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河南山城:打造转移就业帮扶“325”模式

时间:2023-02-20 19:34:00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

QQ截图20230313163543.jpg

近年来,河南省山城区把转移就业帮扶作为助农增收的重要举措,着力打造转移就业帮扶“325”模式,做到专业培训与转移就业同步,“输血”与“造血”衔接,实现转移就业精准化、高质化。截至目前,全区脱贫劳动力(享受政策)和监测对象(风险未消除)务工规模666人,年平均工资8023.5元,占人均纯收入的59.96%。  

坚持三个统筹,构建转移就业长效机制

一是站位全局、统筹推动。区委、区政府把转移就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主抓手,精心谋划、统筹部署、强力推进。在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领导小组下设立稳岗就业工作专班,做到机构人员、经费场所、目标任务三落实,找准转移就业与精准帮扶的契合点,推动稳岗就业各项工作落实落细。

二是建章立制、统筹兼顾。按照劳动力转移就业“一覆盖、两扩大”要求,出台就业帮扶工作实施方案、跨省就业脱贫人口一次性交通补助审批管理办法补充规定等系列政策措施,建立“四级调度”“三项清单”制度,做到普惠政策与特惠政策衔接配套、强劳动力与弱劳动力统筹兼顾,形成主攻有方向、协调有联动、落实有保障的工作机制。

三是全力以赴,统筹调度。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以上率下,采取定期会商制度,深入一线督促协调。全区上下同心协力,因地制宜、因人施策,以“就业一人、增收一户”为目标,扎实推动转移就业工作。

QQ截图20230313163559.jpg

立足两项精准,夯实就业帮扶基础

一是调查摸底、精准识别。依托脱贫户(监测对象)数据信息,每季度开展一次就业信息摸底调查,掌握全区脱贫劳动力(监测对象)人口数量、年龄结构、培训需求、岗位底数、就业现状等动态信息,建立劳动力转移就业数据库,做到“一人一卡、一村一册、一镇一柜、一区一库”,实现转移就业“精准识别、精准管理、精准服务”。

二是分类施策、精准帮扶。结合“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将人社部门实施的劳动力技能培训、农业部门开展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乡村振兴部门实施的“雨露计划”等,统筹纳入脱贫劳动力培训规划。采取“劳动者选单、培训机构列单”方式,一对一、多对一做好培训工作,提高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按照“政府机构买单”方式提供资金帮扶服务,落实生活、交通、住宿等补贴政策。今年以来,培训农户150人,培训取证142人,已全部安置就业岗位。

QQ截图20230313163624.jpg

强化五项联动,搭建渠道助推转移就业

一是打造零工市场,实现链条连接。结合全区稳岗就业和巩固脱贫成果任务,高标准打造区级零工市场,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数智化服务平台,在全区8个镇(街道)设立零工驿站,48个村(社区)设立技能就业服务站,为群众提供岗位供求、快速对接、职业培训、困难帮扶、劳动维权等“全链条”就业服务,保障零散务工人员“进得来、留得下,有活干、能挣钱”。

二是搭建供需招聘平台,拓展就业空间。充分发挥三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联动作用,组织工作人员通过入户走访、微信群转发等形式,向重点人群广泛宣传企业招聘信息。利用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有利时机,组织3场区级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现场招聘活动,8场小规模、多场次镇办级现场招聘会,同时邀请重点用工企业三贤电子参加全市直播带岗活动。向辖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4100个,服务求职人员2.4万人次。

三是鼓励居家就业,破解就业难题。针对家庭负担较重的妇孺困难群体劳动力,按照“顾老、顾小、顾家、顾地”的“四顾”原则,建立百菇小镇、欢乐田园等帮扶产业,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发小微岗位,使困难家庭劳动力实现在村灵活就业。今年以来,60余名农户实现居家就近就业。

四是扶持自主创业,带动就近就业。优化返乡创业服务环境、提升返乡创业服务效能,积极提供创业服务和创业担保贷款,鼓励农民工、大学生返乡创业和困难家庭劳动力自主创业,落实一次性创业补贴政策,以创业带动周边农户就业增收。截至目前,提供各类创业服务20余次。

五是增设公益岗位,提升脱贫质量。印发《关于新增公益性岗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通知》等文件,进一步明确了目标任务、安置对象、岗位开发要求等。持续开发“爱心看护、治安协管、保绿保洁”等公益性岗位,及时对符合岗位要求、外出就业困难的脱贫户和监测对象进行安置就业。截至目前,公益性岗位共安置107人。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经验交流    
观察思考

