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推行“一自三合” 引入金融活水 滋育产业良田

时间:2020-09-04 17:36:34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灵璧县扶贫开发局

灵璧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扶贫思想,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信贷资金撬动产业发展,为贫困户增收脱贫注入金融活水。2018年以来,灵璧县坚持“户贷户用户还”方向,大力促进信贷资金与产业资源融合发展,创新推广户贷户用自我发展、户贷户用合伙发展、户贷社管合作发展、户贷社管合营发展“一自三合”模式(全国首创),全面解决扶贫小额信贷“户贷企用”和贫困户在发展产业中存在的“两有”“四难”“一怕”问题(“有劳力”“有场地”,但“选择产业项目难”“筹集发展资金难”“生产经营管理难”“拓展市场销售难”,因此“怕亏本折钱”“不愿贷”),走出一条具有灵璧特色的“金融+产业”融合发展、带贫减贫之路

一、主要经验做法和效果

(一)打造扶贫小额信贷“一自三合”模式升级版。2018年以来,灵璧县积极探索符合灵璧实际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之路,大力推广扶贫小额信贷“一自三合”模式,促进信贷资金与产业资源相互融合,带贫成效明显。

20200904159921244950.jpg

一是户贷户用自我发展模式。即,有自主发展能力和发展条件的贫困户,通过户贷户用“自我发展”扶贫产业,独立生产经营实现增收脱贫。通俗地说就是“自己做贷款,自己当老板,自主谋发展”。该模式主要从农村土地家庭承包制现实基础出发,坚持农民主体地位,立足我县传统资源优势和群众意愿(比如,农作物种植、畜禽养殖、农产品初加工、小生意、小手艺等),从有劳动能力和发展基础的贫困户入手,因地制宜,因户施策,鼓励和支持贫困户通过扶贫小额信贷户贷户用,大力发展特色种养等产业,实现自我发展、增收脱贫。

二是户贷户用合伙发展模式。即,贫困户与贫困户,或与一般农户,或与能人大户、农民合作社、致富带头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代种代养、租赁、托管、订单生产等合伙经营,通过互帮互助带动贫困户共同发展产业,形成抱团发展合力。通俗地说就是“个人做贷款,大家一起干,抱团求发展”。

三是户贷社管合作发展模式。即,贷款贫困户加入或抱团成立特色种养业、手工业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提供产前培育、产中指导、产后销售等一条龙服务,统一采购原材料,统一标准生产加工,统一销售,让贫困群众在参与中学有标杆、干有标准,学习技术、学会经营,变“输血”为“造血”,形成脱贫致富长效机制。通俗地说就是“成立合作社,带着群众干,增收少风险”。该模式主要是针对贷款贫困户“单打独斗”发展产业面临的原料采购成本高、生产经营管理难、销售利润流失大等问题,根据信贷资金流向和地缘关系,梳理相同产业,以“合并同类项”的方式,鼓励贫困户以扶贫小额信贷资金入社或成立农业合作社,通过户贷社管合作发展模式,开展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品牌化销售,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和产业营利能力。如,灵璧县大庙乡雅丽竹枝加工专业合作社的26户贫困户,采取统一原材料采购、统一标准分散加工、统一线上线下同步销售的方式,在避免同质产业恶性竞争的同时,原料成本下降10%,生产加工量和销售量增加了2倍,入社贫困户年收入达2.2万元以上,真正实现了稳定脱贫,增收致富。

四是户贷社管合营发展模式。即,贷款贫困户加入或抱团成立农民合作社,与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协作合营,成立新的经营主体,并确定抱团贫困户的主体地位和合作社的经营主导权,引入和发挥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资金、技术、信息、销售和服务优势,实现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保证合作社和贫困户资金安全、收益稳定和生产就业能力提升。通俗地说就是“三方携起手,社员占大头,收益往上走”。例如,灵璧县尹集镇充分发挥镇域内光大生物能源(灵璧)有限公司这一龙头企业优势,积极引导所辖17个行政村(其中贫困村7个)分别成立了1家村秸秆综合利用合作社,共吸收107户贫困户入社,合作社利用入社贷款贫困户535万元的扶贫小额信贷资金,购置107台打捆设备,用于秸秆打捆销售。为稳定秸秆收购,延伸产业链条,实现收购、加工、收储等一体化综合发展,增加贫困群众收益,合作社与光大生物能源(灵璧)有限公司开展合作经营,成立了灵璧县兴村秸秆综合利用联合社,其中合作社投入107台打捆机,占股51%,光大生物质发电厂出资514万元流动资金,占股49%。光大生物能源(灵璧)有限公司与灵璧县兴村秸秆综合利用联合社签订秸秆收购协议,以高于市场价20-30元/吨收购联合社秸秆,联合社负责统一组织秸秆收购、打捆、收储、运输和作物灭茬等工作。联合社经营收益的80%按入股资金比例向入股贫困户分配,每年户均收益5000元左右。同时,联合社在秸秆收储草场设置公益性岗位,贫困户全程参与秸秆搬运、草场看管等环节务工,用工优先安排贫困户,每人不低于50元/天。光大生物能源(灵璧)有限公司将股份收益回馈给村,作为各村集体经济用于贫困事业,村集体收入增加4万元左右,真正做到了贫困户增收脱贫、村集体经济壮大和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一举数得”。

