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鄂温克旗砥砺奋进的五年扶贫路

时间:2021-01-27 10:54:20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

鄂温克旗地域辽阔,气候寒冷,人口居住分散,以畜牧业为基础。

五年来,鄂温克旗汇聚全旗各方力量和资源投入脱贫攻坚,于2019年4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告正式退出贫困旗序列,同年底,全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05户2844人脱贫,综合贫困发生率降至零。鄂温克旗通过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措施,2017—2020年度,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均高于全国。2017—2020年全旗贫困户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2433元、14459元、15488元、16978元,年均递增10.9%。

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鄂温克旗精准发力、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整合全旗各部门政策、资金和资源,制定出台了67项精准脱贫措施,坚持因人因户施策,充分了解贫困户的实际困难和发展意愿,综合研判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和发展能力,把政策和资源精准指向贫困群众,帮助贫困群众在新的产业发展逐渐脱贫。

建立防返贫机制 巩固脱贫攻坚成效

为深入推动脱贫攻坚,持续巩固提升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果,鄂温克旗探索、制定、出台防返贫困机制,践行“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为夯实致富达小康和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在深入总结近年来脱贫攻坚举措成效和区内外部分地区经验做法的基础上,鄂温克旗研究制定了《鄂温克旗关于建立反贫困机制的实施意见》《鄂温克旗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致贫工作方案》,建立了全旗反贫困基金,继续将产业扶贫作为重点,以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作为基础,提升脱贫质量,有效防止致贫返贫。同步统筹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实现牧区产业兴旺、群众安居乐业。

鄂温克旗的反贫困机制主要包括10个方面33条具体措施。其中,“深化牧民群众思想引领”放在首位,常态化组织牧民群众广泛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聚高质量发展共识,持续推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战略部署在基层牧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实践中,鄂温克旗将思想引领工作和67项精准脱贫措施中的产业扶贫措施延伸至其他牧户,保持了政策的连续性,扩大了政策的惠普性;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基层组织建设、扫黑除恶等内容有机结合,融合推动,实现同频共振;建立了贫困人口和低收入群体动态预警监测制度,通过监测预警后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帮扶,从源头上防止返贫和新增贫困;通过建立反贫困基金,优先保障和解决病残无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和边缘户直接受益的产业发展资金需求,促进可持续增收。

弘扬民族文化特色 助力脱贫攻坚工作

鄂温克旗在实践探索中认识到,深入挖掘出民族文化“富矿”是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有效之路。通过发展民族特色产业扶贫推动了民族文化的传承、创新、发展和繁荣,传统民族特色手工艺有其赖以生成的自然生态、民风民俗和生产生活基础,与民俗习惯、特色生产等有紧密联系,加强对民族特色手工艺的发掘、传承和应用,不仅有助于贫困群众通过民族特色手工艺产业增收,而且有助于传统文化保护和发展。

鄂温克旗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深入挖掘地方民俗和民间文化资源,弘扬多民族文化特色,鄂温克旗发现、培养、支持旗内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传承人,集聚各民族优秀人才入驻鄂温克旗民族文化产业创业园,其中包括26名非遗传承人,囊括了23项非遗传承项目,已入驻企业121家,直接带动就业1000余人。如今,这些少数民族特色技艺不仅成为鄂温克旗的一张文化名片,还成为鄂温克旗脱贫攻坚的一支重要力量。

鄂温克旗在帮助和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坚持以利益联结为核心,依托鄂温克旗民族文化产业创业园平台,积极培育致富能人,提升能人带动能力,不断完善与贫困群众的利益联结机制。由此,旗内独具地域特色、民族风情的创业就业品牌逐渐显现,有效实现创业带动就业,创新赢得未来的美好局面。

一系列举措为鄂温克旗带来两方面效益。一方面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主动参与脱贫攻坚、培训贫困群众,在为他们增加内生动力带来收入的同时,也使民族传统文化和手工技艺得到很好传承和发扬光大;同时,民族文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乡土人才积极参与精准脱贫,营造出全社会参与脱贫攻坚的良好氛围,凝聚起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力量。

