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三生万物——以特色小寨为抓手全面推进我国乡村振兴

时间:2022-06-29 16:50:45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田隆斌 王继洲 吴典文 麻勇恒 王生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当前,我国正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那么,以什么为全国性的项目抓手,用什么机制运行这些项目,才能更好地全面推进我国乡村振兴,进而推动我国乡村全面振兴,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经过3年的调查研究,我们认为,特色小寨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以特色小寨,升“三变”,落“三模”,促“三生”,三生万物,能够更好地全面推进我国乡村振兴,进而推动我国乡村全面振兴,带动我国城乡全面高质量发展,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世界乡村振兴贡献中国智慧。

一、特色小寨的提出、含义和意义

2019年4月,田隆斌博士在贵州日报发表《特色小寨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一文,正式提出“特色小寨”概念。田博士认为,特色小寨,例如西江千户苗寨、黎坪肇兴侗寨、松桃桐业小寨、碧江户外小寨、玉屏肖笛小寨和江口土家云舍,是“特色显著的自然寨”。随后,在进一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清华大学博士、凯里学院教授麻勇恒连续撰文,高度评价“特色小寨”,认为建设特色小寨,能够盘活民族地区丰富的生态与文化资源和资产,是民族地区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路径。因此,麻教授基于价值变现理论,从建设特色小寨以盘活乡村资源性资产推动乡村振兴的角度出发,将特色小寨定义为“文化与生态资源富集,并兼具有地域族群文化特征与开发潜力的自然寨”。

结合田博士强调“特色”的倾向和麻教授强调“开发”的取向,本文将特色小寨定义为“富有特色的自然寨”。该定义,一来更加通俗易懂、便于宣传,二来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指示精神。自然寨,又称自然村、村落、村庄等,是有史以来人类聚居生产生活的主要载体,迄今仍在我国和世界广大国家及地区普遍存在。根据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城乡建设统计年鉴》数据,截止2020年,我国有236万个自然寨,其中,河南最多,达18.5万个。自然寨,拥有建筑、宅基地、土地、山林等硬件,也拥有与之配套的制度、文化、技术等软件,是集中我国中西部地区资源资产的主要载体,是中华民族积累了上万年的“家底”。特色小寨是自然寨中的佼佼者。“特色小寨”里的“小”,并非强调规模,而是强调其作为一个自然与文化共同体的整体性和完整性,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合一,以及精致、小巧、美观的艺术追求和安顿现代人类身心的功能导向——此心安处即吾乡。自然寨,原本就是我们所说的“家乡”,千百年来,催生着一代一代游子心中的“乡愁”。新时代的自然寨,就是新时代的家乡。

田隆斌、麻勇恒、吴典文的研究表明,特色小寨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和畅通我国国内经济大循环的重要一招,是强化党的执政基础、打通我国国家治理最后一公里和夯实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基础的重要一环,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促进我国文化自信的重要阵地,建设特色小寨,有利中华民族千秋伟业,意义重大。

二、发展特色小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发展特色小寨的必要性。当前,我国乡村振兴已经全面铺开,但是,我国依然极度缺乏盘活乡村资源资产以便更好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全国性项目抓手。传统村落、民族村寨政策,保护了众多村寨,为国家留下了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但是,也抑制了村民发展村寨的主体性和积极性,还给政府增加了巨大的财政负担;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要求大投资、强产业和大市场,不适合在资本少、产业弱和市场小的中西部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大面积推广。同时,我国农产品严重过剩,三产融合速度较低、程度较浅、广度较窄。因此,以上项目和产业形态,由于难以全面盘活乡村资源资产,均难以担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全国性项目抓手的重大历史使命。自然寨是我国中西部地区资源资产的主要载体,特色小寨是自然寨中的佼佼者。盘活特色小寨,就能够全面盘活乡村资源资产,更适合担当更好推进乡村振兴进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全国性项目抓手的伟大历史使命。除此之外,我国不少地方的大量自然寨,由于缺乏系统规划和寨民胡搭乱建,千篇一律甚至被严重破坏,造成大量资源、资产和资金的无谓损失,急需“特色小寨”来引导发展。

