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江苏灌云侍圩村:党建兴业促和谐

时间:2022-06-01 21:19:08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2年第8期作者:张冬梅 陈路 田园

绿树掩映的乡间小路、整齐干净的房屋、色彩亮丽的壁画,宛如一幅诗意的田园画卷。行走在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侍庄街道侍圩村,很难想象这里曾是全县有名的经济薄弱村。从基础薄弱、发展缓慢,到全村面貌焕然一新,侍圩村靠的是强化党建引领,推动产业升级、乡风建设。

1.jpg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侍庄街道侍圩村民居规划整齐,家家户户都绘有亮丽的壁画。

“头雁”兴产业

推进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

长期以来,侍圩村在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较多,对于培育主导产业、提升带动能力办法不多,突破不明显。

为解决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侍圩村党支部把培育致富带头人作为引领富民兴村的有力抓手。该村党支部通过“遴选、培育、带动”三举措,建立健全“选择培训”“创业指导”“政策扶持”体制机制,从村“两委”

班子、返乡创业大学生、种植养殖大户等筛选、确定致富带头人培育对象,结合全村产业布局和农村创业实际,组织培育对象外出学习和培训。目前,侍圩村已培育致富带头人16名。

马亮正是侍圩村大力培育致富带头人的受益者。2010年,马亮毕业后决定返乡创业;2018年,侍圩村党支部决定把他作为致富带头人的培育对象,并为其提供土地、资金、技术等支持,鼓励他在豆丹养殖上先试先行。在党支部大力支持下,马亮开始从事豆丹养殖工作,并逐步使产业规模化。目前,他所经营的家庭农场已经发展成一家集示范基地建设、养殖技术培训、豆丹回收深加工以及豆丹附加值研究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科技型农场。该农场先后开设培训班22期,免费培训附近村民200多人次,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到豆丹养殖产业中。

为让村民生活更加富裕,侍圩村党支部聚焦项目建设,打造“合作社引领一地一库三园”的村域产业发展布局,在灌云县率先成立股份合作社——灌云侍圩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目前,该村已建成700亩藕虾混养基地、1600平方米农产品保鲜库、800亩豆丹文化产业园、100亩黄桃采摘园、110亩无花果采摘园。

在此基础上,侍圩村党支部进一步谋划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和农旅等服务业,初步建成了以休闲、康养、采摘体验为主的农旅文化观光园,带动低收入农户约500人实现家门口就业。截至2021年底,侍圩村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过46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2.6万元。

 “这几年,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我们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了!过去靠几亩土地种点粮食只能够管温饱,现在党支部带着我们搞种植养殖,家家户户收入翻了好几番!”侍圩村村民侍从光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2.jpg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侍圩村豆丹产业园,村民的“增收园”。

善治促和谐

侍圩村党支部以“三治融合”为抓手,积极探索乡村治理之路,先后建立环境整治义务巡逻队、“五老”工作队、“村民议事团”和“法律顾问团”等多个自治、德治、法治组织。

——“自治”为基。侍圩村党支部指导村里建立村级事务阳光工程体系,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协商管理格局。

——“法治”为墙。该村强化法律在维护农民权益、规范市场运行、农业支持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的权威地位。

——“德治”为梁。该村通过议家风、立家训、传家礼、评家庭,树立道德楷模,用群众身边人、身边事进行教育感化,引导村民崇德向善。 

“三治”是工作体制,“有事好商量”是侍圩村推进乡村治理的一把“金钥匙”。侍圩村党支部多次组织召开“修订村规民约”“公共空间治理”等主题协商议事活动,极大地提高了村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侍圩村在建设“美丽乡村”时,曾遇到农户门前屋后“小菜园”较为杂乱的问题。起初,村民在解决“小菜园”杂乱问题方面存在较大分歧。为此,该村党支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并选出村民代表外出考察。经过实地考察、深入交流,村民代表在“小菜园”问题上达成一致。

为改善村容村貌,侍圩村党支部聘请省城乡规划设计院专家,依托乡土资源,着力打造富有乡土气息和地域特色的田园乡村。近年来,侍圩村先后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江苏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村”、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等荣誉称号。

“前后也就几年的时间,谁能想到侍圩村的变化这么大!”侍圩村村民感慨道。

现在,侍圩村的游园、栈道、农家书屋、健身步道一应俱全;红瓦粉墙民宅和篱笆院落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网红打卡地”;每一处水面、每一条村道、每一户人家都成为侍圩村一道风景线。

昔日“灰头土脸”,今朝“如诗如画”,这与侍圩村持续强化党建引领密切相关。侍圩村党支部书记侍军表示:“下一步,党支部将进一步优化队伍结构,探索党建引领模式,提升服务意识,带领全村村民过上更富更甜的日子!”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人民政府侍庄街道办事处)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标签组织振兴    