互联网思维+项目化 探索脱贫攻坚路子

社会扶贫是构建大扶贫格局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社会多元主体参与扶贫过程中,整合社会资源、聚合社会合力是重要前提,而“互联网”可以成为有效促进跨领域、跨部门、跨行业、跨群体的多元主体形成社会扶贫体系的重要手段。

曾经鄂温克旗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占绝大多数,因病致贫是主要致贫原因之一。因为大部分贫困人口生活在牧区,对外联系较少,社会帮扶资源与贫困群体的信息对接不够畅通,社会扶贫力量分散、效果不明显。针对实际情况,鄂温克旗倡导“人人参与、人人公益、人人扶贫”的大扶贫理念,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扶贫模式,项目化运作,发挥杠杆作用,撬动社会力量参与。

自2016年起,鄂温克旗自主研发建立了脱贫攻坚大数据指挥平台。在大数据助推下,实现了贫困人口精准识别、数据信息精准掌控、帮扶干部精准帮扶、帮扶措施精准落实、帮扶过程精准监控。

自2017年起,为推动资源供求信息对接、整合社会资源、撬动参与动力,在中国扶贫基金会支持下,鄂温克旗发起“为大病家庭点燃希望互联网扶贫众筹项目”,通过动员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救助贫困人口,全力推动“互联网+社会扶贫”的发展模式。

在该模式下,根据贫困户需求、选好扶贫项目、建立信任链接,将帮扶资源和贫困户需求精准对接,使扶贫治贫工作更加精准、更加具备可持续性。同时,撬动社会参与动力、整合资源、搭建平台,推动资源供求信息对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的大扶贫格局,提升了扶贫的社会化、智能化、网络化。这样的跨领域、跨部门、跨行业多元主体参与的社会扶贫体系,有效解决了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动力的不足。

几年的积极探索与扎实工作,鄂温克旗脱贫攻坚工作绩效显著,战贫困、奔小康,实干风潮涌动;新面貌、新境界,构建美丽城乡。在这背后,党员干部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办实事,党员干部所到之处处处开出致富花,村民们的脸上也露出洋溢的笑容。鄂温克旗干部群众还会继续砥砺奋进,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将鄂温克旗描绘成更加壮丽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
标签脱贫成效    
资讯播报

鄂温克旗砥砺奋进的五年扶贫路

时间:2021-01-27 10:54:20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

鄂温克旗地域辽阔,气候寒冷,人口居住分散,以畜牧业为基础。

五年来,鄂温克旗汇聚全旗各方力量和资源投入脱贫攻坚,于2019年4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告正式退出贫困旗序列,同年底,全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05户2844人脱贫,综合贫困发生率降至零。鄂温克旗通过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措施,2017—2020年度,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均高于全国。2017—2020年全旗贫困户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2433元、14459元、15488元、16978元,年均递增10.9%。

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鄂温克旗精准发力、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整合全旗各部门政策、资金和资源,制定出台了67项精准脱贫措施,坚持因人因户施策,充分了解贫困户的实际困难和发展意愿,综合研判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和发展能力,把政策和资源精准指向贫困群众,帮助贫困群众在新的产业发展逐渐脱贫。

建立防返贫机制 巩固脱贫攻坚成效

为深入推动脱贫攻坚,持续巩固提升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果,鄂温克旗探索、制定、出台防返贫困机制,践行“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为夯实致富达小康和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在深入总结近年来脱贫攻坚举措成效和区内外部分地区经验做法的基础上,鄂温克旗研究制定了《鄂温克旗关于建立反贫困机制的实施意见》《鄂温克旗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致贫工作方案》,建立了全旗反贫困基金,继续将产业扶贫作为重点,以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作为基础,提升脱贫质量,有效防止致贫返贫。同步统筹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实现牧区产业兴旺、群众安居乐业。

鄂温克旗的反贫困机制主要包括10个方面33条具体措施。其中,“深化牧民群众思想引领”放在首位,常态化组织牧民群众广泛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聚高质量发展共识,持续推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战略部署在基层牧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实践中,鄂温克旗将思想引领工作和67项精准脱贫措施中的产业扶贫措施延伸至其他牧户,保持了政策的连续性,扩大了政策的惠普性;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基层组织建设、扫黑除恶等内容有机结合,融合推动,实现同频共振;建立了贫困人口和低收入群体动态预警监测制度,通过监测预警后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帮扶,从源头上防止返贫和新增贫困;通过建立反贫困基金,优先保障和解决病残无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和边缘户直接受益的产业发展资金需求,促进可持续增收。

