跟周边村民签订谷子收购合同,提高村民种植积极性,保证村民收入,提供就业机会,助力乡村振兴。三陵乡还创办曹庄石磨坊,安装原生态石磨,年加工小米10万余斤,远销京津冀晋鲁豫等省。南吕固乡四留固村发展乡村手工业,使用传统手法制作粉皮、挂面、香油、豆腐,让人吃出“儿时的味道”。

三是扶持龙头强产业,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三陵乡依托紫山、大磨山、邯西生态示范区的生态优势,打造假日休闲旅游胜地。南吕固乡依托少先电影文化馆,创办电影人家主题餐厅,打造红色电影小镇;依托墨耕园美术馆,利用空闲民宅,打造画家主题民宿28处;依托四留固村省级休闲美丽乡村,打造忆苦思甜主题餐厅人民公社大食堂,现已成为乡村文化旅游的网红打卡地。黄粱梦镇依托吕仙祠,打响梦文化旅游品牌;依托邯郸七彩文化城项目,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同时,紧密结合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挖掘乡村特色资源,发挥农村生态优势,盘活乡村特色文化,发展文化旅游、康养旅游、农事体验旅游。央视“美丽乡村中国行”栏目对我区乡村休闲旅游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报道。

四是创建品牌拓产业,发展服装加工业。鼓励南吕固乡皮条屯村服装加工业提档升级,做大做强。皮条屯村服装加工历史悠久,以家庭为单位,以长裤、校服等中低档服装加工为主,从业人员120余户2000余人,年产值3000余万元,以前不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工的服装没有商标,没有品牌,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鼓励加工服装业创建品牌,目前注册商标有鑫亿兴、龙福潭、紫射等,产品销售遍及全国各地。除服装加工业外,丛台区通过深挖传统产业发展潜力,以南吕固乡为例,对有一定生产经营特色农产品,如四留固粉皮、挂面、香油、豆腐等,和服装加工业一起,重塑品牌,逐步实现产品品牌化。

五是创新技术育产业,发展电子商务业。依托抖音、快手、淘宝惠农电商网店直播销售等电商平台,对冬枣、小米等农产品进行线上推广和销售。甘丹冬枣合作社推选精通网络销售的年轻人担任合作社经理,大力发展电商平台,让枣农足不出户就能把冬枣卖到全国各地,提高销量,助力枣农增收。瑞禾庄园酒业公司依靠三陵乡工程村农商园,通过淘宝惠农电商网店、抖音、快手短视频、直播销售等方式实现标准化农产品线上推广及销售。联合丛台区网商园共享电商资源,最终实现互联网消费者购买商品全程可追溯,达到放心消费。

六是结合实际扶产业,发展仓储物流业。南吕固乡四留固村紧邻中华大街和青兰高速黄粱梦收费站,区位独特,交通便利。90年代末,以苯、萘、蒽油等为介质的油罐运输业蓬勃发展起来。在政府鼓励支持下,运输大户带动越来越多的村民从事危化品仓储物流业。目前,该村共有油罐运输车辆280余部,直接从业人员900余人,司乘人员月均工资可达1万元,促进了村民收入大幅增加。

(二)围绕生态宜居促建设,推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一是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优先发展生态循环农业,鼓励发展节水、节药、节肥、节能等先进种养殖业,抓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涌现出和顺农场等一批产业模式生态化的田园综合体,进一步提高了全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保护修复乡村生态。大力开展邯西生态示范区建设,实施村庄绿化、廊道绿化等国土绿化工程,乡村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扎实推进滏阳河全域生态修复工程,拆违治岸、筑堤修路、绿化美化,滏阳河丛台段岸绿景美、河清水畅,形象明显改观,在全市树立了“丛台标杆”,省市委主要领导给予高度肯定。扎实开展矿山生态修复,紫山、大磨山面貌“蝶变”,中央和省市领导现场调研、高度评价。丛台区获省级国土绿化先进单位,6个村评为省级森林乡村,2个村评为国家级森林乡村。三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垃圾治理、污水治理、户厕改造、街路硬化、绿化美化亮化为主攻方向,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三年来,累计清理垃圾28.8万方、拆除违建1360处、整治村内坑塘78个、利用闲散宅基地打造三园286处、改造农村厕所2.5万座、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64个村、硬化街路2500余条70万平米,有力促进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的全面提升。目前,全区已建成省级美丽乡村24个,在建省级美丽乡村15个。

