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山西石楼:创新工作法 搬迁群众再“扎根”

时间:2023-10-20 22:53:18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
石楼县是山西省46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之一。“十三五”时期实施易地搬迁4652户15473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2.68%,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057户10522人,同步搬迁1595户4951人,有9个乡镇105个自然村整村搬迁。“十四五”以来,石楼县把做好易地搬迁后扶工作作为巩固衔接的重头戏,实施“五二”工作法,全方位提升全县易地搬迁安置区治理成效,让搬迁群众更好地融入新环境,开启新生活。

突出二个“建设”抓引领
突出社区党群活动阵地建设。按照去“行政化、办公化、机关化”的原则,在集中安置点打造具有党建联建、综合治理、群众自治等多种功能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坚持党建引领,提档设置安置社区党组织,成立社区党委;提级配备社区党委负责人,选派5名副科级干部担任书记;将165名党员组织关系转入新社区,进一步增强社区党委对各项工作的领导。突出“党支部+网格”建设。坚持组织覆盖,把党支部建在网格上,在安置社区成立60个党支部、214个党小组。在每栋居民楼设立一个党员中心户,实现社区党组织“网格结合、无缝覆盖”,用党建的“绣花针”穿起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千条线。“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活动的定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深入搬迁群众,“七一”慰问老党员、颁发光荣在党五十年奖章等活动在搬迁群众中反响强烈,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疫情防控和巩固衔接等硬骨头工作党员带头、群众参与,架起社区服务“连心桥”,凝聚社区党组织的向心力,奏响党群共建的“合奏曲”。
夯实二个“基础”抓提升
夯实基础设施,实现与城区同质同标。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将集中安置区建设纳入城市建设一体推进。实现集中供暖全覆盖,供水供电供气全天候保障,雨污分流全面配套,建设充电桩22组220个,公交双回线直连城区,关键设施全面实现与城区同质同标,满足群众基本生活需求。夯实基础服务,实现资源共建共享。聚焦教育、医疗两大民生关注重点。集中安置区均配套小学及幼儿园,搬迁学生实现就近就学;配套卫生院,配备医务人员,新迁建的县人民医院也毗邻安置区,搬迁群众医疗条件得到全面保障。构建“一体化”群众服务体系,集成物业、网格、土地托管、警务等服务,开通24小时便民服务热线,通过开展6点半课堂、青年志愿者服务等活动,不断增强搬迁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聚焦二个“业”抓增收