弘扬民族文化特色 助力脱贫攻坚工作

鄂温克旗在实践探索中认识到,深入挖掘出民族文化“富矿”是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有效之路。通过发展民族特色产业扶贫推动了民族文化的传承、创新、发展和繁荣,传统民族特色手工艺有其赖以生成的自然生态、民风民俗和生产生活基础,与民俗习惯、特色生产等有紧密联系,加强对民族特色手工艺的发掘、传承和应用,不仅有助于贫困群众通过民族特色手工艺产业增收,而且有助于传统文化保护和发展。

鄂温克旗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深入挖掘地方民俗和民间文化资源,弘扬多民族文化特色,鄂温克旗发现、培养、支持旗内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传承人,集聚各民族优秀人才入驻鄂温克旗民族文化产业创业园,其中包括26名非遗传承人,囊括了23项非遗传承项目,已入驻企业121家,直接带动就业1000余人。如今,这些少数民族特色技艺不仅成为鄂温克旗的一张文化名片,还成为鄂温克旗脱贫攻坚的一支重要力量。

鄂温克旗在帮助和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坚持以利益联结为核心,依托鄂温克旗民族文化产业创业园平台,积极培育致富能人,提升能人带动能力,不断完善与贫困群众的利益联结机制。由此,旗内独具地域特色、民族风情的创业就业品牌逐渐显现,有效实现创业带动就业,创新赢得未来的美好局面。

一系列举措为鄂温克旗带来两方面效益。一方面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主动参与脱贫攻坚、培训贫困群众,在为他们增加内生动力带来收入的同时,也使民族传统文化和手工技艺得到很好传承和发扬光大;同时,民族文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乡土人才积极参与精准脱贫,营造出全社会参与脱贫攻坚的良好氛围,凝聚起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力量。

互联网思维+项目化 探索脱贫攻坚路子

社会扶贫是构建大扶贫格局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社会多元主体参与扶贫过程中,整合社会资源、聚合社会合力是重要前提,而“互联网”可以成为有效促进跨领域、跨部门、跨行业、跨群体的多元主体形成社会扶贫体系的重要手段。

曾经鄂温克旗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占绝大多数,因病致贫是主要致贫原因之一。因为大部分贫困人口生活在牧区,对外联系较少,社会帮扶资源与贫困群体的信息对接不够畅通,社会扶贫力量分散、效果不明显。针对实际情况,鄂温克旗倡导“人人参与、人人公益、人人扶贫”的大扶贫理念,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扶贫模式,项目化运作,发挥杠杆作用,撬动社会力量参与。

自2016年起,鄂温克旗自主研发建立了脱贫攻坚大数据指挥平台。在大数据助推下,实现了贫困人口精准识别、数据信息精准掌控、帮扶干部精准帮扶、帮扶措施精准落实、帮扶过程精准监控。

自2017年起,为推动资源供求信息对接、整合社会资源、撬动参与动力,在中国扶贫基金会支持下,鄂温克旗发起“为大病家庭点燃希望互联网扶贫众筹项目”,通过动员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救助贫困人口,全力推动“互联网+社会扶贫”的发展模式。

在该模式下,根据贫困户需求、选好扶贫项目、建立信任链接,将帮扶资源和贫困户需求精准对接,使扶贫治贫工作更加精准、更加具备可持续性。同时,撬动社会参与动力、整合资源、搭建平台,推动资源供求信息对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的大扶贫格局,提升了扶贫的社会化、智能化、网络化。这样的跨领域、跨部门、跨行业多元主体参与的社会扶贫体系,有效解决了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动力的不足。

几年的积极探索与扎实工作,鄂温克旗脱贫攻坚工作绩效显著,战贫困、奔小康,实干风潮涌动;新面貌、新境界,构建美丽城乡。在这背后,党员干部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办实事,党员干部所到之处处处开出致富花,村民们的脸上也露出洋溢的笑容。鄂温克旗干部群众还会继续砥砺奋进,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将鄂温克旗描绘成更加壮丽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