20200904159921248511.jpg

二、启示

灵璧县创新并发展扶贫小额信贷“一自三合”模式,把扶贫小额信贷作为产业扶贫发展金融需求的源头活水,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以信贷投向促进产业链条延长,有力推动了全县产业扶贫的蓬勃发展。在具体实践中,主要有以下启示:

(一)发展扶贫小额信贷,必须尊重贫困群众的主体地位,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扶贫小额信贷“一自三合”模式,立足于贫困农户的现实需求和自身特点,保持了贫困户参与生产这个基本前提,保持了贫困户使用贷款资金的主体地位,保障了贫困户作为贷款主体能够实现利益最大化,引导贫困户通过自我发展和互助合伙、合作、合营发展的方式,让贫困户在实际参与中学到技术、学会经营,提升了贫困户自我发展生产的能力,有效激发了贫困户内生动力。

(二)发展扶贫小额信贷,必须立足于特色资源,打好产业基础。扶贫小额信贷“一自三合”模式,坚持将扶贫小额信贷与产业扶贫紧密结合,立足特色资源优势,因地制宜选择发展模式,同时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以信贷投向促进产业链条延长,突出种植、养殖、加工、运输、劳务输出、农家乐、乡村旅游、电商等生产经营活动,以及参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其他经营主体的增收创收项目,投入产业扶贫资金,通过培优产业、做强主体,为扶贫小额信贷资金投入拓展空间。

(三)发展扶贫小额信贷,必须政府积极作为,充分发挥作用。扶贫小额信贷“一自三合”模式,政府充分发挥作用,积极作为,提升了贫困户的组织化程度。通过开展贷款贫困户发展产业的一条龙服务,逐户制定脱贫计划,全面建立扶贫项目库,全面推广“四带一自”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开展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使贷款贫困户发展产业有路子、有项目、有带动、有效益,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

(灵璧县扶贫开发局推荐)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院静
标签安徽灵璧县、产业扶贫    

推行“一自三合” 引入金融活水 滋育产业良田

时间:2020-09-04 17:36:34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灵璧县扶贫开发局

灵璧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扶贫思想,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信贷资金撬动产业发展,为贫困户增收脱贫注入金融活水。2018年以来,灵璧县坚持“户贷户用户还”方向,大力促进信贷资金与产业资源融合发展,创新推广户贷户用自我发展、户贷户用合伙发展、户贷社管合作发展、户贷社管合营发展“一自三合”模式(全国首创),全面解决扶贫小额信贷“户贷企用”和贫困户在发展产业中存在的“两有”“四难”“一怕”问题(“有劳力”“有场地”,但“选择产业项目难”“筹集发展资金难”“生产经营管理难”“拓展市场销售难”,因此“怕亏本折钱”“不愿贷”),走出一条具有灵璧特色的“金融+产业”融合发展、带贫减贫之路

一、主要经验做法和效果

(一)打造扶贫小额信贷“一自三合”模式升级版。2018年以来,灵璧县积极探索符合灵璧实际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之路,大力推广扶贫小额信贷“一自三合”模式,促进信贷资金与产业资源相互融合,带贫成效明显。

20200904159921244950.jpg

一是户贷户用自我发展模式。即,有自主发展能力和发展条件的贫困户,通过户贷户用“自我发展”扶贫产业,独立生产经营实现增收脱贫。通俗地说就是“自己做贷款,自己当老板,自主谋发展”。该模式主要从农村土地家庭承包制现实基础出发,坚持农民主体地位,立足我县传统资源优势和群众意愿(比如,农作物种植、畜禽养殖、农产品初加工、小生意、小手艺等),从有劳动能力和发展基础的贫困户入手,因地制宜,因户施策,鼓励和支持贫困户通过扶贫小额信贷户贷户用,大力发展特色种养等产业,实现自我发展、增收脱贫。

二是户贷户用合伙发展模式。即,贫困户与贫困户,或与一般农户,或与能人大户、农民合作社、致富带头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代种代养、租赁、托管、订单生产等合伙经营,通过互帮互助带动贫困户共同发展产业,形成抱团发展合力。通俗地说就是“个人做贷款,大家一起干,抱团求发展”。

