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农民主体: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建行逻辑

时间:2024-02-23 22:17:39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4年02期作者:本刊记者 易正林

近年来,中国建设银行(以下简称建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牢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坚持“科技、普惠、共享、绿色”的理念,加大“三农”领域金融供给,为乡村振兴贡献金融力量。

在思考如何解决农村金融供需矛盾的过程中,建行在同业中率先挂牌成立乡村振兴金融部,把服务乡村振兴作为新金融行动的“新主场”。围绕农民的主体地位,在农村金融基础设施、产品结构、服务方式、信贷管理流程、风险控制等模块方面进行创新,实现普惠目标,并激活乡村资源助力农民增收,让金融成为“三农”发展的重要力量。

截至2023年12月末,建行涉农贷款余额3.82万亿元,较年初新增超过8000亿元,增速达到27%。 

金融投送:破解乡村“金融排斥”难题

“我扩建农家乐的时候,花了十几万元。当时,只是在手机上简单操作一下,就从建行贷到了款。”在陕西省安康市岚皋县北宫镇宏大村高桥农家乐院内,村民盛洪群对建行提供的金融服务非常满意:“利率什么的先不说,主要是服务特别好。许多业务动动手指就可以解决,如果手机解决不了,他们的业务经理还能上门办理。”自从2023年下半年扩建后,他家的农家乐有了十多张桌子,旺季时一桌难求。

盛洪群贷款使用的是建行的“裕农快贷”服务,通过与政府数据平台、涉农管理平台等合作直连,“裕农快贷”引入土地流转、农业保险、农业补贴等多维涉农数据,可以形成农户全周期、自动化的风险画像,从而实现农户自主申请、模型自动审批、线上支用还款的全流程线上作业。

在建行的产品体系中,“裕农通”普惠金融服务点和“裕农快贷”一样,都是突破金融服务下乡难点和堵点的创新产品之一,是建行服务农户、助推乡村振兴的重点产品。

“我们把它叫做‘村口的银行’。这个服务点解决了我们很多麻烦。以前,我们社区的村民取个钱都必须跑到县河镇才行,路上就要50分钟。”在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财梁社区,建行派驻汉滨区财梁社区第一书记向记者介绍村里的“裕农通”普惠金融服务点。除了存取款、转账汇款等基础金融服务,服务点还能提供社保医保、惠农补贴、生活缴费等多项民生服务。

在财梁社区,服务点是缴纳社保的主要渠道。后台数据显示,仅2023年10月29日到11月28日期间,该社区村民就通过服务点缴纳社保152笔,金额46740元。

截至目前,建行与村委会、乡村超市、供销社等第三方主体合作,在全国范围内共建35万个“裕农通”服务点,覆盖全国大部分乡镇及行政村。除了线下普惠金融服务点,建行还打造和运营裕农通手机APP、微信公众号,助力乡村金融资源有效触达和公平覆盖。截至2023年末,“裕农通”APP全国注册用户1367万户,“建行裕农通”微信公众号用户772万户。

如何更有效地实现金融服务的投送?除了通过“裕农通”“裕农快贷”织密金融服务网络之外,建行还致力于改变农民的金融理念和意识,主动走近农民,提升农民的金融素养。

在内蒙古自治区,建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与当地组织部门探索出一种新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方式——“金融副村长”模式。在阿荣旗等地,当地政府聘任返乡大学生或村干部作为“金融副村长”,向农民传达富民政策,传播金融知识,协助政府部门开展信用村建设,抓好乡村金融信贷环境治理,反馈农牧民金融需求,构筑基层金融“最后一公里”桥梁纽带。

“金融副村长”是一个金融业务拓展与乡村人才发展同步推进的创新模式,通过资金、人才、产业之间的有机互动,为乡村可持续“造血”能力提升提供了多种要素支持,是一种有效且易于复制的创新模式。当“裕农通”和“裕农贷”将金融服务精准投送到乡村的时候,“金融副村长”则在培养农户主动接近金融资源的意愿与能力。

