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一个少数民族贫困村的华丽转身——安徽滁州中汤村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时间:2020-05-19 09:56:33来源:中央统战部网站作者:

安徽滁州市定远县二龙回族乡是滁州市唯一的民族乡,也是安徽省成立最早、少数民族人口聚居最多的民族乡,总人口1.6万人,其中回族人口占76%。中汤村是二龙乡的一个行政村,全村共有居民530户2422人,其中回族群众占97%。因地处江淮分水岭地区,中汤村易旱易涝,农业产出效益较差,农民收入较低,村集体经济薄弱,2014年被评定为省级“贫困村”。

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是中汤村历代回汉群众的祈盼和夙愿。2016年,中汤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吹响了脱贫攻坚“号角”,迈开了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坚实脚步。村两委会奋力拼搏,驻村工作队助力攻坚,全体村民勤奋努力,截至2020年初,全村89户290名贫困群众全部实现了脱贫,中汤村终于摘掉了“贫困村”帽子。

坚持党建引领,建强基层堡垒

组织建设强引领。村“两委”注重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始终坚持党对扶贫工作的领导,发挥党组织政治引领和战斗堡垒作用,建设一支守纪律、讲党性、能战斗的党支部。按照党支部标准化建设要求,建成了120平米的党员活动室,设立了党建工作室;制作了制度标牌,完善了党建资料,加强村级组织阵地建设,夯实基层组织战斗堡垒。

思想建设树宗旨。村支部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和党内政治生活提醒等工作制度,积极开展学习教育、评先评优工作,不断强化党员的思想教育工作,不断增强党员的宗旨意识,其中1名党员被评为滁州市优秀共产党员。2018年度村“两委”改选之后,村党支部的工作多次受到上级党组织的充分肯定,支部成员也赢得了党员和群众的广泛认可。

作风建设有担当。村“两委”积极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式,由传统的群众“上门”向干部“下地”转变,深入走访贫困农户,详细了解群众想法,主动为群众宣传方针政策,传授实用技术,讲政策、跑项目、争资金,工作作风的转变让干群关系更密切、更融洽。

注重因地制宜,聚力脱贫攻坚

产业扶贫显成效。2015年之前,中汤村没有任何集体经济收入,自2016年吹响脱贫攻坚“号角”以来,中汤村“两委”励精图治,因地制宜不断强化“一村一品”产业项目建设,目前已建成125亩大棚花卉、1.2万平方米小蘑菇,以及特色种养业和草坪生产等项目,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20万元。不久前,经安徽省第三方评估,中汤“贫困村”退出“贫困村”序列,共计实现89户贫困户290人如期脱贫,贫困发生率由13.34%降至0,农户人均纯收入1.2万元。

精准施策呈亮点。为了让贫困户稳定脱贫、走向富裕,中汤村“两委”充分考虑村情、户情,科学合理利用扶贫资金,施行“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对症下药,采取“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四带一自”经营模式,带领61户贫困户大力发展花卉、蘑菇、山核桃、草坪种植、特种家禽养殖,目前户均年增收4000元以上,实现贫困户稳定脱贫。

建设美丽村庄,改善人居环境

村容村貌展新景。近年来,中汤村积极实施“特色村寨”保护和发展试点工程,多方争取资金800多万元,兴建民族特色民居80多户,改造民族特色民居400多户600多间。少数民族民居特色得到显著提升,2017年,中汤村被国家民委授予第二批“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先后投入政府资金1000多万元,建成500平方米为民服务楼、1200平方米文化广场和农民大舞台、280平方米村情文化展室。中汤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美好乡村建设成效彰显。目前,“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已经通过省级验收。

回汉群众享安乐。近几年,中汤村主动结合二龙乡政府驻地建成区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兴修38口大小塘坝、4条渠道,增加有效灌溉面积4000多亩,并实施高标准农田整治4700亩。数字电视、移动宽带实现全覆盖,群众饮水安全得到切实保障,全面实现了村与村、村与组之间道路硬化、亮化、绿化,村民在村头即可乘坐城乡公交车,回汉两族群众安居乐业。

推行民主公开,提升治理水平

村务公开好监督。新的村“两委”成立之后,中汤村进一步扩大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设立群众意见栏,公开村民自治、惠农政策和财务事项。群众也可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贴在意见栏内,村“两委”干部将回复意见在意见栏内公示,全面及时地与群众沟通联系,让村民足不出户也能了解村情、监督村务,密切了干部群众关系,让矛盾化解在“阳光中”。

民主法治创佳绩。建立村级事务听证制度,从单纯的综治工作听证起步,进一步拓展到了民族事务管理、矛盾纠纷调解、综治信访维稳等11个方面,逐步建立起一套高质高效的工作机制。对一些涉及全局、矛盾纠纷较为突出或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村级事务,则实行听证票决方案与“四议三公开”程序相结合,即党支部提议、“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决议以及决议公开、实施过程公开、实施结果公开。通过群众质询、干部解答等方式,按照提议受理、听证准备、群众评议、投票表决四个步骤,公开进行听证并综合决策。中汤村的阳光村务、民主治理工作获得了上级领导和村民群众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2018年中汤村被国家司法部、民政部授予了“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安徽省委统战部供稿)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纪实综述    
资讯播报

