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湖南道县:凝聚乡贤力量 助推乡村振兴

时间:2023-05-29 16:26:34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蒋燕飞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重要部署,提出扎实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乡贤是推进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湖南省道县坚持以“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主题活动为抓手,积极探索基层统一战线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新路径,充分挖掘乡贤资源、凝聚乡贤力量、发挥乡贤作用,努力推动湘商回归、人才回家、智力回乡、资金回流、信息回传、文化回哺、公益回扶、人气回聚,走出一条迎乡贤、助乡兴、奔共富的有效路径,实现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牵头协调、有关方面各负其责的大统战工作格局在乡镇和村委会(社区)有效延伸和落地。目前,全县登记在册乡贤3126名,汇总乡贤回报家乡意愿1.1万余条,各级领导干部走访慰问联系湘商企业和返乡创业人士500余人次,组织乡贤座谈、衔接、领办乡村振兴事宜1000余场次,对接落实乡贤带富产业项目28个,吸引乡贤投资乡村振兴5.3亿余元。

建好一个机制,倡导乡贤回家乡

探索构建引乡贤助乡兴长效机制,着力解决新乡贤“想回来”“回得来”“留得住”“干得好”等问题,推动新乡贤统战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

一是高位推动。将迎乡贤助乡兴列为“一把手”工程,按照“党委主导、村委主体、村民主人、乡贤主力、协会主事”思路,制定出台《道县迎乡贤助乡兴活动实施方案》《关于深入推进乡贤联谊分会和乡贤驿站建设工作的意见》《关于建立县级领导联系重点新乡贤工作制度的通知》,成立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乡贤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起县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统筹协调、相关单位各负其责、乡镇(街道)落实、村居主体的工作机制。

二是宣传发动。坚持聚心共商、聚力共建、聚势共治、聚能共赢、聚焦共享,通过网络、电视、广播、微信群等各种媒介,向广大道县籍乡贤发出“迎乡贤助乡兴”倡议,组织开展乡贤家乡行、乡情恳谈会、节庆联谊会等系列活动,激发乡贤回报家乡的热情,并在道州发布等媒体开辟宣传专栏,大力宣传优秀乡贤典型事迹,努力营造晒乡贤、知乡贤、学乡贤、颂乡贤、当乡贤的浓厚氛围。

三是包保联动。建立县、镇、村班子成员联系重点乡贤制度,定期不定期开展“乡贤茶话会”“乡贤恳谈会”等联络联谊活动,打好“乡情牌”“乡愁牌”。根据各个乡贤的发展领域、工作方向、特点专长以及创新创业、回报家乡的意向,建立乡贤人才数据库、项目需求库,引导广大乡贤走绝对忠诚红色路、做幸福奋斗新乡贤,当好家乡发展的宣传员、招商员、建设者。2021年来,先后有156名在外人才回村任职,其中76人担任了村支书。

搭建两大平台,汇聚乡贤报家乡

以同心同向、聚智聚力为导向,搭建乡贤参与家乡建设平台,有效凝聚广大乡贤力量。

一是搭建乡贤联谊会平台。率先成立县级乡贤联谊总会、22个乡镇(街道)分会,有序推进村级乡贤驿站建设,实现县乡村三级乡贤联谊组织全覆盖,并在广州、深圳、东莞、珠海、中山、北京、海南等地设立乡贤联络站,聘请了7名德高望重的优秀乡贤担任县乡贤联谊总会名誉会长,30名副会长、195名理事遍布各行各业。

二是搭建新乡贤理事会平台。要求各村组建新乡贤理事会,成立决策建议“智囊团”、创业致富“导师团”、乡风文明“督导组”、慈善公益“志愿队”,依托乡贤驿站打造新乡贤“工作室”“调解室”,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激活乡贤资源、凝聚乡贤智慧,助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提质增效。

落实三项保障,支持乡贤兴家乡

坚持想乡贤之所想,急乡贤之所急,办乡贤之所需,切实服务好乡贤。

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全面落实招商引资、返乡创业激励政策,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服务等方面给予支持,并明确责任单位,确保各项优惠政策落实落地,切实增强乡贤参与乡村振兴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在全市率先推行“乡村振兴共享贷”,目前建行已授信345个村集体经济合作社5.86亿元。