据介绍,建行计划2024年底在内蒙古自治区实现40个重点县域5000个行政村落地,2025年底在全自治区所有行政村实现一村一名“金融副村长” 目标。如今,“金融副村长”已经走出内蒙古,在河北、山东等地以“金融副主任”“金融专员”等模式复制推广。随着金融素养在乡村的提升,相信未来金融力量投送到乡村的途径与方法还会发生新的变化。 

资源激活:助推农户增收

在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安村镇龙村,为盘活村里的撂荒土地,村集体开始尝试粮食社会化生产。

安村镇原来的主导产业是白皮松种植,行情好的时候,亩产收益过万。这几年白皮松行情很不好,基本没什么收益,行情好时可以卖到1000元左右的树,现在卖不到10元。再加上离西安近,村民都有去西安城区打工的传统,因此,种地的人越来越少。

分管该镇农业工作的镇纪委书记薛旭日介绍,为落实粮食安全战略,该镇一直在推动粮食社会化生产,建议村里将土地流转起来,交给种植大户或者村集体经营。

薛旭日是这样算账的:“我们现在一亩地的流转费用不超过500元,200元、300元一亩的也有。村集体承包起来后,通过机械化运作,可以降低成本。我们估算了一下,如果流转200亩左右的土地,种一茬小麦,再种一茬玉米,扣掉土地流转成本,200亩地一年有10万元左右的收入。”

200亩地、10万元收益。这也正是龙村村集体2023年开始流转土地时的目标。但要启动这个项目,村集体面临资金周转的难题。

“村集体并不是按企业管理的,没有财务报表,所以银行的授信工作不好做。以前村里要贷款,需要村‘两委’干部以自己名义去贷款。但有时候,他们本人可能不具备贷款资格。此外,村干部也担心集体债务最后变成个人债务。”薛旭日介绍。

针对这一困境,建行采取了快刀斩乱麻的做法。他们通过和政府部门协作或者通过接入政府“三资”管理平台数据,按照村集体土地流转情况来给村集体授信。

“我们在手机上进行操作,6万元一周左右就到账了。2023年国庆节后,我们就开始用这些钱支付部分流转费用、购买农资等。”龙村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牟均利介绍。

通过贷款和授信流程简化,建行的“裕农快贷”让村集体解决了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

在介绍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时,建行陕西省分行乡村振兴金融部毛承松说:“场景、产品其实都不是核心,核心是我们的服务逻辑。在建行的乡村振兴图景里,最重要的是生产要素。围绕着土地、资金、劳动力等要素,我们再来创新产品和服务”。 

多维影响:金融力量重塑信任体系

“2023 年,农场的樱桃受灾严重,70%的果子都损失了。”蓝田县英杰农场负责人代雪娆介绍,去年上半年的连续降雨让农场大幅减产,导致资金周转不开。

代雪娆是一名回乡创业的95后,毕业于西安一所艺术院校。她在家乡开了一家有机农场,并通过电商和直播平台进行销售。在她的直播间,售卖的是来自自家农庄以及全国其他有机农庄的产品。

发现自己周转不开后,代雪娆向建行提出30万元的无抵押贷款申请。建行蓝田支行的两名工作人员来到她的农庄对经营情况以及业务流水等信息进行查证,并通过后台上传。很快,代雪娆的贷款得到批准。

毛承松介绍,在建行的“裕农贷”服务体系中,信用数据有两个来源,一是高质量的外部信息,如果政府相关部门有高质量的数据,建行可以进行连接并建立信用模型。二是信息建档。如果缺乏高质量外部信息,就通过人工采集的方式来收集信用记录,并建立档案,这就是建行推行的信息建档。代雪娆贷款时采用的是信息建档的方式。

不管是信息建档,还是高质量的外部数据,都将信用的理念以及信用的价值渗透到乡村。围绕着信用建设,建行也在全国各地进行新的探索,通过挖掘乡村信用价值,开发出针对性的信贷产品。

在江苏省苏州市永联村,建行江苏分行协助当地打造数据共享平台,制定统一标准,整合存量数据,形成数据资产统一视图。目前,平台已接入上游系统26个,数据总量9亿余条,累计共享数据应用量2254万条。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数据共享平台打造包括文明分、金融分、基础分三类评价因子在内的信用模型,形成“永联分”,为村民匹配提供“文明贷”“创业贷”等信贷产品。