一个少数民族贫困村的华丽转身——安徽滁州中汤村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时间:2020-05-19 09:56:33

来源:中央统战部网站

作者:

安徽滁州市定远县二龙回族乡是滁州市唯一的民族乡,也是安徽省成立最早、少数民族人口聚居最多的民族乡,总人口1.6万人,其中回族人口占76%。中汤村是二龙乡的一个行政村,全村共有居民530户2422人,其中回族群众占97%。因地处江淮分水岭地区,中汤村易旱易涝,农业产出效益较差,农民收入较低,村集体经济薄弱,2014年被评定为省级“贫困村”。

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是中汤村历代回汉群众的祈盼和夙愿。2016年,中汤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吹响了脱贫攻坚“号角”,迈开了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坚实脚步。村两委会奋力拼搏,驻村工作队助力攻坚,全体村民勤奋努力,截至2020年初,全村89户290名贫困群众全部实现了脱贫,中汤村终于摘掉了“贫困村”帽子。

坚持党建引领,建强基层堡垒

组织建设强引领。村“两委”注重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始终坚持党对扶贫工作的领导,发挥党组织政治引领和战斗堡垒作用,建设一支守纪律、讲党性、能战斗的党支部。按照党支部标准化建设要求,建成了120平米的党员活动室,设立了党建工作室;制作了制度标牌,完善了党建资料,加强村级组织阵地建设,夯实基层组织战斗堡垒。

思想建设树宗旨。村支部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和党内政治生活提醒等工作制度,积极开展学习教育、评先评优工作,不断强化党员的思想教育工作,不断增强党员的宗旨意识,其中1名党员被评为滁州市优秀共产党员。2018年度村“两委”改选之后,村党支部的工作多次受到上级党组织的充分肯定,支部成员也赢得了党员和群众的广泛认可。

作风建设有担当。村“两委”积极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式,由传统的群众“上门”向干部“下地”转变,深入走访贫困农户,详细了解群众想法,主动为群众宣传方针政策,传授实用技术,讲政策、跑项目、争资金,工作作风的转变让干群关系更密切、更融洽。

注重因地制宜,聚力脱贫攻坚

产业扶贫显成效。2015年之前,中汤村没有任何集体经济收入,自2016年吹响脱贫攻坚“号角”以来,中汤村“两委”励精图治,因地制宜不断强化“一村一品”产业项目建设,目前已建成125亩大棚花卉、1.2万平方米小蘑菇,以及特色种养业和草坪生产等项目,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20万元。不久前,经安徽省第三方评估,中汤“贫困村”退出“贫困村”序列,共计实现89户贫困户290人如期脱贫,贫困发生率由13.34%降至0,农户人均纯收入1.2万元。

精准施策呈亮点。为了让贫困户稳定脱贫、走向富裕,中汤村“两委”充分考虑村情、户情,科学合理利用扶贫资金,施行“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对症下药,采取“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四带一自”经营模式,带领61户贫困户大力发展花卉、蘑菇、山核桃、草坪种植、特种家禽养殖,目前户均年增收4000元以上,实现贫困户稳定脱贫。

建设美丽村庄,改善人居环境

村容村貌展新景。近年来,中汤村积极实施“特色村寨”保护和发展试点工程,多方争取资金800多万元,兴建民族特色民居80多户,改造民族特色民居400多户600多间。少数民族民居特色得到显著提升,2017年,中汤村被国家民委授予第二批“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先后投入政府资金1000多万元,建成500平方米为民服务楼、1200平方米文化广场和农民大舞台、280平方米村情文化展室。中汤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美好乡村建设成效彰显。目前,“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已经通过省级验收。

回汉群众享安乐。近几年,中汤村主动结合二龙乡政府驻地建成区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兴修38口大小塘坝、4条渠道,增加有效灌溉面积4000多亩,并实施高标准农田整治4700亩。数字电视、移动宽带实现全覆盖,群众饮水安全得到切实保障,全面实现了村与村、村与组之间道路硬化、亮化、绿化,村民在村头即可乘坐城乡公交车,回汉两族群众安居乐业。

推行民主公开,提升治理水平

村务公开好监督。新的村“两委”成立之后,中汤村进一步扩大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设立群众意见栏,公开村民自治、惠农政策和财务事项。群众也可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贴在意见栏内,村“两委”干部将回复意见在意见栏内公示,全面及时地与群众沟通联系,让村民足不出户也能了解村情、监督村务,密切了干部群众关系,让矛盾化解在“阳光中”。

民主法治创佳绩。建立村级事务听证制度,从单纯的综治工作听证起步,进一步拓展到了民族事务管理、矛盾纠纷调解、综治信访维稳等11个方面,逐步建立起一套高质高效的工作机制。对一些涉及全局、矛盾纠纷较为突出或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村级事务,则实行听证票决方案与“四议三公开”程序相结合,即党支部提议、“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决议以及决议公开、实施过程公开、实施结果公开。通过群众质询、干部解答等方式,按照提议受理、听证准备、群众评议、投票表决四个步骤,公开进行听证并综合决策。中汤村的阳光村务、民主治理工作获得了上级领导和村民群众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2018年中汤村被国家司法部、民政部授予了“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安徽省委统战部供稿)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