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精准发力圆梦小康 ——通城统筹整合财政资金助力脱贫攻坚记

时间:2020-10-15 16:40:08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刘建平 黎尉然 陈智彪 黎曙光

图片3.png

金秋十月,湖北省通城大地洒满金色的希望,一片片涌动生机的田地,一个个秀美整洁的村庄,一家家忙碌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因财政资金的助力,释放着活力,为通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群众在脱贫致富的路上加速前行,圆梦小康。 

下足“绣花功夫”  打赢整县摘帽攻坚战

唱好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就业扶贫等“重头戏”,全力攻克脱贫“硬骨头”……通城县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取得了成效。

通城县是省定幕阜山片区贫困县。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的要求,紧扣“两不愁三保障”工作标准,精准精细抓好各项政策落实,统筹整合涉农资金支持脱贫攻坚。全县第一产业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全面发展壮大,着力培育了集中药材种植、研发、加工、销售、文化、养生、旅游于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全产业链条,医疗健康产业带领近万名贫困户脱贫致富;第二产业在脱贫攻坚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向绿色化、品牌化、集群化、高端化转变,工业增加值增速保持全市领先;第三产业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初见雏形,着力打造了商贸旅游经济,美丽乡村示范点全面开花,商贸经济在脱贫攻坚过程中的带动作用逐步显现。

这个县注重强化产业支撑,坚持“长中短”相结合,科学谋划、实施一批符合实际的产业扶贫项目。长期以黄袍山公司为龙头发展油茶产业,全县油茶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中期坚持药材、药品、药市、药膳、药养“五药”并举,全产业链布局中医药产业,全县发展中药材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短期依托幕阜山天岳有机农业公司等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无土栽培有机大棚蔬菜、瓜果和特色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业,建成大棚180多个。全县累计投入产业扶贫资金3.8亿元,建成产业基地713个,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1271家,带动贫困户实现增收。

易地搬迁搬得出、稳得住。至去年底,全县累计投入资金7.33亿元,共计搬迁4457户12855人,建成集中安置点115个;完成农村危房改造6543户。

教育扶贫有学上、上好学。近年来,全县农村学校“改薄”工程及其它校舍项目建设共投入2.47亿元;全面落实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应补尽补”政策,有效落实“控辍保学”要求;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完成贫困劳力培训转移,基本实现了“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目标。

综合保障保得全、兜得牢。按照“应保尽保、按标施保”要求,累计发放农村低保金1.5亿余。构建完善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补充医疗保险“四张网”,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模式,建档立卡贫困患者县内合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达到90%。

基础设施补得齐、惠民生。至上年底,全县新(改)建乡村公路496公里,实现村村通公路、村村通客车。新建、改扩建“千吨万人”规模水厂6处、小型集中供水工程49处,全县城乡居民饮水安全保障比例达到100%。新建(改造)村级卫生室116个,村级卫生室“两化”达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健康体检实现全覆盖;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面积均达到150平方米以上,所有村均达到“五个一”建设标准。实施农村配电网升级改造,全县1940个村民小组全部通上了电。实施信息网络扶贫工程,实现行政村光纤宽带全覆盖,全面加快5G建设。  图片2.png

落实“四个不摘”  打赢脱贫攻坚决胜战

 “战疫、 战贫”双重的责任压在马港镇丁仙村第一书记葛海舰的嫩肩上,他刚帮脱贫户抢收好稻谷,这回又准备出山推销农产品。

今年以来,通城县紧扣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总目标,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收官之战,确保“战疫、 战贫”双胜利。

坚持全员上阵,摘帽不摘责任。调整优化作战体系,增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办公室,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继续执行县委常委和县人大、县政协主职担任乡镇脱贫攻坚一线总指挥并兼任乡镇脱贫攻坚“第一书记”责任体系,持续开展“五级书记遍访贫困对象行动”。对存量贫困人口在原有帮扶责任人的基础上,增加一名副科级干部包保。继续落实驻村工作“五天四夜”工作机制,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标准。

保持政策稳定,摘帽不摘政策。坚持投入不减,今年统筹整合资金3.6亿元用于扶贫。坚持标准不降,严格按照省市标准落实“两免一补”、“雨露计划”、医疗报销、低保五保补助等扶贫政策,筑牢综合兜底保障线。突出产业扶贫、消费扶贫和就业扶贫,计划新建扶贫产业示范基地150个,带动贫困户6800余户脱贫后稳定增效,申报一批带贫益贫能力较强的农副产品进入省市消费扶贫目录,首届端午龙舟赛暨消费扶贫产品赶集活动期间,扶贫农特产品销售收入270余万元。