(三)坚持党建统领促治理,深化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一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2021年村“两委”换届,全区所有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均实现了“一肩挑”,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进一步加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对乡村治理的全面领导。二是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全面建立了以村党组织为核心,村民委员会、村民代表会议、村务监督委员会、经济合作组织各司其职的“五位一体”村级治理架构。实施“阳光村务”,深入推进“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建立村级事务“小微权力清单”,进一步规范了村级决策的权力边界和运行流程。健全完善了民兵、维稳、妇联、共青团、红白理事会等群团组织,更好地团结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三是推进乡村法治建设。各村建立调解中心,全力将各类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实现小事不出村。建立巡回法庭,开展普法教育和诉讼办理,满足群众司法需求,实现大事不出乡。各村配备法律顾问,为村民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引导村民依法维护合法权益。四是提升乡村德治水平。开设道德讲堂,组织村内老党员、老模范等组成宣讲队,大力弘扬爱国守法、孝老爱亲、热心公益、扶危济困、邻里和睦等传统美德,引导人们向上向善。评选道德模范,开展“家风家训评选展示”“全民参与订立村规民约”等活动,弘扬文明新风,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丛台区成功创建国家级文明村2个。

邯郸市丛台区聚焦产业富民,培育特色农业产业园30余家,进一步提升了农产品的品质和效益。图为黄粱梦镇现代农业产业园羊肚菌喜获丰收。摄影:王石磊.jpg

黄粱梦镇现代农业产业园羊肚菌喜获丰收。摄影:王石磊

二、在乡村振兴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一)农村产业比较薄弱。一是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偏少、规模偏小,对小农户的带动能力有待提升。目前,全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仅有20家,数量偏少。7个农业重点项目,投资仅为3.41亿元,规模较小。南吕固乡皮条屯村服装加工业,从业人员有100余户2000余人,多为家庭作坊,没有统一注册商标,没有形成品牌效应,附加值相对较低。二是产业链条偏短、分工细化不够,现代化水平有待提升。产业链拓展多限于“产加销游”一体化,产前拓展、产中产后细化深化欠缺,初级农产品生产、粗加工、单一农业功能开发项目等仍占较大比例,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总体较低。三是“特色产业不特”“优势产业不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有待提升。黄粱梦小米和三陵乡小米,各自为战,没有打造区域品牌,同质化竞争比较突出,开拓全国市场时,产量和品牌影响力均处于劣势,没有因为特色而形成市场竞争优势。

(二)农村人才比较短缺。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和基石,但是受就业环境、薪酬待遇、人才留用机制等限制,农村产业发展中普遍存在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引不来”“留不住”问题。个别村“两委”干部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思想不够解放,思路不够开阔,直接制约乡村发展。

(三)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农场出入道路较差,经营主体无力修路,导致客户因此放弃合作;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照规定应该享受农用电价,但实际办理时阻力较大;有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用水紧张,西部丘陵地区需要铺设输水管道或运水上山进行灌溉,寺西窑、工程村、高北村近年均有数百亩桃树、核桃、葡萄因灌溉困难而绝收。

(四)产业项目用地比较困难。我区农村产业以特色种养、加工和休闲产业为主,随着特色种养业和休闲农业发展纵深推进,需要修建场内道路、产品库房、办公用房等农业项目配套设施,但往往又因国家土地政策硬性要求而不能修建,直接制约了设施农业项目的正常生产。

邯郸市丛台区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区61个村全部建成省级和美乡村。图为省级和美乡村、中三陵村民居。摄影:张鑫.jpg