发展特色小寨的可行性。一是有需求。调研显示,把本寨建设得更美、更好、更有特色,在找回儿时对寨子的美好感觉的同时享受现代化带来的众多好处,是大部门寨民,尤其是其中的主力军70后、80后和90后的普遍愿望。伴随我国经济不断增长,农村资源资产不断被盘活,寨民的收入会越来越高,他们本身就是本寨最重要的投资群体和消费群体。同时,随着我国城乡不断融合,市民将会更加频繁和更大规模地下乡,对特色小寨也会形成越来越大的投资和消费需求。二是有条件。宏观政策方面,“三变改革”和“三权分置”,为引导社会资本深度参与盘活特色小寨,奠定了坚实的宏观政策基础;微观政策方面,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继续开展以村民小组或自然村为基本单元的村民自治试点工作”。自然寨成为基本治理单元,要求自然寨也是基本经济单元。三是已经有不少成功案例。西江千户苗寨,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从 2008 年的 78 万人次和 1 亿元,猛增到 2017 年的606 万人次和 49. 91 亿元,分别增长了 7 倍和 49 倍,2017 年人均收入达22100 元,是 2007 年的 13 倍,如今正布局上市;松桃桐业小寨,种植、加工和文旅一体化发展,初步实现三产融合,拥有桐树基地1200亩,年产桐壳面10余万斤、年产值50万元左右,直接和间接带动就业人口数百人次,如今,牛郎镇党委政府审时度势,将油桐产业作为全镇支柱产业来抓,产业发展前景很好;从江岜沙苗寨,2019年光门票收入就高达546万元,带动就业人口570多人,约占全村总人口的23%。

三、进一步发展特色小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一是将特色小寨纳入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分类施策,针对不同类型特色小寨采取不同的运行机制。自然寨是老百姓心目中的家乡,新时代的自然寨就是新时代的家乡。新时代的家乡,要留得住乡愁,又无需为生活发愁,既要保护,又要开发。因此,我们将特色小寨分为“保护性小寨”、“开发性保护小寨”和“开发性小寨”三大类。保护性小寨,政府出资保护,社会捐资参与保护,不进行市场化经营。开发性保护小寨,政府可以通过PPP等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经营,降低政府保护成本,开发与保护平衡。开发性小寨(需求越来越个性化,为满足大量个性化需求,可以进一步将开发性小寨分为“主题小寨”和非主题小寨两类),由企业尤其是寨属企业进行开发、打造和运营,政府只提供基于市场的服务,坚持在资源配置领域,“市场起决定作用,政府更好发挥作用”。

二是充分进行“三变”改革,以“特色小寨+刚需”模式,借助东西协作,因地制宜地打造系列主题小寨,建设共同富裕的新时代家乡。要创新“共商共建共享共同富裕的新时代家乡”机制,激发寨民内生动力,引进高级人才,结合刚需,打造系列满足个性化需求的主题小寨:农耕小寨、美食小寨、康养小寨、教育小寨、天使小寨、数字小寨、元宇宙小寨等等。如今,松桃桐业小寨正在进行系统建设,把自己从创客小寨全面升级为天使小寨,打造和推广系列“中国灰寨”(桐壳面属于灰类食品),弘扬中国特有的灰产品、灰文化和灰哲学,自然寨做起了天使投资人;苗家小寨芭蕉湾,正和我国著名青年信息科学家、国家级农业投资基金前主管等方面合作,在数字中国的框架下,打造我国第一个数字主题小寨,为数字乡村积极探索落地模式;某北京大学人工智能专业研究生,在村支两委的领导下,带领寨民,积极谋划,引进北京大学和校友资源,拟把本寨建设成为中国第一个智能主题小寨;云南省以“乡愁党建”为引领,发动13.6万名干部积极参与规划家乡,鼓励每个自然寨都成立规划小组,一寨一设计,把自然寨建设得富有特色。这个活动如果继续深入开展下去,就会走向建设“特色小寨”。无论政府或民间的特色小寨建设,都要以“新时代家乡”为动员口号和发展方向,因为,它能够激发寨民参与规划、投资、建设、发展和守护本寨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是找到、组织、团结和巩固乡村振兴主力军——寨民的重要途径。