统筹战贫战疫,摘帽不摘帮扶。县财政拿出100多万元,专门用于困难群众生活救助和生产帮扶,全县没有出现因疫返贫的情况。所有结对帮扶党员干部深入开展走访活动,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开展“点对点、一站式”服务,在推动企业复工复产、促进返乡就业创业十条“硬核”政策中对贫困群众给予重点照顾,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4.7万人。 

图片1.png

坚持改革创新  打赢有贫必防持久战     

 这几天塘湖社区的脱贫户刘四兵忙得连连转,刚扫完村级公路,又跨进村头扶贫微工厂干起搬运工,两项收入让他一年跨入富门,穿的衣鲜亮多了,说话的噪音也大了。这得益于,通城县坚持以改革牵引攻坚、以攻坚深化改革,破解体制机制难题,探索的一系列脱贫攻坚新机制、新举措、新路径。

探索建立减贫防贫长效机制。率先在全省设立首个减贫防贫服务中心,运行以来,累计评审锁定帮扶对象10批285户,发放帮扶资金462万元。今年,该县再投入减贫防贫保费300万元,增设创业基金,对有创业或发展产业潜力的服务对象,发放 “创业基金”,全力打赢打好有贫要防“阵地战”。

统筹建设“扶贫微工厂”。该县用好全国首批返乡创业试点县政策利好机遇,吸引和支持企业、能人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建设“扶贫微工厂”“扶贫车间”,实现企业增效、集体创收、群众脱贫、产业发展“四重效应”。全县已投入资金2040万元,建设“扶贫微工厂”52家,吸纳670余名贫困户劳动力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增收1.5万元以上,每个“扶贫微工厂”为集体经济增收3万元以上。今年该县再投资新建“扶贫微工厂”13个,带动贫困劳力180人。开展“四民”活动,实施便民小桥梁、水利小设施、文化小广场、道路小维修、屋场小路灯、和谐小凉亭、村庄小绿化、文娱小音箱等“八小”项目千多个。

创新“四员一岗”促脱贫机制。通城县坚持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治理相结合,开发生态护林员、农村保洁员、河湖库巡查员、农村道路护路员“四员一岗”扶贫公益性岗位,配套建立“基础工资+考评工资”管理机制,既让贫困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又有效解决乡村公共事务无人管的问题,,全县共开发“四员”公益性岗位3700个。

通城统筹整合财政资金助力脱贫攻坚已在隽水大地开花结果。(作者单位湖北省通城县委宣传部)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纪实综述    
资讯播报

精准发力圆梦小康 ——通城统筹整合财政资金助力脱贫攻坚记

时间:2020-10-15 16:40:08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刘建平 黎尉然 陈智彪 黎曙光

图片3.png

金秋十月,湖北省通城大地洒满金色的希望,一片片涌动生机的田地,一个个秀美整洁的村庄,一家家忙碌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因财政资金的助力,释放着活力,为通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群众在脱贫致富的路上加速前行,圆梦小康。 

下足“绣花功夫”  打赢整县摘帽攻坚战

唱好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就业扶贫等“重头戏”,全力攻克脱贫“硬骨头”……通城县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取得了成效。

通城县是省定幕阜山片区贫困县。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的要求,紧扣“两不愁三保障”工作标准,精准精细抓好各项政策落实,统筹整合涉农资金支持脱贫攻坚。全县第一产业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全面发展壮大,着力培育了集中药材种植、研发、加工、销售、文化、养生、旅游于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全产业链条,医疗健康产业带领近万名贫困户脱贫致富;第二产业在脱贫攻坚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向绿色化、品牌化、集群化、高端化转变,工业增加值增速保持全市领先;第三产业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初见雏形,着力打造了商贸旅游经济,美丽乡村示范点全面开花,商贸经济在脱贫攻坚过程中的带动作用逐步显现。

这个县注重强化产业支撑,坚持“长中短”相结合,科学谋划、实施一批符合实际的产业扶贫项目。长期以黄袍山公司为龙头发展油茶产业,全县油茶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中期坚持药材、药品、药市、药膳、药养“五药”并举,全产业链布局中医药产业,全县发展中药材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短期依托幕阜山天岳有机农业公司等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无土栽培有机大棚蔬菜、瓜果和特色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业,建成大棚180多个。全县累计投入产业扶贫资金3.8亿元,建成产业基地713个,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1271家,带动贫困户实现增收。

易地搬迁搬得出、稳得住。至去年底,全县累计投入资金7.33亿元,共计搬迁4457户12855人,建成集中安置点115个;完成农村危房改造6543户。

教育扶贫有学上、上好学。近年来,全县农村学校“改薄”工程及其它校舍项目建设共投入2.47亿元;全面落实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应补尽补”政策,有效落实“控辍保学”要求;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完成贫困劳力培训转移,基本实现了“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目标。