中三陵村民居。摄影:张鑫

三、乡村振兴工作的借鉴意义

(一)依托特色优势资源,发展农村富民产业,让农民钱袋子“鼓起来”。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重点,产业兴旺能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只有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了乡村振兴才算有效果了。一是立足资源禀赋,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培育果木园林、中药材种植等特色农业,鼓励发展现代农业,农民增收。二是发挥区位优势,发展仓储物流、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探索培育康复、养老、医疗等健康产业。三是依托人文资源,以紫山、赵王陵、吕仙祠、回车巷、电影小镇为龙头,大力发展旅游产业,鼓励农民创办吃住行购娱等配套产业。四是立足产业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全力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和旅游业,重点围绕玉米、小米等农作物和现代休闲旅游全产业链进行谋划包装,推进项目,上下延伸,打造集群,提升产业发展层级。由此,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着力点,丛台区探索出了一条让农民鼓起“钱袋子”的惠民路。

(二)坚持引才育才用才,创新人才聚集机制,把人才“用起来”。乡村要振兴,人才必振兴,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大力发展人才振兴战略,要有科学的谋划和长远的计划,要在“引才”“育才”“用才”上下足功夫。以诚心“引”人才。人才队伍建设对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等至关重要。对农村产业发展急需的高端人才,如经营管理人才、农业科技人才等,按照“使用弹性、管理软性、服务个性”原则,综合运用揭榜挂帅、智力兼职、人才租赁等柔性引才机制,引进各类高端人才。引进创业人才,引进具有创业意识和现代经营管理经验的在外务工者,回乡创业,拉动故乡经济发展。还何以从政府部门选派与乡村产业发展相关的农业、科技、管理、法律等专业技术人员担任特派员,为乡村产业发展服务。发挥亲情乡情友情优势,鼓励企业家、退休干部、专家学者等社会人才,通过投资兴业、捐款捐物、担任志愿者等方式,投身乡村产业发展。以真心“育”人才。人才队伍建设,仅从“引”单方面入手还不行,还要在“育”上下足功夫。培育社会治理人才,要分类培养,多措并举,既要培养“领头雁”,提高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素质,组织他们到江浙粤等先进地区考察学习,解放思想,开阔思路,更好发挥乡村发展“领头雁”作用,还要培养农业实用性人才,培养“土专家”,利用国家支持政策,对有志于创新、创业的年轻人给予积极的教育扶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培育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使其早日成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以关心“用”人才。人才选引、育的目的在于“用”。用好人才会助力乡村振兴更上一个台阶。选好龙头企业,用好技术人才,让农特产品增值增量,打造属于自己的优势品牌;用好销售人才,助力农产品销售,有效衔接产销不畅问题。坚持人岗相适,发挥人才特长,让人才成就事业,让事业成就人才。尊重人才自主选择,最大限度发挥人才主观能动性,发挥专业人才的辐射带动作用,完善人才评价及激励机制,通过薪酬待遇、职称职级、奖励荣誉、住房办公等激励措施,增加成就感和归属感,确保各类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

(三)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村发展环境,让农村“美起来”。乡村要振兴,农村基础设施必须要提升。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加大道路硬化、公路绿化、村容村貌整治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建设乡村振兴试点,农村居住环境变好了,群众的生活是越来越好,老百姓非常满意。一是搞好京广铁路以西区域路网建设,提升现有道路等级,扩宽旅游环线,农村提质改造,为发展经济和旅游业创造条件。二是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引导种植耐旱作物,鼓励发展节水高效农业,提高抗旱能力。三是实施乡村基础设施提升工程,继续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动发展、补齐短板的头等大事来抓,着力在打基础、破瓶颈、补短板、强支撑上多用功,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县项目资金支持,确保资金投入实施乡村振兴相匹配,推进产业、生态、社会事业、基础设施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基层治理、群众收入有机衔接,更好地方便群众生活,助力乡村振兴,使乡村更加美丽整洁。

(四)加强政策扶持,保障农业发展用地,让土地“流转起来”。一是盘活闲置低效建设用地。采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资金奖励等措施,鼓励通过土地出租入股合作、有偿转让、依法收储、收取闲置费等方式,将农村闲置建设用地归并集中收储;采用差别化资源配置和扶持政策,倒逼低效企业转型升级或腾退建设用地,归并腾退的建设用地优先用于农村产业发展。二是推进“立体”用地。鼓励产业经营主体“立体”用地,建设多层标准化厂房、高层厂房、“地下”车间等开展生产经营;使用节地模式发展生产的经营主体,优先保障用地指标、开放绿色通道审批,并给予税收补助等政策扶持。三是规范设施农业发展用地。协调农业、国土等部门,对于农业生产过程中所需各类生产设施和附属设施用地,以及农业规模经营必须兴建的配套设施,在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前提下,进行区级备案,纳入设施农用地管理。四是解决规模化用地。在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基础上,加快农业经营方式创新,按照现代农业的需求,实施农户土地入股、公司化运营等新型经营模式,在信息化背景下,通过“互联网+”多种经营模式,把市场需求、现代农业要素及资金投入引入土地承包经营之中,通过现代化的经营模式使一家一户的小规模土地经营,更有效地融入市场运行机制,从而解决农业现代化对规模化生产的客观要求。