三是以特色小寨升级“三变”、落地“三模”、促进“三生”,推动我国乡村全面振兴。“三变”是盘活乡村资源资产的基础性机制模式,本质上是价值变现机制。因此,理论上,“三变”既可以运用在农村,又可以运用在城市。城乡融合是客观规律,在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合力带动下,我国市民将会不断进入农村,参与农村“三变”,我国农民也将不断进入城市,参与城市“三变”。因此,将当前的“三变”进行升级,即将当前的“三变1.0”版本:“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升级为“三变2.0”版本:“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国民变股东”,是必然趋势。此处的“国民”,包括自然人和法人,自然人包括市民和农民。因此,“国民”包括三类:农民、市民和法人。“三变1.0”,中心在“农民”,在其成为国家政策以来,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在坚持农民主体地位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农民资源资产市场化,为我国农民摆脱千年贫困奠定了坚实的机制基础,但由于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村资本匮乏以及农民难以适应市场等原因,难以担当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重大历史使命,急需升级为“三变2.0”。当前,城乡融合日益全面和深入,市民下乡和农民进城,规模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频率越来越高。于是,在农村,需要在考虑“农民变股东”的基础上考虑“市民变股东”,在城市,需要在考虑“市民变股东”的基础上考虑“农民变股东”,伴随农村生产要素和城市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及平等交换,全国统一大市场形成,无论在农村还是城市,都将是“国民变股东”。一句话,将“三变1.0”升级为“三变2.0”的时机已经成熟。“三变2.0”,是盘活农村的基础机制,也是盘活城市的基础机制。一句话,“三变2.0”是盘活中国城乡资源资产、化解地方债务危机和推动我国全面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机制。要适时出台政策,将“三变”升级确定下来,适当超前布局,引导国家发展。因为,政策之所以是政策,就在于它拥有前瞻性和引导性。尽管如此,“三变2.0”依然只是基础性机制模式,只有将其和抓手性项目相结合,生成抓手性项目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地带动配套项目协同发展,生成配套性项目发展模式,促进我国生态、生产、生活全面高质量发展,即通过升级“三变”,落地“三模”,促进“三生”,“三生万物”,才能更好地“盘活中国”,推动我国全面实现现代化。要充分发挥特色小寨作为乡村振兴全国性项目抓手的带动作用,将“三变1.0”升级为“三变2.0”,再落地为“乡村三模”(与“城市三模”相对,两者合为“三模”),即在“三变1.0”充分尊重乡村主体地位和优先地位的基础上,将“三变2.0”基础性机制模式与特色小寨充分结合,探索、打造和提炼特色小寨全面发展模式,引导特色小寨全面发展,带动配套项目成批出现,不断生成新的配套项目发展模式,更好地全面推进我国乡村振兴,进而推动我国乡村全面振兴,带动我国城乡全面高质量发展,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世界乡村振兴贡献中国智慧!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观察思考    
观察思考

三生万物——以特色小寨为抓手全面推进我国乡村振兴

时间:2022-06-29 16:50:45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田隆斌 王继洲 吴典文 麻勇恒 王生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当前,我国正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那么,以什么为全国性的项目抓手,用什么机制运行这些项目,才能更好地全面推进我国乡村振兴,进而推动我国乡村全面振兴,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经过3年的调查研究,我们认为,特色小寨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以特色小寨,升“三变”,落“三模”,促“三生”,三生万物,能够更好地全面推进我国乡村振兴,进而推动我国乡村全面振兴,带动我国城乡全面高质量发展,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世界乡村振兴贡献中国智慧。

一、特色小寨的提出、含义和意义

2019年4月,田隆斌博士在贵州日报发表《特色小寨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一文,正式提出“特色小寨”概念。田博士认为,特色小寨,例如西江千户苗寨、黎坪肇兴侗寨、松桃桐业小寨、碧江户外小寨、玉屏肖笛小寨和江口土家云舍,是“特色显著的自然寨”。随后,在进一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清华大学博士、凯里学院教授麻勇恒连续撰文,高度评价“特色小寨”,认为建设特色小寨,能够盘活民族地区丰富的生态与文化资源和资产,是民族地区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路径。因此,麻教授基于价值变现理论,从建设特色小寨以盘活乡村资源性资产推动乡村振兴的角度出发,将特色小寨定义为“文化与生态资源富集,并兼具有地域族群文化特征与开发潜力的自然寨”。

结合田博士强调“特色”的倾向和麻教授强调“开发”的取向,本文将特色小寨定义为“富有特色的自然寨”。该定义,一来更加通俗易懂、便于宣传,二来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指示精神。自然寨,又称自然村、村落、村庄等,是有史以来人类聚居生产生活的主要载体,迄今仍在我国和世界广大国家及地区普遍存在。根据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城乡建设统计年鉴》数据,截止2020年,我国有236万个自然寨,其中,河南最多,达18.5万个。自然寨,拥有建筑、宅基地、土地、山林等硬件,也拥有与之配套的制度、文化、技术等软件,是集中我国中西部地区资源资产的主要载体,是中华民族积累了上万年的“家底”。特色小寨是自然寨中的佼佼者。“特色小寨”里的“小”,并非强调规模,而是强调其作为一个自然与文化共同体的整体性和完整性,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合一,以及精致、小巧、美观的艺术追求和安顿现代人类身心的功能导向——此心安处即吾乡。自然寨,原本就是我们所说的“家乡”,千百年来,催生着一代一代游子心中的“乡愁”。新时代的自然寨,就是新时代的家乡。

