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广西天等县:用改革利剑让就业 “小车间”迸发振兴“大活力”

时间:2024-05-17 12:19:43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4年10期作者:黄丽兰 刘开发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天等县采取“多方联建、多方布局、多方保障、多方受益”的工作思路,坚定不移地培养、发展和提升就业帮扶车间,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全县就业帮扶车间呈点、线、面全面开花之势,形成了“一园两区三带九街”的发展格局,全县就业帮扶车间从2017年的35家增长至2023年的339家,累计带动群众就业2.23万人,吸纳脱贫人口8028人。探索形成了精准高效推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天等样本”,就业“小车间”迸发乡村振兴“大活力”。

统筹“多方联建”

推进车间存量“从少变多”

为吸引能人返乡创业,天等县委、县政府主动作为,定规划、出政策、搭平台,引导全域高质量多方投资建设就业帮扶车间。

政府引建,筑好巢引凤来。出台《天等县全面推进扶贫车间向乡村振兴就业帮扶车间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天等县就业帮扶车间提档升级工作实施方案(2022—2025年)》等扶持政策文件,在场地租金、金融信贷、税费减免等方面为返乡创业就业者提供全方位政策支持。全县整合衔接资金、粤桂协作资金、涉农资金、政府债券资金等共4410万元建设就业帮扶车间;同时,优化营商环境,引导全域建设就业帮扶车间,首创就业帮扶车间管家系统,创新建立“五员”车间管家服务机制,促推全县就业帮扶车间提质升级,目前由就业车间升级为“乡村就业工厂”的有10家。

乡贤领建,用足故乡情怀。开展“找老乡、回家乡、建故乡”行动,优化完善返乡创业服务体系、政策支持体系、激励保障体系等,主动对接在外创业天等籍能人,发挥9个在北京、深圳等地驻外流动党支部作用,用乡音召唤、乡情牵引,成功回引能人创办就业帮扶车间261家,带动就业1.13万人,其中脱贫劳动力6537人,打造带不走的“天等乡愁”车间品牌。其中,龙岩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共安置入住1869户8627人,进驻15家帮扶车间,带动就业1204人,吸纳脱贫人口572人,安置搬迁劳动力335人。

粤桂共建,推动共赢发展。深化粤桂协作,签订《“十四五”时期协作框架协议》,利用粤桂协作优惠政策,充分引导广东企业、能人到天等县投资兴业,促进东部企业向天等转移,两省区合作建设粤桂协作车间20家,带动1937名劳动力就业,其中脱贫劳动力447名,有效助力两地联动发展、互利共赢。

第68页-49.PNG

在龙岩社区就业帮扶车间内,工人正在加工衣服。 黄丽华/摄

遵循“多方布局”

促进车间建设“从点到面”

为了方便群众实现就近就业,天等县结合当地实际采取“多方布局”建车间的办法,在创业园、社区街头、田间地头等地建设帮扶车间,做到就业岗位送到群众家门口,使群众实现务工、务农、顾家三不误。

建在返乡创业园。以自治区A类园区——农民工返乡创业园为主轴,发挥园区产业集聚效应,集中布局一批就业帮扶车间。投入3亿多元建设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园区总面积1335亩,目前入驻园区企业33家,符合就业帮扶车间22家,带动2513人就业,其中脱贫人口489人,辐射全县建成就业帮扶车间示范带3条、车间小区2个,形成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

建在社区街头。在人口较为集中的社区周边、校园附近、乡镇街道等地方,创造性地布局打造9条就业帮扶车间一条街,共进驻86家就业帮扶车间,让群众方便务工、让企业方便招工、让政府方便管理,使群众真正实现家门口就业。特别是在龙岩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沿街商铺集中安排15家就业帮扶车间,带动1200多人就业,有效保障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

建在田间地头。顺应村落布局和农村留守妇女老人就业需求,坚持建设选址、从业人员、务工方式、经营模式“四个灵活”,宜聚则聚,宜散则散,将车间建在村头、建在田间、建在家门口。从业人员不限于健全劳动能力者,老弱孕残者但凡手脚灵便,便可参与车间生产。务工方式更是灵活多样,既可以驻厂生产,也可通过原材料发包的模式居家生产,足不出户就有收入。因地制宜从各行各业培育发展就业帮扶车间,多维度发展车间、多途径增加就业,建成“种养工贸游”五种类型车间339家。

第70页-50.PNG

天等县牛存栏量13.77万头,养牛产业成了天等县群众致富的“金钥匙”。 黄丽华/摄

强化“多方保障”