二是加力跟踪服务。建立县级信息服务平台,整合各类信息资源,为乡贤提供“一站式”“全链条”“保姆式”服务。聘请乡贤担任乡镇(街道、场)和村级班子顾问,对乡贤在家亲属给予关心关爱,妥善解决乡贤在村(社区)工作涉及的居住和生活问题,让乡贤回得来、留得住。

三是加强荣誉激励。每年组织评选优秀乡贤,召开表彰大会,对表现突出的乡贤,在“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等评选中给予倾斜,在推荐“两代表一委员”时优先考虑。深入挖掘先进典型,大力营造全社会争当乡贤、共建家乡的浓厚氛围。

聚焦四方领域,引导乡贤建家乡

通过搭建平台,引导新乡贤在产业发展、环境整治、文明创建、乡村治理、带民致富等领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一是“新乡贤+经营主体”,让产业旺起来。充分利用乡贤眼界宽、思维活、资源广等优势,努力促成项目回归、资金回归、产业回归,重点鼓励支持乡贤围绕“一果(脐橙)、一蔬(蔬菜)、一茶(油茶)、一药(厚朴)”等开发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参与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目前,乡贤创办领办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925家,农机社会化合作组织36个,各类农业现代产业园55个,其中国家级创业创新园1个、蔬菜标准园1个、省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4个,建成千亩以上农业基地96个、万亩以上农产品规模基地l6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备案基地32个,带动全县发展优质水稻、脐橙、油茶、蔬菜的种植规模分别突破30万亩、22万亩、50万亩、50万亩。2022年全县蔬菜等农产品出口创汇1.46亿美元,实现农特产业全产业链产值140.53亿元、同比增长6.41%。80后乡贤张智玲曾是阿里巴巴农村事业部的讲师,回乡创业成立道县道滋味农副产品贸易有限公司,在全省率先开展“村播带货”免费培训,每年销售本土农副产品过亿元,获评永州市优秀乡土人才。

二是“新乡贤+乡村建设”,让村庄美起来。积极引导乡贤通过捐资助力、投工投劳等方式,投身“一拆二改三清四化”行动,参与“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空心房”拆除、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道路植绿等行动,因地制宜推进美丽乡村、美丽屋场建设。全面开展“五兴创五星乡村”活动,鼓励乡贤带头示范,引导各村各户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自觉对照“五星村”、“五星户”创评标准,积极开展认星、争星、创星实践,做到村村参与、户户参与、人人参与。目前,首批授牌“五星”村15个、“五星”户2022户。通过五星创建,不仅激活了群众不等、不靠、自为、自强的积极性,还构建起村民互帮互助投身乡村振兴、融入共建美好家园新格局,形成比学赶超的建设家乡热潮。比如,在黄田岗自然村乡贤带头、群众自发出工50余人次对全村进行巷道建设后,周家洞自然村群众受此影响,不甘落后,在短时间内就捐资6万元,发动群众30余人自发出工出劳建设村内停车场、篮球场。“嫁郎要嫁星级男,娶妻要娶星级女,结亲要结五星户”成为农村新风尚,《五兴创五星 乡村大振兴——道县红色文化助推乡村振兴的探索与实践》被省委组织部“红星云”专题推介。

三是“新乡贤+社会治理”,让新风树起来。注重发挥乡贤见识多、学识广、口碑好、威望高等优势,探索建立“村两委+新乡贤”乡村治理模式,用好乡村振兴月例会、乡贤理事会、发展促进会、文明监督会等阵地,引导乡贤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鼓励乡贤参与法律宣讲、纠纷调解、禁毒、反电诈、反制贩假币、新时代文明实践等活动,积极引导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推进移风易俗,摒弃陈规陋习,倡导文明节俭,引领广大村民形成见贤思齐、向上向善的文明新风。目前,全县369个村(社区)均制定了村规民约,组建了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队,今年来成功化解矛盾纠纷100余起,协调解决群众合理诉求30余件。2022年,道县文明指数测评排名全省第五、全市第一。同时,大力开展“最美乡贤”“道县好居民、好村民、好市民”等先进典型选树和学习宣传,用身边事教育引导身边人,让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扑面而来。比如,祥霖铺镇八家村2022年评选最美媳妇6人、文明卫生家庭10户、尊师重教家庭10户,带动涌现出“放弃1万元月薪回家照顾老母亲的朱巧辉”“对两个脑瘫儿子不离不弃的外地媳妇杨叶芝”等一批新时代好村民典型。