田隆斌、麻勇恒、吴典文的研究表明,特色小寨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和畅通我国国内经济大循环的重要一招,是强化党的执政基础、打通我国国家治理最后一公里和夯实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基础的重要一环,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促进我国文化自信的重要阵地,建设特色小寨,有利中华民族千秋伟业,意义重大。

二、发展特色小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发展特色小寨的必要性。当前,我国乡村振兴已经全面铺开,但是,我国依然极度缺乏盘活乡村资源资产以便更好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全国性项目抓手。传统村落、民族村寨政策,保护了众多村寨,为国家留下了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但是,也抑制了村民发展村寨的主体性和积极性,还给政府增加了巨大的财政负担;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要求大投资、强产业和大市场,不适合在资本少、产业弱和市场小的中西部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大面积推广。同时,我国农产品严重过剩,三产融合速度较低、程度较浅、广度较窄。因此,以上项目和产业形态,由于难以全面盘活乡村资源资产,均难以担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全国性项目抓手的重大历史使命。自然寨是我国中西部地区资源资产的主要载体,特色小寨是自然寨中的佼佼者。盘活特色小寨,就能够全面盘活乡村资源资产,更适合担当更好推进乡村振兴进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全国性项目抓手的伟大历史使命。除此之外,我国不少地方的大量自然寨,由于缺乏系统规划和寨民胡搭乱建,千篇一律甚至被严重破坏,造成大量资源、资产和资金的无谓损失,急需“特色小寨”来引导发展。

发展特色小寨的可行性。一是有需求。调研显示,把本寨建设得更美、更好、更有特色,在找回儿时对寨子的美好感觉的同时享受现代化带来的众多好处,是大部门寨民,尤其是其中的主力军70后、80后和90后的普遍愿望。伴随我国经济不断增长,农村资源资产不断被盘活,寨民的收入会越来越高,他们本身就是本寨最重要的投资群体和消费群体。同时,随着我国城乡不断融合,市民将会更加频繁和更大规模地下乡,对特色小寨也会形成越来越大的投资和消费需求。二是有条件。宏观政策方面,“三变改革”和“三权分置”,为引导社会资本深度参与盘活特色小寨,奠定了坚实的宏观政策基础;微观政策方面,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继续开展以村民小组或自然村为基本单元的村民自治试点工作”。自然寨成为基本治理单元,要求自然寨也是基本经济单元。三是已经有不少成功案例。西江千户苗寨,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从 2008 年的 78 万人次和 1 亿元,猛增到 2017 年的606 万人次和 49. 91 亿元,分别增长了 7 倍和 49 倍,2017 年人均收入达22100 元,是 2007 年的 13 倍,如今正布局上市;松桃桐业小寨,种植、加工和文旅一体化发展,初步实现三产融合,拥有桐树基地1200亩,年产桐壳面10余万斤、年产值50万元左右,直接和间接带动就业人口数百人次,如今,牛郎镇党委政府审时度势,将油桐产业作为全镇支柱产业来抓,产业发展前景很好;从江岜沙苗寨,2019年光门票收入就高达546万元,带动就业人口570多人,约占全村总人口的23%。

三、进一步发展特色小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一是将特色小寨纳入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分类施策,针对不同类型特色小寨采取不同的运行机制。自然寨是老百姓心目中的家乡,新时代的自然寨就是新时代的家乡。新时代的家乡,要留得住乡愁,又无需为生活发愁,既要保护,又要开发。因此,我们将特色小寨分为“保护性小寨”、“开发性保护小寨”和“开发性小寨”三大类。保护性小寨,政府出资保护,社会捐资参与保护,不进行市场化经营。开发性保护小寨,政府可以通过PPP等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经营,降低政府保护成本,开发与保护平衡。开发性小寨(需求越来越个性化,为满足大量个性化需求,可以进一步将开发性小寨分为“主题小寨”和非主题小寨两类),由企业尤其是寨属企业进行开发、打造和运营,政府只提供基于市场的服务,坚持在资源配置领域,“市场起决定作用,政府更好发挥作用”。