综上所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治理有效是保障,生活富裕是根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要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真正把乡村振兴各项政策落到实处。(作者单位:中共丛台区委党校)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经验交流    

河北邯郸丛台区乡村振兴的经验做法及借鉴意义

时间:2024-05-15 17:16:46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柴招军 史慧敏

邯郸市丛台区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区61个村全部建成省级和美乡村。图为省级和美乡村、国家级文明村、红色电影小镇四留固村街景。摄影:杜寿云.jpg

邯郸市丛台区四留固村街景。摄影:杜寿云

乡村兴,则国家兴。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促进乡村全面振兴,近年来,河北省丛台区委、区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决策部署,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围绕产业富民、生态宜居、党建统领等方面,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特色富民产业进一步壮大,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乡村治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乡村振兴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乡村振兴工作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丛台区是邯郸市主城区的核心区,现辖1镇、4乡、11个街道办事处,共有74个行政村、114个社区居委会,总面积192.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5万。其中,北部三乡镇农村区域面积170平方公里,行政村63个,常住人口13.8万,耕地11.3万亩,主要农作物以小麦、玉米、谷子、高粱为主。

(一)聚焦产业富民促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丛台区紧紧抓住产业兴旺这个“牛鼻子”,在产业兴旺下功夫,通过做大做强特色优势农业,完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做好农旅融合文章,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筑好乡村振兴的“压舱石”。

一是精选品种定产业,发展特色优势农业。丛台区发挥北部三乡镇资源优势,培育了北郊生态农业观光园、和顺农场、鑫顺高粱等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形成了陈三陵冬枣、曹庄小米、南吕固文冠果、招贤石黄果、贾村盆栽蔬菜等一系列特色农产品,进一步提升了农产品的品质和效益。目前,全区共有各类农业生态园30余家,其中,省级现代化农业园区1家,市级现代化农业园区2家;共有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家,省级农民合作社5家,省级家庭农场4家;共注册农业商标13个,其中,甘丹冬枣多次获廊洽会“中国果王”称号,黄粱梦小米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瑞禾庄园“中国清酒”获“中国驰名商标”。丛台区评为“河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区”。   

二是扩大规模壮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丛台区属于半城郊经济,有城市部分,有城中村,有农村。如丛台区三陵乡,地势多低山丘陵,水利条件较差,常年干旱,水源奇缺,农田基本望天收,但是,适合谷子生长,盛产优质谷子,丛台区委区政府依托本地资源禀赋,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瑞禾庄园酒业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占地20余亩,年产值2000万。凭借太行山脉优质矿泉水和谷粟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以生产中国清酒闻名遐迩。公司以三陵乡本地生产的优质谷子作为原材料,生产“中国清酒”,每年谷子需求量超过1000吨。公司采取公司+订单模式,跟周边村民签订谷子收购合同,提高村民种植积极性,保证村民收入,提供就业机会,助力乡村振兴。三陵乡还创办曹庄石磨坊,安装原生态石磨,年加工小米10万余斤,远销京津冀晋鲁豫等省。南吕固乡四留固村发展乡村手工业,使用传统手法制作粉皮、挂面、香油、豆腐,让人吃出“儿时的味道”。