综合保障保得全、兜得牢。按照“应保尽保、按标施保”要求,累计发放农村低保金1.5亿余。构建完善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补充医疗保险“四张网”,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模式,建档立卡贫困患者县内合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达到90%。

基础设施补得齐、惠民生。至上年底,全县新(改)建乡村公路496公里,实现村村通公路、村村通客车。新建、改扩建“千吨万人”规模水厂6处、小型集中供水工程49处,全县城乡居民饮水安全保障比例达到100%。新建(改造)村级卫生室116个,村级卫生室“两化”达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健康体检实现全覆盖;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面积均达到150平方米以上,所有村均达到“五个一”建设标准。实施农村配电网升级改造,全县1940个村民小组全部通上了电。实施信息网络扶贫工程,实现行政村光纤宽带全覆盖,全面加快5G建设。  图片2.png

落实“四个不摘”  打赢脱贫攻坚决胜战

 “战疫、 战贫”双重的责任压在马港镇丁仙村第一书记葛海舰的嫩肩上,他刚帮脱贫户抢收好稻谷,这回又准备出山推销农产品。

今年以来,通城县紧扣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总目标,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收官之战,确保“战疫、 战贫”双胜利。

坚持全员上阵,摘帽不摘责任。调整优化作战体系,增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办公室,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继续执行县委常委和县人大、县政协主职担任乡镇脱贫攻坚一线总指挥并兼任乡镇脱贫攻坚“第一书记”责任体系,持续开展“五级书记遍访贫困对象行动”。对存量贫困人口在原有帮扶责任人的基础上,增加一名副科级干部包保。继续落实驻村工作“五天四夜”工作机制,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标准。

保持政策稳定,摘帽不摘政策。坚持投入不减,今年统筹整合资金3.6亿元用于扶贫。坚持标准不降,严格按照省市标准落实“两免一补”、“雨露计划”、医疗报销、低保五保补助等扶贫政策,筑牢综合兜底保障线。突出产业扶贫、消费扶贫和就业扶贫,计划新建扶贫产业示范基地150个,带动贫困户6800余户脱贫后稳定增效,申报一批带贫益贫能力较强的农副产品进入省市消费扶贫目录,首届端午龙舟赛暨消费扶贫产品赶集活动期间,扶贫农特产品销售收入270余万元。

统筹战贫战疫,摘帽不摘帮扶。县财政拿出100多万元,专门用于困难群众生活救助和生产帮扶,全县没有出现因疫返贫的情况。所有结对帮扶党员干部深入开展走访活动,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开展“点对点、一站式”服务,在推动企业复工复产、促进返乡就业创业十条“硬核”政策中对贫困群众给予重点照顾,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4.7万人。 

图片1.png

坚持改革创新  打赢有贫必防持久战     

 这几天塘湖社区的脱贫户刘四兵忙得连连转,刚扫完村级公路,又跨进村头扶贫微工厂干起搬运工,两项收入让他一年跨入富门,穿的衣鲜亮多了,说话的噪音也大了。这得益于,通城县坚持以改革牵引攻坚、以攻坚深化改革,破解体制机制难题,探索的一系列脱贫攻坚新机制、新举措、新路径。

探索建立减贫防贫长效机制。率先在全省设立首个减贫防贫服务中心,运行以来,累计评审锁定帮扶对象10批285户,发放帮扶资金462万元。今年,该县再投入减贫防贫保费300万元,增设创业基金,对有创业或发展产业潜力的服务对象,发放 “创业基金”,全力打赢打好有贫要防“阵地战”。

统筹建设“扶贫微工厂”。该县用好全国首批返乡创业试点县政策利好机遇,吸引和支持企业、能人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建设“扶贫微工厂”“扶贫车间”,实现企业增效、集体创收、群众脱贫、产业发展“四重效应”。全县已投入资金2040万元,建设“扶贫微工厂”52家,吸纳670余名贫困户劳动力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增收1.5万元以上,每个“扶贫微工厂”为集体经济增收3万元以上。今年该县再投资新建“扶贫微工厂”13个,带动贫困劳力180人。开展“四民”活动,实施便民小桥梁、水利小设施、文化小广场、道路小维修、屋场小路灯、和谐小凉亭、村庄小绿化、文娱小音箱等“八小”项目千多个。

创新“四员一岗”促脱贫机制。通城县坚持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治理相结合,开发生态护林员、农村保洁员、河湖库巡查员、农村道路护路员“四员一岗”扶贫公益性岗位,配套建立“基础工资+考评工资”管理机制,既让贫困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又有效解决乡村公共事务无人管的问题,,全县共开发“四员”公益性岗位3700个。

通城统筹整合财政资金助力脱贫攻坚已在隽水大地开花结果。(作者单位湖北省通城县委宣传部)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