三是户贷社管合作发展模式。即,贷款贫困户加入或抱团成立特色种养业、手工业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提供产前培育、产中指导、产后销售等一条龙服务,统一采购原材料,统一标准生产加工,统一销售,让贫困群众在参与中学有标杆、干有标准,学习技术、学会经营,变“输血”为“造血”,形成脱贫致富长效机制。通俗地说就是“成立合作社,带着群众干,增收少风险”。该模式主要是针对贷款贫困户“单打独斗”发展产业面临的原料采购成本高、生产经营管理难、销售利润流失大等问题,根据信贷资金流向和地缘关系,梳理相同产业,以“合并同类项”的方式,鼓励贫困户以扶贫小额信贷资金入社或成立农业合作社,通过户贷社管合作发展模式,开展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品牌化销售,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和产业营利能力。如,灵璧县大庙乡雅丽竹枝加工专业合作社的26户贫困户,采取统一原材料采购、统一标准分散加工、统一线上线下同步销售的方式,在避免同质产业恶性竞争的同时,原料成本下降10%,生产加工量和销售量增加了2倍,入社贫困户年收入达2.2万元以上,真正实现了稳定脱贫,增收致富。

四是户贷社管合营发展模式。即,贷款贫困户加入或抱团成立农民合作社,与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协作合营,成立新的经营主体,并确定抱团贫困户的主体地位和合作社的经营主导权,引入和发挥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资金、技术、信息、销售和服务优势,实现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保证合作社和贫困户资金安全、收益稳定和生产就业能力提升。通俗地说就是“三方携起手,社员占大头,收益往上走”。例如,灵璧县尹集镇充分发挥镇域内光大生物能源(灵璧)有限公司这一龙头企业优势,积极引导所辖17个行政村(其中贫困村7个)分别成立了1家村秸秆综合利用合作社,共吸收107户贫困户入社,合作社利用入社贷款贫困户535万元的扶贫小额信贷资金,购置107台打捆设备,用于秸秆打捆销售。为稳定秸秆收购,延伸产业链条,实现收购、加工、收储等一体化综合发展,增加贫困群众收益,合作社与光大生物能源(灵璧)有限公司开展合作经营,成立了灵璧县兴村秸秆综合利用联合社,其中合作社投入107台打捆机,占股51%,光大生物质发电厂出资514万元流动资金,占股49%。光大生物能源(灵璧)有限公司与灵璧县兴村秸秆综合利用联合社签订秸秆收购协议,以高于市场价20-30元/吨收购联合社秸秆,联合社负责统一组织秸秆收购、打捆、收储、运输和作物灭茬等工作。联合社经营收益的80%按入股资金比例向入股贫困户分配,每年户均收益5000元左右。同时,联合社在秸秆收储草场设置公益性岗位,贫困户全程参与秸秆搬运、草场看管等环节务工,用工优先安排贫困户,每人不低于50元/天。光大生物能源(灵璧)有限公司将股份收益回馈给村,作为各村集体经济用于贫困事业,村集体收入增加4万元左右,真正做到了贫困户增收脱贫、村集体经济壮大和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一举数得”。

20200904159921248511.jpg

二、启示

灵璧县创新并发展扶贫小额信贷“一自三合”模式,把扶贫小额信贷作为产业扶贫发展金融需求的源头活水,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以信贷投向促进产业链条延长,有力推动了全县产业扶贫的蓬勃发展。在具体实践中,主要有以下启示:

(一)发展扶贫小额信贷,必须尊重贫困群众的主体地位,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扶贫小额信贷“一自三合”模式,立足于贫困农户的现实需求和自身特点,保持了贫困户参与生产这个基本前提,保持了贫困户使用贷款资金的主体地位,保障了贫困户作为贷款主体能够实现利益最大化,引导贫困户通过自我发展和互助合伙、合作、合营发展的方式,让贫困户在实际参与中学到技术、学会经营,提升了贫困户自我发展生产的能力,有效激发了贫困户内生动力。

(二)发展扶贫小额信贷,必须立足于特色资源,打好产业基础。扶贫小额信贷“一自三合”模式,坚持将扶贫小额信贷与产业扶贫紧密结合,立足特色资源优势,因地制宜选择发展模式,同时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以信贷投向促进产业链条延长,突出种植、养殖、加工、运输、劳务输出、农家乐、乡村旅游、电商等生产经营活动,以及参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其他经营主体的增收创收项目,投入产业扶贫资金,通过培优产业、做强主体,为扶贫小额信贷资金投入拓展空间。

(三)发展扶贫小额信贷,必须政府积极作为,充分发挥作用。扶贫小额信贷“一自三合”模式,政府充分发挥作用,积极作为,提升了贫困户的组织化程度。通过开展贷款贫困户发展产业的一条龙服务,逐户制定脱贫计划,全面建立扶贫项目库,全面推广“四带一自”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开展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使贷款贫困户发展产业有路子、有项目、有带动、有效益,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

(灵璧县扶贫开发局推荐)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院静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