四是“新乡贤+民生改善”,让乡亲富起来。充分激发乡贤爱乡助乡、情系桑梓的情怀,让乡贤能够参与民生项目的研究讨论,引导乡贤重点围绕乡村教育、医疗、“一老一小”等民生实事把脉献计,鼓励他们为民生事业多做贡献,成为群众信赖的贴心人、增收致富的引路人。乡贤成纯光已经90高龄,先后为家乡洪塘营瑶族乡的教育事业累计捐款600余万元。乡贤何上福从1997年开始捐资助学,26年如一日,每年至少两次回乡开展捐助助学活动,累计资助600多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资助总额超过200余万元。乡贤皮社胜多年来为母校道县一中捐款捐物130万元,并牵头创办道县一中第一届德威教师奖励基金,资助培养了一大批青年骨干教师。在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下,全县80%的村自发成立了村级教育基金会,100%的村成立了集体经济合作组织,2022年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达355个,其中10万元以上村54个。有力促进了黄田岗村、八家村等一批综治后进村变治理示范村,宜阳村、新宜村等一批经济薄弱村变特色产业村,春秋塘村、水源头村等一批软弱涣散村变党建先进村,葫芦岩村、小周塘村等一批交通闭塞村变文旅明星村。比如,葫芦岩村引回本村乡贤周文生投资2000余万元打造葫芦岩红色景区,通过建立景区联营机制带动村民共同致富,事迹入选全省乡村振兴十大优秀乡贤案例。八家村乡贤领办众旺油茶种植合作社、隆腾大米加工合作社等经济实体6个,带动180户、800余人增收。水源头村采取“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打造“木耳废棒养蚓蛆、养殖蚓蛆做饲料、蚓蛆粪便肥桑树、桑树叶子养百龟”生态循环养殖产业链,呈现“前面是房子,后面建池子,池里养龟子,田里结稻子,地里长耳子,山上结茶子,袋里装票子”的兴旺美丽景象。(作者系中共湖南省道县县委副书记、统战部长)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乡村建设    

湖南道县:凝聚乡贤力量 助推乡村振兴

时间:2023-05-29 16:26:34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蒋燕飞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重要部署,提出扎实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乡贤是推进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湖南省道县坚持以“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主题活动为抓手,积极探索基层统一战线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新路径,充分挖掘乡贤资源、凝聚乡贤力量、发挥乡贤作用,努力推动湘商回归、人才回家、智力回乡、资金回流、信息回传、文化回哺、公益回扶、人气回聚,走出一条迎乡贤、助乡兴、奔共富的有效路径,实现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牵头协调、有关方面各负其责的大统战工作格局在乡镇和村委会(社区)有效延伸和落地。目前,全县登记在册乡贤3126名,汇总乡贤回报家乡意愿1.1万余条,各级领导干部走访慰问联系湘商企业和返乡创业人士500余人次,组织乡贤座谈、衔接、领办乡村振兴事宜1000余场次,对接落实乡贤带富产业项目28个,吸引乡贤投资乡村振兴5.3亿余元。

建好一个机制,倡导乡贤回家乡

探索构建引乡贤助乡兴长效机制,着力解决新乡贤“想回来”“回得来”“留得住”“干得好”等问题,推动新乡贤统战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

一是高位推动。将迎乡贤助乡兴列为“一把手”工程,按照“党委主导、村委主体、村民主人、乡贤主力、协会主事”思路,制定出台《道县迎乡贤助乡兴活动实施方案》《关于深入推进乡贤联谊分会和乡贤驿站建设工作的意见》《关于建立县级领导联系重点新乡贤工作制度的通知》,成立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乡贤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起县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统筹协调、相关单位各负其责、乡镇(街道)落实、村居主体的工作机制。