推动车间发展“从弱到强”

为了解决投资者后顾之忧,天等县通过健全组织保障、完善配套保障、强化规划保障,让投资者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

健全组织保障,以高站位统筹推进。成立高规格的车间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专门成立就业帮扶车间办公室,建立健全县级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判车间建设工作进度、定期检查落实情况、定期解决重大问题,确保车间建设全面铺开、稳定发展,强化了高位推动责任,形成层层抓落实的领导机制。建立“党支部+党员+车间”护航模式,安排100多名党员结对帮扶车间,协调解决车间发展遇到的难题。创新建立“五员”车间管家服务机制,通过设立政策宣传员、补贴代办员、招工勤务员、维权保障员、帮扶解困员,为车间建设发展等提供全方位、全过程“保姆式”服务。

完善配套保障,以强措施延伸链条。围绕车间生产需求,配套布局相关上下游产业链,将车间链条延伸到电商、物流、种子、涉农服务等行业。深化“养牛车间+青储饲料加工”“指天椒种植车间+辣椒酱加工”等模式,建成青储饲料加工车间13家。探索“车间+物流”“车间+电商”模式,组建货车队伍、集中包车运输或捎带货物等抱团发展,有效破解零散产业单打独斗、孤军奋战造成运输成本高、市场销路衔接不紧等问题,累计投入3000多万元为帮扶车间发展产业链条提供基础配套设施,建成一级物流分拨中心1个、返乡创业物流园1个,入驻快递物流企业12家。

强化规划保障,以明方向推动转型。着眼产业聚集,加大返乡创业园标准厂房建设,引导更多帮扶车间入驻园区,加速车间“园区化”。着眼“三链同构”,不断健全帮扶车间的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引进龙头企业,打造种牛、肉牛基地,建设牛交易市场、屠宰厂等,大力推进“产业化”。着眼东西部协作,竭尽全力“开放化”,针对车间产品销路难等问题,通过利用粤桂消费协作、网络+电商等途径把车间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着眼品牌打造,根据市场多样化、品质化、个性化需求,打造“天等指天椒”“许式葡萄”“天等富硒米”等帮扶车间品牌,不断走向“高端化”。(作者黄丽兰系广西壮族自治区天等县委办副主任;刘开发系天等县人社局副局长)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经验交流    
观察思考

广西天等县:用改革利剑让就业 “小车间”迸发振兴“大活力”

时间:2024-05-17 12:19:43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4年10期

作者:黄丽兰 刘开发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天等县采取“多方联建、多方布局、多方保障、多方受益”的工作思路,坚定不移地培养、发展和提升就业帮扶车间,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全县就业帮扶车间呈点、线、面全面开花之势,形成了“一园两区三带九街”的发展格局,全县就业帮扶车间从2017年的35家增长至2023年的339家,累计带动群众就业2.23万人,吸纳脱贫人口8028人。探索形成了精准高效推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天等样本”,就业“小车间”迸发乡村振兴“大活力”。

统筹“多方联建”

推进车间存量“从少变多”

为吸引能人返乡创业,天等县委、县政府主动作为,定规划、出政策、搭平台,引导全域高质量多方投资建设就业帮扶车间。

政府引建,筑好巢引凤来。出台《天等县全面推进扶贫车间向乡村振兴就业帮扶车间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天等县就业帮扶车间提档升级工作实施方案(2022—2025年)》等扶持政策文件,在场地租金、金融信贷、税费减免等方面为返乡创业就业者提供全方位政策支持。全县整合衔接资金、粤桂协作资金、涉农资金、政府债券资金等共4410万元建设就业帮扶车间;同时,优化营商环境,引导全域建设就业帮扶车间,首创就业帮扶车间管家系统,创新建立“五员”车间管家服务机制,促推全县就业帮扶车间提质升级,目前由就业车间升级为“乡村就业工厂”的有10家。

乡贤领建,用足故乡情怀。开展“找老乡、回家乡、建故乡”行动,优化完善返乡创业服务体系、政策支持体系、激励保障体系等,主动对接在外创业天等籍能人,发挥9个在北京、深圳等地驻外流动党支部作用,用乡音召唤、乡情牵引,成功回引能人创办就业帮扶车间261家,带动就业1.13万人,其中脱贫劳动力6537人,打造带不走的“天等乡愁”车间品牌。其中,龙岩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共安置入住1869户8627人,进驻15家帮扶车间,带动就业1204人,吸纳脱贫人口572人,安置搬迁劳动力335人。