三是扶持龙头强产业,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三陵乡依托紫山、大磨山、邯西生态示范区的生态优势,打造假日休闲旅游胜地。南吕固乡依托少先电影文化馆,创办电影人家主题餐厅,打造红色电影小镇;依托墨耕园美术馆,利用空闲民宅,打造画家主题民宿28处;依托四留固村省级休闲美丽乡村,打造忆苦思甜主题餐厅人民公社大食堂,现已成为乡村文化旅游的网红打卡地。黄粱梦镇依托吕仙祠,打响梦文化旅游品牌;依托邯郸七彩文化城项目,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同时,紧密结合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挖掘乡村特色资源,发挥农村生态优势,盘活乡村特色文化,发展文化旅游、康养旅游、农事体验旅游。央视“美丽乡村中国行”栏目对我区乡村休闲旅游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报道。

四是创建品牌拓产业,发展服装加工业。鼓励南吕固乡皮条屯村服装加工业提档升级,做大做强。皮条屯村服装加工历史悠久,以家庭为单位,以长裤、校服等中低档服装加工为主,从业人员120余户2000余人,年产值3000余万元,以前不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工的服装没有商标,没有品牌,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鼓励加工服装业创建品牌,目前注册商标有鑫亿兴、龙福潭、紫射等,产品销售遍及全国各地。除服装加工业外,丛台区通过深挖传统产业发展潜力,以南吕固乡为例,对有一定生产经营特色农产品,如四留固粉皮、挂面、香油、豆腐等,和服装加工业一起,重塑品牌,逐步实现产品品牌化。

五是创新技术育产业,发展电子商务业。依托抖音、快手、淘宝惠农电商网店直播销售等电商平台,对冬枣、小米等农产品进行线上推广和销售。甘丹冬枣合作社推选精通网络销售的年轻人担任合作社经理,大力发展电商平台,让枣农足不出户就能把冬枣卖到全国各地,提高销量,助力枣农增收。瑞禾庄园酒业公司依靠三陵乡工程村农商园,通过淘宝惠农电商网店、抖音、快手短视频、直播销售等方式实现标准化农产品线上推广及销售。联合丛台区网商园共享电商资源,最终实现互联网消费者购买商品全程可追溯,达到放心消费。

六是结合实际扶产业,发展仓储物流业。南吕固乡四留固村紧邻中华大街和青兰高速黄粱梦收费站,区位独特,交通便利。90年代末,以苯、萘、蒽油等为介质的油罐运输业蓬勃发展起来。在政府鼓励支持下,运输大户带动越来越多的村民从事危化品仓储物流业。目前,该村共有油罐运输车辆280余部,直接从业人员900余人,司乘人员月均工资可达1万元,促进了村民收入大幅增加。

(二)围绕生态宜居促建设,推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一是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优先发展生态循环农业,鼓励发展节水、节药、节肥、节能等先进种养殖业,抓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涌现出和顺农场等一批产业模式生态化的田园综合体,进一步提高了全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保护修复乡村生态。大力开展邯西生态示范区建设,实施村庄绿化、廊道绿化等国土绿化工程,乡村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扎实推进滏阳河全域生态修复工程,拆违治岸、筑堤修路、绿化美化,滏阳河丛台段岸绿景美、河清水畅,形象明显改观,在全市树立了“丛台标杆”,省市委主要领导给予高度肯定。扎实开展矿山生态修复,紫山、大磨山面貌“蝶变”,中央和省市领导现场调研、高度评价。丛台区获省级国土绿化先进单位,6个村评为省级森林乡村,2个村评为国家级森林乡村。三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垃圾治理、污水治理、户厕改造、街路硬化、绿化美化亮化为主攻方向,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三年来,累计清理垃圾28.8万方、拆除违建1360处、整治村内坑塘78个、利用闲散宅基地打造三园286处、改造农村厕所2.5万座、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64个村、硬化街路2500余条70万平米,有力促进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的全面提升。目前,全区已建成省级美丽乡村24个,在建省级美丽乡村15个。