锚定“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目标。聚焦以产业保障增收。着眼迁出地和安置区两个方面:整自然村迁出的实施拆除复垦,撂荒地实施宜机化改造,通过全链条托管服务土地1万余亩,带动搬迁群众户均节本增效1600元以上,夯实了产业发展的基础。在易地搬迁安置区成立帮扶车间,孵化投运“爱豆”数字就业基地。采取“抓两头、带中间”举措,坚持因人设岗、因需施训,根据用工需求针对性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吸引脱贫家庭大学毕业生走进数字就业基地,有效扩充帮扶车间容积率。截至目前,全县24个帮扶车间共吸纳劳动力800多人,其中帮助老年脱贫劳动力走上简易化岗位46人,实现搬迁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收。聚焦以就业促进增收。为实现从“劳力型”就业向“技能型”就业转变,提升劳动力就业稳定性,通过建立培训基地,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可持续”的就业帮扶体系,形成互动互促的良好局面。从山东平渡县引进睫毛加工车间1个,从河北白沟引进箱包加工车间4个,为搬迁群众在县域内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同时,积极推动拓展省外劳务市场,扩大“石楼护工”“石楼物业工”“福海厨工”等特色劳务品牌影响力。通过“福海厨工”向青岛及周边地区输送劳动力3000多人,并在当地建立了联络站,以就业促进群众增收。
维护二个“权”抓保障
巩固和维护搬迁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做好搬迁后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维护好经济权益。全面落实“五个不变”,保证2900户搬迁户的退耕还林等各类农业补贴不变、集体资产收益分配权不变、原承包地不变、转移收入渠道不变、享受脱贫延续性政策不变,实现各类政策性收入不减少,筑牢迁出后经济收入的基础。维护好民主权利。建立安置社区党代表联络室、人大代表联络站、政协委员联络站,每月定期安排迁出乡镇轮流接待,广泛听取搬迁群众意见和建议,及时登记和办理。居委会通过开展“四议两公开",让搬迁群众潜移默化融入社区日常生活和管理,在社区扎下根,由“外来户”变为“坐地户”,从村里人变成城市人,充分维护搬迁群众的民主权利。
破解二个“难题”抓治理
破解办事“两头跑”难题。优化掌上政务办理平台,设置“村民证明事项”办理模块,在全省率先实现搬迁安置区政务服务事项社区就近办,搬迁群众可自助办理的证明事项超过15个。建立迁入地和迁出地对接联系机制,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明确迁入地接收变更申请、迁出地执行迁移审核的责任分工及办理流程,定时沟通、互动联办。通过“线上+线下”双管齐下、双向发力,2023年已解决相关事项近2200个,彻底解决公章、群众办事“两头跑”难题。破解管理难题。坚持智慧赋能,打造集中化管理平台,通过安装42个AI视频监控设备、170个无死角摄像头、智能门禁系统等,实现社区智能化管理。优化社区网格管理平台,集成智慧停车、垃圾清理等功能入网,推行“社区输入+网上推送+部门响应”工作模式,健全即时响应机制及时回应群众诉求,实现“脚尖”到“指尖”转变。坚持公约聚能,修订社区公约,拓宽群众参与渠道,以“道德银行”为载体,进行积分储蓄,以“爱心超市”为平台,依托积分兑换机制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评选“文明户”67户。推动移风易俗,引导教育489户搬迁户“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推动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
“五二”工作法的实践,使石楼县的搬迁群众在新家站稳脚跟、找到出路,稳步迈进幸福生活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巩固衔接    
资讯播报