粤桂共建,推动共赢发展。深化粤桂协作,签订《“十四五”时期协作框架协议》,利用粤桂协作优惠政策,充分引导广东企业、能人到天等县投资兴业,促进东部企业向天等转移,两省区合作建设粤桂协作车间20家,带动1937名劳动力就业,其中脱贫劳动力447名,有效助力两地联动发展、互利共赢。

第68页-49.PNG

在龙岩社区就业帮扶车间内,工人正在加工衣服。 黄丽华/摄

遵循“多方布局”

促进车间建设“从点到面”

为了方便群众实现就近就业,天等县结合当地实际采取“多方布局”建车间的办法,在创业园、社区街头、田间地头等地建设帮扶车间,做到就业岗位送到群众家门口,使群众实现务工、务农、顾家三不误。

建在返乡创业园。以自治区A类园区——农民工返乡创业园为主轴,发挥园区产业集聚效应,集中布局一批就业帮扶车间。投入3亿多元建设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园区总面积1335亩,目前入驻园区企业33家,符合就业帮扶车间22家,带动2513人就业,其中脱贫人口489人,辐射全县建成就业帮扶车间示范带3条、车间小区2个,形成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

建在社区街头。在人口较为集中的社区周边、校园附近、乡镇街道等地方,创造性地布局打造9条就业帮扶车间一条街,共进驻86家就业帮扶车间,让群众方便务工、让企业方便招工、让政府方便管理,使群众真正实现家门口就业。特别是在龙岩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沿街商铺集中安排15家就业帮扶车间,带动1200多人就业,有效保障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

建在田间地头。顺应村落布局和农村留守妇女老人就业需求,坚持建设选址、从业人员、务工方式、经营模式“四个灵活”,宜聚则聚,宜散则散,将车间建在村头、建在田间、建在家门口。从业人员不限于健全劳动能力者,老弱孕残者但凡手脚灵便,便可参与车间生产。务工方式更是灵活多样,既可以驻厂生产,也可通过原材料发包的模式居家生产,足不出户就有收入。因地制宜从各行各业培育发展就业帮扶车间,多维度发展车间、多途径增加就业,建成“种养工贸游”五种类型车间339家。

第70页-50.PNG

天等县牛存栏量13.77万头,养牛产业成了天等县群众致富的“金钥匙”。 黄丽华/摄

强化“多方保障”

推动车间发展“从弱到强”

为了解决投资者后顾之忧,天等县通过健全组织保障、完善配套保障、强化规划保障,让投资者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

健全组织保障,以高站位统筹推进。成立高规格的车间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专门成立就业帮扶车间办公室,建立健全县级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判车间建设工作进度、定期检查落实情况、定期解决重大问题,确保车间建设全面铺开、稳定发展,强化了高位推动责任,形成层层抓落实的领导机制。建立“党支部+党员+车间”护航模式,安排100多名党员结对帮扶车间,协调解决车间发展遇到的难题。创新建立“五员”车间管家服务机制,通过设立政策宣传员、补贴代办员、招工勤务员、维权保障员、帮扶解困员,为车间建设发展等提供全方位、全过程“保姆式”服务。

完善配套保障,以强措施延伸链条。围绕车间生产需求,配套布局相关上下游产业链,将车间链条延伸到电商、物流、种子、涉农服务等行业。深化“养牛车间+青储饲料加工”“指天椒种植车间+辣椒酱加工”等模式,建成青储饲料加工车间13家。探索“车间+物流”“车间+电商”模式,组建货车队伍、集中包车运输或捎带货物等抱团发展,有效破解零散产业单打独斗、孤军奋战造成运输成本高、市场销路衔接不紧等问题,累计投入3000多万元为帮扶车间发展产业链条提供基础配套设施,建成一级物流分拨中心1个、返乡创业物流园1个,入驻快递物流企业12家。

强化规划保障,以明方向推动转型。着眼产业聚集,加大返乡创业园标准厂房建设,引导更多帮扶车间入驻园区,加速车间“园区化”。着眼“三链同构”,不断健全帮扶车间的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引进龙头企业,打造种牛、肉牛基地,建设牛交易市场、屠宰厂等,大力推进“产业化”。着眼东西部协作,竭尽全力“开放化”,针对车间产品销路难等问题,通过利用粤桂消费协作、网络+电商等途径把车间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着眼品牌打造,根据市场多样化、品质化、个性化需求,打造“天等指天椒”“许式葡萄”“天等富硒米”等帮扶车间品牌,不断走向“高端化”。(作者黄丽兰系广西壮族自治区天等县委办副主任;刘开发系天等县人社局副局长)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