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青海泽库“拉格日模式”:牧民变“股东” 抱团发“羊”财

时间:2019-03-17 23:20:49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

合作社防疫员为养殖基地藏羊圈舍进行消毒.jpg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地处三江源生态保护区的核心区,是扶贫重点县,畜牧业是牧民群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支柱产业。长期以来由于产业结构单一,生产经营粗放,牧业资源转化率低,牧业发展处于低水平。随着人口的增长,牲畜数量不断增加,草畜矛盾日渐突出。近年来,泽库县依照省委、省政府建设生态文明先行区的战略部署,立足县情,提出了“生态立县,有机富民强县”战略目标,大力推进了全县生态畜牧业建设,取得了瞩目的成绩。特别是泽库县拉格日村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以“股份制改造,资源高度整合,生产结构调整,劳力按需分配,合作社多元化发展”的措施为合作经营基础,大力发展草地生态有机畜牧业,增加牧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为青南地区贫困群

众增收致富和草地生态有机畜牧业的发展进行了可供借鉴的尝试。

草地绿了,生产顺了,牧民富了……泽库县宁秀乡拉格日村,8年前走上了合作社的路子,很快拔掉了“穷根儿”,其发展过程中逐渐成熟起来的“拉格日模式”,更是带动了周边许多贫困村走出“困”境。

而曾经的拉格日村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拉格日村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干旱少雨,人均草场少,植被环境差。高寒、边远、闭塞、草畜矛盾突出等问题一度制约着这个纯牧业村的发展。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只有2512元,贫困人口占全村的70%。

要改变贫困现状,必须抱起团来,走合作社的路子。2011年4月36户牧民正式把生态畜牧业合作社成立起来。同年5月,为使合作社获得经济收入,以2社36户全体村民27.47万元草原奖补资金为合作社周转资金。经过精心运营,合作社以草定畜、舍饲圈养、分片放牧,对草场按季节进行划区轮牧,遏制了草场的退化趋势,同时,合作社按照入社人员特长,分组分群,开辟多种增收渠道。合作社成立当年,36户牧民就分红21万元。

牧民们看到了希望,开始纷纷主动入社。截至目前,全村183户892人中已有181户879人入股合作社,入股草场8.82万亩,占全村草场总面积的97.9%。入股牲畜7418头(只)其中:牛4918头、羊2500只,占全村牲畜数的95.7%。入社户数,牲畜、草场等资源整合率平均达到97.8%,入股资金达2381.7万元,总折股47634股,已全面完成了合作社股份改造和司法公证。2012年至2018年,合作社累计现金分红1799.8万元。2018年,合作社创收1254万元,现金分红565.5万元,人均增收1.53万元,比上年增加233元。合作社分为3个小组,其中牦牛高效养殖及良种繁育组利用入社的天然草场和牦牛分为20个牧业小组,进行了划区轮牧;藏羊高效养殖及良种繁育组利用租赁的天然夏季草场,将生产母羊分为4个养殖小组,按照夏季划区轮牧,冬季舍饲半舍饲进行高效养殖;产业发展及商业营销组将20个养殖小组剩余劳动力进行再教育再培训,重新分工从事出租车、推销畜产品及外出打工。草原部门提供技术指导,兽医站防控牲畜疫病、推广良种繁育及科学高效养殖……在省州县三级党委政府坚持不懈地引导和帮扶下,“拉格日模式”终于成形了。

目前,合作社已评为国家级示范社、青海省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试点社、青海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特色产业基地、青海省十佳科普基地、黄南州科普基地、泽库县农广校高效养殖培训基地,成为了黄南州及整个青南地区实现脱贫奔小康的一个样板。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琼文
标签扶贫案例,产业扶贫    

青海泽库“拉格日模式”:牧民变“股东” 抱团发“羊”财

时间:2019-03-17 23:20:49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

合作社防疫员为养殖基地藏羊圈舍进行消毒.jpg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地处三江源生态保护区的核心区,是扶贫重点县,畜牧业是牧民群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支柱产业。长期以来由于产业结构单一,生产经营粗放,牧业资源转化率低,牧业发展处于低水平。随着人口的增长,牲畜数量不断增加,草畜矛盾日渐突出。近年来,泽库县依照省委、省政府建设生态文明先行区的战略部署,立足县情,提出了“生态立县,有机富民强县”战略目标,大力推进了全县生态畜牧业建设,取得了瞩目的成绩。特别是泽库县拉格日村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以“股份制改造,资源高度整合,生产结构调整,劳力按需分配,合作社多元化发展”的措施为合作经营基础,大力发展草地生态有机畜牧业,增加牧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为青南地区贫困群

众增收致富和草地生态有机畜牧业的发展进行了可供借鉴的尝试。

草地绿了,生产顺了,牧民富了……泽库县宁秀乡拉格日村,8年前走上了合作社的路子,很快拔掉了“穷根儿”,其发展过程中逐渐成熟起来的“拉格日模式”,更是带动了周边许多贫困村走出“困”境。

而曾经的拉格日村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拉格日村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干旱少雨,人均草场少,植被环境差。高寒、边远、闭塞、草畜矛盾突出等问题一度制约着这个纯牧业村的发展。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只有2512元,贫困人口占全村的70%。

要改变贫困现状,必须抱起团来,走合作社的路子。2011年4月36户牧民正式把生态畜牧业合作社成立起来。同年5月,为使合作社获得经济收入,以2社36户全体村民27.47万元草原奖补资金为合作社周转资金。经过精心运营,合作社以草定畜、舍饲圈养、分片放牧,对草场按季节进行划区轮牧,遏制了草场的退化趋势,同时,合作社按照入社人员特长,分组分群,开辟多种增收渠道。合作社成立当年,36户牧民就分红21万元。

牧民们看到了希望,开始纷纷主动入社。截至目前,全村183户892人中已有181户879人入股合作社,入股草场8.82万亩,占全村草场总面积的97.9%。入股牲畜7418头(只)其中:牛4918头、羊2500只,占全村牲畜数的95.7%。入社户数,牲畜、草场等资源整合率平均达到97.8%,入股资金达2381.7万元,总折股47634股,已全面完成了合作社股份改造和司法公证。2012年至2018年,合作社累计现金分红1799.8万元。2018年,合作社创收1254万元,现金分红565.5万元,人均增收1.53万元,比上年增加233元。合作社分为3个小组,其中牦牛高效养殖及良种繁育组利用入社的天然草场和牦牛分为20个牧业小组,进行了划区轮牧;藏羊高效养殖及良种繁育组利用租赁的天然夏季草场,将生产母羊分为4个养殖小组,按照夏季划区轮牧,冬季舍饲半舍饲进行高效养殖;产业发展及商业营销组将20个养殖小组剩余劳动力进行再教育再培训,重新分工从事出租车、推销畜产品及外出打工。草原部门提供技术指导,兽医站防控牲畜疫病、推广良种繁育及科学高效养殖……在省州县三级党委政府坚持不懈地引导和帮扶下,“拉格日模式”终于成形了。

目前,合作社已评为国家级示范社、青海省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试点社、青海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特色产业基地、青海省十佳科普基地、黄南州科普基地、泽库县农广校高效养殖培训基地,成为了黄南州及整个青南地区实现脱贫奔小康的一个样板。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琼文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