山西石楼:创新工作法 搬迁群众再“扎根”

时间:2023-10-20 22:53:18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

石楼县是山西省46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之一。“十三五”时期实施易地搬迁4652户15473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2.68%,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057户10522人,同步搬迁1595户4951人,有9个乡镇105个自然村整村搬迁。“十四五”以来,石楼县把做好易地搬迁后扶工作作为巩固衔接的重头戏,实施“五二”工作法,全方位提升全县易地搬迁安置区治理成效,让搬迁群众更好地融入新环境,开启新生活。

突出二个“建设”抓引领
突出社区党群活动阵地建设。按照去“行政化、办公化、机关化”的原则,在集中安置点打造具有党建联建、综合治理、群众自治等多种功能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坚持党建引领,提档设置安置社区党组织,成立社区党委;提级配备社区党委负责人,选派5名副科级干部担任书记;将165名党员组织关系转入新社区,进一步增强社区党委对各项工作的领导。突出“党支部+网格”建设。坚持组织覆盖,把党支部建在网格上,在安置社区成立60个党支部、214个党小组。在每栋居民楼设立一个党员中心户,实现社区党组织“网格结合、无缝覆盖”,用党建的“绣花针”穿起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千条线。“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活动的定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深入搬迁群众,“七一”慰问老党员、颁发光荣在党五十年奖章等活动在搬迁群众中反响强烈,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疫情防控和巩固衔接等硬骨头工作党员带头、群众参与,架起社区服务“连心桥”,凝聚社区党组织的向心力,奏响党群共建的“合奏曲”。
夯实二个“基础”抓提升
夯实基础设施,实现与城区同质同标。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将集中安置区建设纳入城市建设一体推进。实现集中供暖全覆盖,供水供电供气全天候保障,雨污分流全面配套,建设充电桩22组220个,公交双回线直连城区,关键设施全面实现与城区同质同标,满足群众基本生活需求。夯实基础服务,实现资源共建共享。聚焦教育、医疗两大民生关注重点。集中安置区均配套小学及幼儿园,搬迁学生实现就近就学;配套卫生院,配备医务人员,新迁建的县人民医院也毗邻安置区,搬迁群众医疗条件得到全面保障。构建“一体化”群众服务体系,集成物业、网格、土地托管、警务等服务,开通24小时便民服务热线,通过开展6点半课堂、青年志愿者服务等活动,不断增强搬迁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聚焦二个“业”抓增收
锚定“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目标。聚焦以产业保障增收。着眼迁出地和安置区两个方面:整自然村迁出的实施拆除复垦,撂荒地实施宜机化改造,通过全链条托管服务土地1万余亩,带动搬迁群众户均节本增效1600元以上,夯实了产业发展的基础。在易地搬迁安置区成立帮扶车间,孵化投运“爱豆”数字就业基地。采取“抓两头、带中间”举措,坚持因人设岗、因需施训,根据用工需求针对性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吸引脱贫家庭大学毕业生走进数字就业基地,有效扩充帮扶车间容积率。截至目前,全县24个帮扶车间共吸纳劳动力800多人,其中帮助老年脱贫劳动力走上简易化岗位46人,实现搬迁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收。聚焦以就业促进增收。为实现从“劳力型”就业向“技能型”就业转变,提升劳动力就业稳定性,通过建立培训基地,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可持续”的就业帮扶体系,形成互动互促的良好局面。从山东平渡县引进睫毛加工车间1个,从河北白沟引进箱包加工车间4个,为搬迁群众在县域内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同时,积极推动拓展省外劳务市场,扩大“石楼护工”“石楼物业工”“福海厨工”等特色劳务品牌影响力。通过“福海厨工”向青岛及周边地区输送劳动力3000多人,并在当地建立了联络站,以就业促进群众增收。
维护二个“权”抓保障
巩固和维护搬迁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做好搬迁后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维护好经济权益。全面落实“五个不变”,保证2900户搬迁户的退耕还林等各类农业补贴不变、集体资产收益分配权不变、原承包地不变、转移收入渠道不变、享受脱贫延续性政策不变,实现各类政策性收入不减少,筑牢迁出后经济收入的基础。维护好民主权利。建立安置社区党代表联络室、人大代表联络站、政协委员联络站,每月定期安排迁出乡镇轮流接待,广泛听取搬迁群众意见和建议,及时登记和办理。居委会通过开展“四议两公开",让搬迁群众潜移默化融入社区日常生活和管理,在社区扎下根,由“外来户”变为“坐地户”,从村里人变成城市人,充分维护搬迁群众的民主权利。
破解二个“难题”抓治理
破解办事“两头跑”难题。优化掌上政务办理平台,设置“村民证明事项”办理模块,在全省率先实现搬迁安置区政务服务事项社区就近办,搬迁群众可自助办理的证明事项超过15个。建立迁入地和迁出地对接联系机制,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明确迁入地接收变更申请、迁出地执行迁移审核的责任分工及办理流程,定时沟通、互动联办。通过“线上+线下”双管齐下、双向发力,2023年已解决相关事项近2200个,彻底解决公章、群众办事“两头跑”难题。破解管理难题。坚持智慧赋能,打造集中化管理平台,通过安装42个AI视频监控设备、170个无死角摄像头、智能门禁系统等,实现社区智能化管理。优化社区网格管理平台,集成智慧停车、垃圾清理等功能入网,推行“社区输入+网上推送+部门响应”工作模式,健全即时响应机制及时回应群众诉求,实现“脚尖”到“指尖”转变。坚持公约聚能,修订社区公约,拓宽群众参与渠道,以“道德银行”为载体,进行积分储蓄,以“爱心超市”为平台,依托积分兑换机制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评选“文明户”67户。推动移风易俗,引导教育489户搬迁户“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推动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
“五二”工作法的实践,使石楼县的搬迁群众在新家站稳脚跟、找到出路,稳步迈进幸福生活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