(三)坚持党建统领促治理,深化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一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2021年村“两委”换届,全区所有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均实现了“一肩挑”,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进一步加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对乡村治理的全面领导。二是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全面建立了以村党组织为核心,村民委员会、村民代表会议、村务监督委员会、经济合作组织各司其职的“五位一体”村级治理架构。实施“阳光村务”,深入推进“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建立村级事务“小微权力清单”,进一步规范了村级决策的权力边界和运行流程。健全完善了民兵、维稳、妇联、共青团、红白理事会等群团组织,更好地团结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三是推进乡村法治建设。各村建立调解中心,全力将各类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实现小事不出村。建立巡回法庭,开展普法教育和诉讼办理,满足群众司法需求,实现大事不出乡。各村配备法律顾问,为村民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引导村民依法维护合法权益。四是提升乡村德治水平。开设道德讲堂,组织村内老党员、老模范等组成宣讲队,大力弘扬爱国守法、孝老爱亲、热心公益、扶危济困、邻里和睦等传统美德,引导人们向上向善。评选道德模范,开展“家风家训评选展示”“全民参与订立村规民约”等活动,弘扬文明新风,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丛台区成功创建国家级文明村2个。

邯郸市丛台区聚焦产业富民,培育特色农业产业园30余家,进一步提升了农产品的品质和效益。图为黄粱梦镇现代农业产业园羊肚菌喜获丰收。摄影:王石磊.jpg

黄粱梦镇现代农业产业园羊肚菌喜获丰收。摄影:王石磊

二、在乡村振兴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一)农村产业比较薄弱。一是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偏少、规模偏小,对小农户的带动能力有待提升。目前,全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仅有20家,数量偏少。7个农业重点项目,投资仅为3.41亿元,规模较小。南吕固乡皮条屯村服装加工业,从业人员有100余户2000余人,多为家庭作坊,没有统一注册商标,没有形成品牌效应,附加值相对较低。二是产业链条偏短、分工细化不够,现代化水平有待提升。产业链拓展多限于“产加销游”一体化,产前拓展、产中产后细化深化欠缺,初级农产品生产、粗加工、单一农业功能开发项目等仍占较大比例,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总体较低。三是“特色产业不特”“优势产业不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有待提升。黄粱梦小米和三陵乡小米,各自为战,没有打造区域品牌,同质化竞争比较突出,开拓全国市场时,产量和品牌影响力均处于劣势,没有因为特色而形成市场竞争优势。

(二)农村人才比较短缺。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和基石,但是受就业环境、薪酬待遇、人才留用机制等限制,农村产业发展中普遍存在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引不来”“留不住”问题。个别村“两委”干部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思想不够解放,思路不够开阔,直接制约乡村发展。

(三)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农场出入道路较差,经营主体无力修路,导致客户因此放弃合作;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照规定应该享受农用电价,但实际办理时阻力较大;有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用水紧张,西部丘陵地区需要铺设输水管道或运水上山进行灌溉,寺西窑、工程村、高北村近年均有数百亩桃树、核桃、葡萄因灌溉困难而绝收。

(四)产业项目用地比较困难。我区农村产业以特色种养、加工和休闲产业为主,随着特色种养业和休闲农业发展纵深推进,需要修建场内道路、产品库房、办公用房等农业项目配套设施,但往往又因国家土地政策硬性要求而不能修建,直接制约了设施农业项目的正常生产。

邯郸市丛台区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区61个村全部建成省级和美乡村。图为省级和美乡村、中三陵村民居。摄影:张鑫.jpg

中三陵村民居。摄影:张鑫

三、乡村振兴工作的借鉴意义

(一)依托特色优势资源,发展农村富民产业,让农民钱袋子“鼓起来”。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重点,产业兴旺能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只有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了乡村振兴才算有效果了。一是立足资源禀赋,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培育果木园林、中药材种植等特色农业,鼓励发展现代农业,农民增收。二是发挥区位优势,发展仓储物流、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探索培育康复、养老、医疗等健康产业。三是依托人文资源,以紫山、赵王陵、吕仙祠、回车巷、电影小镇为龙头,大力发展旅游产业,鼓励农民创办吃住行购娱等配套产业。四是立足产业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全力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和旅游业,重点围绕玉米、小米等农作物和现代休闲旅游全产业链进行谋划包装,推进项目,上下延伸,打造集群,提升产业发展层级。由此,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着力点,丛台区探索出了一条让农民鼓起“钱袋子”的惠民路。