二是充分进行“三变”改革,以“特色小寨+刚需”模式,借助东西协作,因地制宜地打造系列主题小寨,建设共同富裕的新时代家乡。要创新“共商共建共享共同富裕的新时代家乡”机制,激发寨民内生动力,引进高级人才,结合刚需,打造系列满足个性化需求的主题小寨:农耕小寨、美食小寨、康养小寨、教育小寨、天使小寨、数字小寨、元宇宙小寨等等。如今,松桃桐业小寨正在进行系统建设,把自己从创客小寨全面升级为天使小寨,打造和推广系列“中国灰寨”(桐壳面属于灰类食品),弘扬中国特有的灰产品、灰文化和灰哲学,自然寨做起了天使投资人;苗家小寨芭蕉湾,正和我国著名青年信息科学家、国家级农业投资基金前主管等方面合作,在数字中国的框架下,打造我国第一个数字主题小寨,为数字乡村积极探索落地模式;某北京大学人工智能专业研究生,在村支两委的领导下,带领寨民,积极谋划,引进北京大学和校友资源,拟把本寨建设成为中国第一个智能主题小寨;云南省以“乡愁党建”为引领,发动13.6万名干部积极参与规划家乡,鼓励每个自然寨都成立规划小组,一寨一设计,把自然寨建设得富有特色。这个活动如果继续深入开展下去,就会走向建设“特色小寨”。无论政府或民间的特色小寨建设,都要以“新时代家乡”为动员口号和发展方向,因为,它能够激发寨民参与规划、投资、建设、发展和守护本寨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是找到、组织、团结和巩固乡村振兴主力军——寨民的重要途径。

三是以特色小寨升级“三变”、落地“三模”、促进“三生”,推动我国乡村全面振兴。“三变”是盘活乡村资源资产的基础性机制模式,本质上是价值变现机制。因此,理论上,“三变”既可以运用在农村,又可以运用在城市。城乡融合是客观规律,在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合力带动下,我国市民将会不断进入农村,参与农村“三变”,我国农民也将不断进入城市,参与城市“三变”。因此,将当前的“三变”进行升级,即将当前的“三变1.0”版本:“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升级为“三变2.0”版本:“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国民变股东”,是必然趋势。此处的“国民”,包括自然人和法人,自然人包括市民和农民。因此,“国民”包括三类:农民、市民和法人。“三变1.0”,中心在“农民”,在其成为国家政策以来,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在坚持农民主体地位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农民资源资产市场化,为我国农民摆脱千年贫困奠定了坚实的机制基础,但由于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村资本匮乏以及农民难以适应市场等原因,难以担当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重大历史使命,急需升级为“三变2.0”。当前,城乡融合日益全面和深入,市民下乡和农民进城,规模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频率越来越高。于是,在农村,需要在考虑“农民变股东”的基础上考虑“市民变股东”,在城市,需要在考虑“市民变股东”的基础上考虑“农民变股东”,伴随农村生产要素和城市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及平等交换,全国统一大市场形成,无论在农村还是城市,都将是“国民变股东”。一句话,将“三变1.0”升级为“三变2.0”的时机已经成熟。“三变2.0”,是盘活农村的基础机制,也是盘活城市的基础机制。一句话,“三变2.0”是盘活中国城乡资源资产、化解地方债务危机和推动我国全面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机制。要适时出台政策,将“三变”升级确定下来,适当超前布局,引导国家发展。因为,政策之所以是政策,就在于它拥有前瞻性和引导性。尽管如此,“三变2.0”依然只是基础性机制模式,只有将其和抓手性项目相结合,生成抓手性项目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地带动配套项目协同发展,生成配套性项目发展模式,促进我国生态、生产、生活全面高质量发展,即通过升级“三变”,落地“三模”,促进“三生”,“三生万物”,才能更好地“盘活中国”,推动我国全面实现现代化。要充分发挥特色小寨作为乡村振兴全国性项目抓手的带动作用,将“三变1.0”升级为“三变2.0”,再落地为“乡村三模”(与“城市三模”相对,两者合为“三模”),即在“三变1.0”充分尊重乡村主体地位和优先地位的基础上,将“三变2.0”基础性机制模式与特色小寨充分结合,探索、打造和提炼特色小寨全面发展模式,引导特色小寨全面发展,带动配套项目成批出现,不断生成新的配套项目发展模式,更好地全面推进我国乡村振兴,进而推动我国乡村全面振兴,带动我国城乡全面高质量发展,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世界乡村振兴贡献中国智慧!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