当信用渗透到日常治理过程中,当乡风文明和乡村信用结合在一起,金融的影响力就在迅速扩大,金融力量超越了经济层面,在乡村治理、文明乡风建设方面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在改变乡村治理生态、推动乡风文明的同时,建行也在各地打造更透明、廉洁的“三资”(即农村集体资金、农村集体资产和农村集体资源)管理平台与土地托管平台。

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富锦市,建行富锦支行为当地搭建的“三资”管理平台打通了村级记账、镇级审批、县级管理、纪委监委监督线上全流程,保证了资金审批的高效性,让“三资”管理变得规范安全。

“土地托管平台”则是在黑龙江省全省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背景下,恰到好处地切中了当地转变生产经营发展方式的需要,解决了农户和托管主体互不信任的问题。

“三资”管理平台和“农业生产托管平台”通过透明、可追溯、体系化的管理手段,解决了农户与农户、农户与基层政府机构、农户与托管主体之间缺乏信任的难题,为重塑乡村信用体系、改善基层治理水平、助力农民增收致富贡献独具特色的解决方案。

截至2023年,富锦市“三资”管理平台已经覆盖267个行政村;114户托管主体入驻土地托管平台,承接资金5.5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中提到,到2035年,推动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适度竞争、有序创新、风险可控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

建行正是构建了这样一种金融体系,它包括一个“裕农通”乡村振兴综合服务平台、两大涉农信贷产品包(裕农贷对公、对私业务包)、一系列涉农专业化生态场景、一套涉农金融智能化风控体系,简称“1211”乡村振兴服务体系。

“1211”体系的底层逻辑之一,就是农民主体,通过向农民投送金融服务,盘活乡村资源,并将信用理念和信用价值引入农村,与乡村治理互相呼应。如今,建行的金融产品已经成为一种纽带,将乡村的各种要素和资源整合起来,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协同振兴    

农民主体: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建行逻辑

时间:2024-02-23 22:17:39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4年02期

作者:本刊记者 易正林

近年来,中国建设银行(以下简称建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牢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坚持“科技、普惠、共享、绿色”的理念,加大“三农”领域金融供给,为乡村振兴贡献金融力量。

在思考如何解决农村金融供需矛盾的过程中,建行在同业中率先挂牌成立乡村振兴金融部,把服务乡村振兴作为新金融行动的“新主场”。围绕农民的主体地位,在农村金融基础设施、产品结构、服务方式、信贷管理流程、风险控制等模块方面进行创新,实现普惠目标,并激活乡村资源助力农民增收,让金融成为“三农”发展的重要力量。

截至2023年12月末,建行涉农贷款余额3.82万亿元,较年初新增超过8000亿元,增速达到27%。 

金融投送:破解乡村“金融排斥”难题

“我扩建农家乐的时候,花了十几万元。当时,只是在手机上简单操作一下,就从建行贷到了款。”在陕西省安康市岚皋县北宫镇宏大村高桥农家乐院内,村民盛洪群对建行提供的金融服务非常满意:“利率什么的先不说,主要是服务特别好。许多业务动动手指就可以解决,如果手机解决不了,他们的业务经理还能上门办理。”自从2023年下半年扩建后,他家的农家乐有了十多张桌子,旺季时一桌难求。

盛洪群贷款使用的是建行的“裕农快贷”服务,通过与政府数据平台、涉农管理平台等合作直连,“裕农快贷”引入土地流转、农业保险、农业补贴等多维涉农数据,可以形成农户全周期、自动化的风险画像,从而实现农户自主申请、模型自动审批、线上支用还款的全流程线上作业。