(二)坚持引才育才用才,创新人才聚集机制,把人才“用起来”。乡村要振兴,人才必振兴,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大力发展人才振兴战略,要有科学的谋划和长远的计划,要在“引才”“育才”“用才”上下足功夫。以诚心“引”人才。人才队伍建设对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等至关重要。对农村产业发展急需的高端人才,如经营管理人才、农业科技人才等,按照“使用弹性、管理软性、服务个性”原则,综合运用揭榜挂帅、智力兼职、人才租赁等柔性引才机制,引进各类高端人才。引进创业人才,引进具有创业意识和现代经营管理经验的在外务工者,回乡创业,拉动故乡经济发展。还何以从政府部门选派与乡村产业发展相关的农业、科技、管理、法律等专业技术人员担任特派员,为乡村产业发展服务。发挥亲情乡情友情优势,鼓励企业家、退休干部、专家学者等社会人才,通过投资兴业、捐款捐物、担任志愿者等方式,投身乡村产业发展。以真心“育”人才。人才队伍建设,仅从“引”单方面入手还不行,还要在“育”上下足功夫。培育社会治理人才,要分类培养,多措并举,既要培养“领头雁”,提高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素质,组织他们到江浙粤等先进地区考察学习,解放思想,开阔思路,更好发挥乡村发展“领头雁”作用,还要培养农业实用性人才,培养“土专家”,利用国家支持政策,对有志于创新、创业的年轻人给予积极的教育扶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培育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使其早日成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以关心“用”人才。人才选引、育的目的在于“用”。用好人才会助力乡村振兴更上一个台阶。选好龙头企业,用好技术人才,让农特产品增值增量,打造属于自己的优势品牌;用好销售人才,助力农产品销售,有效衔接产销不畅问题。坚持人岗相适,发挥人才特长,让人才成就事业,让事业成就人才。尊重人才自主选择,最大限度发挥人才主观能动性,发挥专业人才的辐射带动作用,完善人才评价及激励机制,通过薪酬待遇、职称职级、奖励荣誉、住房办公等激励措施,增加成就感和归属感,确保各类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

(三)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村发展环境,让农村“美起来”。乡村要振兴,农村基础设施必须要提升。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加大道路硬化、公路绿化、村容村貌整治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建设乡村振兴试点,农村居住环境变好了,群众的生活是越来越好,老百姓非常满意。一是搞好京广铁路以西区域路网建设,提升现有道路等级,扩宽旅游环线,农村提质改造,为发展经济和旅游业创造条件。二是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引导种植耐旱作物,鼓励发展节水高效农业,提高抗旱能力。三是实施乡村基础设施提升工程,继续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动发展、补齐短板的头等大事来抓,着力在打基础、破瓶颈、补短板、强支撑上多用功,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县项目资金支持,确保资金投入实施乡村振兴相匹配,推进产业、生态、社会事业、基础设施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基层治理、群众收入有机衔接,更好地方便群众生活,助力乡村振兴,使乡村更加美丽整洁。

(四)加强政策扶持,保障农业发展用地,让土地“流转起来”。一是盘活闲置低效建设用地。采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资金奖励等措施,鼓励通过土地出租入股合作、有偿转让、依法收储、收取闲置费等方式,将农村闲置建设用地归并集中收储;采用差别化资源配置和扶持政策,倒逼低效企业转型升级或腾退建设用地,归并腾退的建设用地优先用于农村产业发展。二是推进“立体”用地。鼓励产业经营主体“立体”用地,建设多层标准化厂房、高层厂房、“地下”车间等开展生产经营;使用节地模式发展生产的经营主体,优先保障用地指标、开放绿色通道审批,并给予税收补助等政策扶持。三是规范设施农业发展用地。协调农业、国土等部门,对于农业生产过程中所需各类生产设施和附属设施用地,以及农业规模经营必须兴建的配套设施,在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前提下,进行区级备案,纳入设施农用地管理。四是解决规模化用地。在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基础上,加快农业经营方式创新,按照现代农业的需求,实施农户土地入股、公司化运营等新型经营模式,在信息化背景下,通过“互联网+”多种经营模式,把市场需求、现代农业要素及资金投入引入土地承包经营之中,通过现代化的经营模式使一家一户的小规模土地经营,更有效地融入市场运行机制,从而解决农业现代化对规模化生产的客观要求。

综上所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治理有效是保障,生活富裕是根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要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真正把乡村振兴各项政策落到实处。(作者单位:中共丛台区委党校)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