江苏灌云侍圩村:党建兴业促和谐

时间:2022-06-01 21:19:08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2年第8期

作者:张冬梅 陈路 田园

绿树掩映的乡间小路、整齐干净的房屋、色彩亮丽的壁画,宛如一幅诗意的田园画卷。行走在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侍庄街道侍圩村,很难想象这里曾是全县有名的经济薄弱村。从基础薄弱、发展缓慢,到全村面貌焕然一新,侍圩村靠的是强化党建引领,推动产业升级、乡风建设。

1.jpg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侍庄街道侍圩村民居规划整齐,家家户户都绘有亮丽的壁画。

“头雁”兴产业

推进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

长期以来,侍圩村在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较多,对于培育主导产业、提升带动能力办法不多,突破不明显。

为解决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侍圩村党支部把培育致富带头人作为引领富民兴村的有力抓手。该村党支部通过“遴选、培育、带动”三举措,建立健全“选择培训”“创业指导”“政策扶持”体制机制,从村“两委”

班子、返乡创业大学生、种植养殖大户等筛选、确定致富带头人培育对象,结合全村产业布局和农村创业实际,组织培育对象外出学习和培训。目前,侍圩村已培育致富带头人16名。

马亮正是侍圩村大力培育致富带头人的受益者。2010年,马亮毕业后决定返乡创业;2018年,侍圩村党支部决定把他作为致富带头人的培育对象,并为其提供土地、资金、技术等支持,鼓励他在豆丹养殖上先试先行。在党支部大力支持下,马亮开始从事豆丹养殖工作,并逐步使产业规模化。目前,他所经营的家庭农场已经发展成一家集示范基地建设、养殖技术培训、豆丹回收深加工以及豆丹附加值研究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科技型农场。该农场先后开设培训班22期,免费培训附近村民200多人次,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到豆丹养殖产业中。

为让村民生活更加富裕,侍圩村党支部聚焦项目建设,打造“合作社引领一地一库三园”的村域产业发展布局,在灌云县率先成立股份合作社——灌云侍圩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目前,该村已建成700亩藕虾混养基地、1600平方米农产品保鲜库、800亩豆丹文化产业园、100亩黄桃采摘园、110亩无花果采摘园。

在此基础上,侍圩村党支部进一步谋划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和农旅等服务业,初步建成了以休闲、康养、采摘体验为主的农旅文化观光园,带动低收入农户约500人实现家门口就业。截至2021年底,侍圩村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过46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2.6万元。

 “这几年,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我们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了!过去靠几亩土地种点粮食只能够管温饱,现在党支部带着我们搞种植养殖,家家户户收入翻了好几番!”侍圩村村民侍从光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2.jpg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侍圩村豆丹产业园,村民的“增收园”。

善治促和谐

侍圩村党支部以“三治融合”为抓手,积极探索乡村治理之路,先后建立环境整治义务巡逻队、“五老”工作队、“村民议事团”和“法律顾问团”等多个自治、德治、法治组织。

——“自治”为基。侍圩村党支部指导村里建立村级事务阳光工程体系,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协商管理格局。

——“法治”为墙。该村强化法律在维护农民权益、规范市场运行、农业支持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的权威地位。

——“德治”为梁。该村通过议家风、立家训、传家礼、评家庭,树立道德楷模,用群众身边人、身边事进行教育感化,引导村民崇德向善。 

“三治”是工作体制,“有事好商量”是侍圩村推进乡村治理的一把“金钥匙”。侍圩村党支部多次组织召开“修订村规民约”“公共空间治理”等主题协商议事活动,极大地提高了村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侍圩村在建设“美丽乡村”时,曾遇到农户门前屋后“小菜园”较为杂乱的问题。起初,村民在解决“小菜园”杂乱问题方面存在较大分歧。为此,该村党支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并选出村民代表外出考察。经过实地考察、深入交流,村民代表在“小菜园”问题上达成一致。

为改善村容村貌,侍圩村党支部聘请省城乡规划设计院专家,依托乡土资源,着力打造富有乡土气息和地域特色的田园乡村。近年来,侍圩村先后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江苏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村”、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等荣誉称号。

“前后也就几年的时间,谁能想到侍圩村的变化这么大!”侍圩村村民感慨道。

现在,侍圩村的游园、栈道、农家书屋、健身步道一应俱全;红瓦粉墙民宅和篱笆院落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网红打卡地”;每一处水面、每一条村道、每一户人家都成为侍圩村一道风景线。

昔日“灰头土脸”,今朝“如诗如画”,这与侍圩村持续强化党建引领密切相关。侍圩村党支部书记侍军表示:“下一步,党支部将进一步优化队伍结构,探索党建引领模式,提升服务意识,带领全村村民过上更富更甜的日子!”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人民政府侍庄街道办事处)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