在建行的产品体系中,“裕农通”普惠金融服务点和“裕农快贷”一样,都是突破金融服务下乡难点和堵点的创新产品之一,是建行服务农户、助推乡村振兴的重点产品。

“我们把它叫做‘村口的银行’。这个服务点解决了我们很多麻烦。以前,我们社区的村民取个钱都必须跑到县河镇才行,路上就要50分钟。”在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财梁社区,建行派驻汉滨区财梁社区第一书记向记者介绍村里的“裕农通”普惠金融服务点。除了存取款、转账汇款等基础金融服务,服务点还能提供社保医保、惠农补贴、生活缴费等多项民生服务。

在财梁社区,服务点是缴纳社保的主要渠道。后台数据显示,仅2023年10月29日到11月28日期间,该社区村民就通过服务点缴纳社保152笔,金额46740元。

截至目前,建行与村委会、乡村超市、供销社等第三方主体合作,在全国范围内共建35万个“裕农通”服务点,覆盖全国大部分乡镇及行政村。除了线下普惠金融服务点,建行还打造和运营裕农通手机APP、微信公众号,助力乡村金融资源有效触达和公平覆盖。截至2023年末,“裕农通”APP全国注册用户1367万户,“建行裕农通”微信公众号用户772万户。

如何更有效地实现金融服务的投送?除了通过“裕农通”“裕农快贷”织密金融服务网络之外,建行还致力于改变农民的金融理念和意识,主动走近农民,提升农民的金融素养。

在内蒙古自治区,建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与当地组织部门探索出一种新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方式——“金融副村长”模式。在阿荣旗等地,当地政府聘任返乡大学生或村干部作为“金融副村长”,向农民传达富民政策,传播金融知识,协助政府部门开展信用村建设,抓好乡村金融信贷环境治理,反馈农牧民金融需求,构筑基层金融“最后一公里”桥梁纽带。

“金融副村长”是一个金融业务拓展与乡村人才发展同步推进的创新模式,通过资金、人才、产业之间的有机互动,为乡村可持续“造血”能力提升提供了多种要素支持,是一种有效且易于复制的创新模式。当“裕农通”和“裕农贷”将金融服务精准投送到乡村的时候,“金融副村长”则在培养农户主动接近金融资源的意愿与能力。

据介绍,建行计划2024年底在内蒙古自治区实现40个重点县域5000个行政村落地,2025年底在全自治区所有行政村实现一村一名“金融副村长” 目标。如今,“金融副村长”已经走出内蒙古,在河北、山东等地以“金融副主任”“金融专员”等模式复制推广。随着金融素养在乡村的提升,相信未来金融力量投送到乡村的途径与方法还会发生新的变化。 

资源激活:助推农户增收

在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安村镇龙村,为盘活村里的撂荒土地,村集体开始尝试粮食社会化生产。

安村镇原来的主导产业是白皮松种植,行情好的时候,亩产收益过万。这几年白皮松行情很不好,基本没什么收益,行情好时可以卖到1000元左右的树,现在卖不到10元。再加上离西安近,村民都有去西安城区打工的传统,因此,种地的人越来越少。

分管该镇农业工作的镇纪委书记薛旭日介绍,为落实粮食安全战略,该镇一直在推动粮食社会化生产,建议村里将土地流转起来,交给种植大户或者村集体经营。

薛旭日是这样算账的:“我们现在一亩地的流转费用不超过500元,200元、300元一亩的也有。村集体承包起来后,通过机械化运作,可以降低成本。我们估算了一下,如果流转200亩左右的土地,种一茬小麦,再种一茬玉米,扣掉土地流转成本,200亩地一年有10万元左右的收入。”

200亩地、10万元收益。这也正是龙村村集体2023年开始流转土地时的目标。但要启动这个项目,村集体面临资金周转的难题。

“村集体并不是按企业管理的,没有财务报表,所以银行的授信工作不好做。以前村里要贷款,需要村‘两委’干部以自己名义去贷款。但有时候,他们本人可能不具备贷款资格。此外,村干部也担心集体债务最后变成个人债务。”薛旭日介绍。

针对这一困境,建行采取了快刀斩乱麻的做法。他们通过和政府部门协作或者通过接入政府“三资”管理平台数据,按照村集体土地流转情况来给村集体授信。

“我们在手机上进行操作,6万元一周左右就到账了。2023年国庆节后,我们就开始用这些钱支付部分流转费用、购买农资等。”龙村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牟均利介绍。