河南山城:打造转移就业帮扶“325”模式

时间:2023-02-20 19:34:00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

QQ截图20230313163543.jpg

近年来,河南省山城区把转移就业帮扶作为助农增收的重要举措,着力打造转移就业帮扶“325”模式,做到专业培训与转移就业同步,“输血”与“造血”衔接,实现转移就业精准化、高质化。截至目前,全区脱贫劳动力(享受政策)和监测对象(风险未消除)务工规模666人,年平均工资8023.5元,占人均纯收入的59.96%。  

坚持三个统筹,构建转移就业长效机制

一是站位全局、统筹推动。区委、区政府把转移就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主抓手,精心谋划、统筹部署、强力推进。在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领导小组下设立稳岗就业工作专班,做到机构人员、经费场所、目标任务三落实,找准转移就业与精准帮扶的契合点,推动稳岗就业各项工作落实落细。

二是建章立制、统筹兼顾。按照劳动力转移就业“一覆盖、两扩大”要求,出台就业帮扶工作实施方案、跨省就业脱贫人口一次性交通补助审批管理办法补充规定等系列政策措施,建立“四级调度”“三项清单”制度,做到普惠政策与特惠政策衔接配套、强劳动力与弱劳动力统筹兼顾,形成主攻有方向、协调有联动、落实有保障的工作机制。

三是全力以赴,统筹调度。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以上率下,采取定期会商制度,深入一线督促协调。全区上下同心协力,因地制宜、因人施策,以“就业一人、增收一户”为目标,扎实推动转移就业工作。

QQ截图20230313163559.jpg

立足两项精准,夯实就业帮扶基础

一是调查摸底、精准识别。依托脱贫户(监测对象)数据信息,每季度开展一次就业信息摸底调查,掌握全区脱贫劳动力(监测对象)人口数量、年龄结构、培训需求、岗位底数、就业现状等动态信息,建立劳动力转移就业数据库,做到“一人一卡、一村一册、一镇一柜、一区一库”,实现转移就业“精准识别、精准管理、精准服务”。

二是分类施策、精准帮扶。结合“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将人社部门实施的劳动力技能培训、农业部门开展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乡村振兴部门实施的“雨露计划”等,统筹纳入脱贫劳动力培训规划。采取“劳动者选单、培训机构列单”方式,一对一、多对一做好培训工作,提高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按照“政府机构买单”方式提供资金帮扶服务,落实生活、交通、住宿等补贴政策。今年以来,培训农户150人,培训取证142人,已全部安置就业岗位。

QQ截图20230313163624.jpg

强化五项联动,搭建渠道助推转移就业

一是打造零工市场,实现链条连接。结合全区稳岗就业和巩固脱贫成果任务,高标准打造区级零工市场,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数智化服务平台,在全区8个镇(街道)设立零工驿站,48个村(社区)设立技能就业服务站,为群众提供岗位供求、快速对接、职业培训、困难帮扶、劳动维权等“全链条”就业服务,保障零散务工人员“进得来、留得下,有活干、能挣钱”。

二是搭建供需招聘平台,拓展就业空间。充分发挥三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联动作用,组织工作人员通过入户走访、微信群转发等形式,向重点人群广泛宣传企业招聘信息。利用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有利时机,组织3场区级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现场招聘活动,8场小规模、多场次镇办级现场招聘会,同时邀请重点用工企业三贤电子参加全市直播带岗活动。向辖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4100个,服务求职人员2.4万人次。

三是鼓励居家就业,破解就业难题。针对家庭负担较重的妇孺困难群体劳动力,按照“顾老、顾小、顾家、顾地”的“四顾”原则,建立百菇小镇、欢乐田园等帮扶产业,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发小微岗位,使困难家庭劳动力实现在村灵活就业。今年以来,60余名农户实现居家就近就业。

四是扶持自主创业,带动就近就业。优化返乡创业服务环境、提升返乡创业服务效能,积极提供创业服务和创业担保贷款,鼓励农民工、大学生返乡创业和困难家庭劳动力自主创业,落实一次性创业补贴政策,以创业带动周边农户就业增收。截至目前,提供各类创业服务20余次。

五是增设公益岗位,提升脱贫质量。印发《关于新增公益性岗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通知》等文件,进一步明确了目标任务、安置对象、岗位开发要求等。持续开发“爱心看护、治安协管、保绿保洁”等公益性岗位,及时对符合岗位要求、外出就业困难的脱贫户和监测对象进行安置就业。截至目前,公益性岗位共安置107人。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