通过贷款和授信流程简化,建行的“裕农快贷”让村集体解决了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

在介绍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时,建行陕西省分行乡村振兴金融部毛承松说:“场景、产品其实都不是核心,核心是我们的服务逻辑。在建行的乡村振兴图景里,最重要的是生产要素。围绕着土地、资金、劳动力等要素,我们再来创新产品和服务”。 

多维影响:金融力量重塑信任体系

“2023 年,农场的樱桃受灾严重,70%的果子都损失了。”蓝田县英杰农场负责人代雪娆介绍,去年上半年的连续降雨让农场大幅减产,导致资金周转不开。

代雪娆是一名回乡创业的95后,毕业于西安一所艺术院校。她在家乡开了一家有机农场,并通过电商和直播平台进行销售。在她的直播间,售卖的是来自自家农庄以及全国其他有机农庄的产品。

发现自己周转不开后,代雪娆向建行提出30万元的无抵押贷款申请。建行蓝田支行的两名工作人员来到她的农庄对经营情况以及业务流水等信息进行查证,并通过后台上传。很快,代雪娆的贷款得到批准。

毛承松介绍,在建行的“裕农贷”服务体系中,信用数据有两个来源,一是高质量的外部信息,如果政府相关部门有高质量的数据,建行可以进行连接并建立信用模型。二是信息建档。如果缺乏高质量外部信息,就通过人工采集的方式来收集信用记录,并建立档案,这就是建行推行的信息建档。代雪娆贷款时采用的是信息建档的方式。

不管是信息建档,还是高质量的外部数据,都将信用的理念以及信用的价值渗透到乡村。围绕着信用建设,建行也在全国各地进行新的探索,通过挖掘乡村信用价值,开发出针对性的信贷产品。

在江苏省苏州市永联村,建行江苏分行协助当地打造数据共享平台,制定统一标准,整合存量数据,形成数据资产统一视图。目前,平台已接入上游系统26个,数据总量9亿余条,累计共享数据应用量2254万条。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数据共享平台打造包括文明分、金融分、基础分三类评价因子在内的信用模型,形成“永联分”,为村民匹配提供“文明贷”“创业贷”等信贷产品。

当信用渗透到日常治理过程中,当乡风文明和乡村信用结合在一起,金融的影响力就在迅速扩大,金融力量超越了经济层面,在乡村治理、文明乡风建设方面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在改变乡村治理生态、推动乡风文明的同时,建行也在各地打造更透明、廉洁的“三资”(即农村集体资金、农村集体资产和农村集体资源)管理平台与土地托管平台。

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富锦市,建行富锦支行为当地搭建的“三资”管理平台打通了村级记账、镇级审批、县级管理、纪委监委监督线上全流程,保证了资金审批的高效性,让“三资”管理变得规范安全。

“土地托管平台”则是在黑龙江省全省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背景下,恰到好处地切中了当地转变生产经营发展方式的需要,解决了农户和托管主体互不信任的问题。

“三资”管理平台和“农业生产托管平台”通过透明、可追溯、体系化的管理手段,解决了农户与农户、农户与基层政府机构、农户与托管主体之间缺乏信任的难题,为重塑乡村信用体系、改善基层治理水平、助力农民增收致富贡献独具特色的解决方案。

截至2023年,富锦市“三资”管理平台已经覆盖267个行政村;114户托管主体入驻土地托管平台,承接资金5.5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中提到,到2035年,推动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适度竞争、有序创新、风险可控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

建行正是构建了这样一种金融体系,它包括一个“裕农通”乡村振兴综合服务平台、两大涉农信贷产品包(裕农贷对公、对私业务包)、一系列涉农专业化生态场景、一套涉农金融智能化风控体系,简称“1211”乡村振兴服务体系。

“1211”体系的底层逻辑之一,就是农民主体,通过向农民投送金融服务,盘活乡村资源,并将信用理念和信用价值引入农村,与乡村治理互相呼应。如今,建行的金融产品已经成为一种纽带,将乡村的各种要素和资源整合起来,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