二是宣传发动。坚持聚心共商、聚力共建、聚势共治、聚能共赢、聚焦共享,通过网络、电视、广播、微信群等各种媒介,向广大道县籍乡贤发出“迎乡贤助乡兴”倡议,组织开展乡贤家乡行、乡情恳谈会、节庆联谊会等系列活动,激发乡贤回报家乡的热情,并在道州发布等媒体开辟宣传专栏,大力宣传优秀乡贤典型事迹,努力营造晒乡贤、知乡贤、学乡贤、颂乡贤、当乡贤的浓厚氛围。

三是包保联动。建立县、镇、村班子成员联系重点乡贤制度,定期不定期开展“乡贤茶话会”“乡贤恳谈会”等联络联谊活动,打好“乡情牌”“乡愁牌”。根据各个乡贤的发展领域、工作方向、特点专长以及创新创业、回报家乡的意向,建立乡贤人才数据库、项目需求库,引导广大乡贤走绝对忠诚红色路、做幸福奋斗新乡贤,当好家乡发展的宣传员、招商员、建设者。2021年来,先后有156名在外人才回村任职,其中76人担任了村支书。

搭建两大平台,汇聚乡贤报家乡

以同心同向、聚智聚力为导向,搭建乡贤参与家乡建设平台,有效凝聚广大乡贤力量。

一是搭建乡贤联谊会平台。率先成立县级乡贤联谊总会、22个乡镇(街道)分会,有序推进村级乡贤驿站建设,实现县乡村三级乡贤联谊组织全覆盖,并在广州、深圳、东莞、珠海、中山、北京、海南等地设立乡贤联络站,聘请了7名德高望重的优秀乡贤担任县乡贤联谊总会名誉会长,30名副会长、195名理事遍布各行各业。

二是搭建新乡贤理事会平台。要求各村组建新乡贤理事会,成立决策建议“智囊团”、创业致富“导师团”、乡风文明“督导组”、慈善公益“志愿队”,依托乡贤驿站打造新乡贤“工作室”“调解室”,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激活乡贤资源、凝聚乡贤智慧,助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提质增效。

落实三项保障,支持乡贤兴家乡

坚持想乡贤之所想,急乡贤之所急,办乡贤之所需,切实服务好乡贤。

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全面落实招商引资、返乡创业激励政策,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服务等方面给予支持,并明确责任单位,确保各项优惠政策落实落地,切实增强乡贤参与乡村振兴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在全市率先推行“乡村振兴共享贷”,目前建行已授信345个村集体经济合作社5.86亿元。

二是加力跟踪服务。建立县级信息服务平台,整合各类信息资源,为乡贤提供“一站式”“全链条”“保姆式”服务。聘请乡贤担任乡镇(街道、场)和村级班子顾问,对乡贤在家亲属给予关心关爱,妥善解决乡贤在村(社区)工作涉及的居住和生活问题,让乡贤回得来、留得住。

三是加强荣誉激励。每年组织评选优秀乡贤,召开表彰大会,对表现突出的乡贤,在“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等评选中给予倾斜,在推荐“两代表一委员”时优先考虑。深入挖掘先进典型,大力营造全社会争当乡贤、共建家乡的浓厚氛围。

聚焦四方领域,引导乡贤建家乡

通过搭建平台,引导新乡贤在产业发展、环境整治、文明创建、乡村治理、带民致富等领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一是“新乡贤+经营主体”,让产业旺起来。充分利用乡贤眼界宽、思维活、资源广等优势,努力促成项目回归、资金回归、产业回归,重点鼓励支持乡贤围绕“一果(脐橙)、一蔬(蔬菜)、一茶(油茶)、一药(厚朴)”等开发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参与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目前,乡贤创办领办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925家,农机社会化合作组织36个,各类农业现代产业园55个,其中国家级创业创新园1个、蔬菜标准园1个、省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4个,建成千亩以上农业基地96个、万亩以上农产品规模基地l6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备案基地32个,带动全县发展优质水稻、脐橙、油茶、蔬菜的种植规模分别突破30万亩、22万亩、50万亩、50万亩。2022年全县蔬菜等农产品出口创汇1.46亿美元,实现农特产业全产业链产值140.53亿元、同比增长6.41%。80后乡贤张智玲曾是阿里巴巴农村事业部的讲师,回乡创业成立道县道滋味农副产品贸易有限公司,在全省率先开展“村播带货”免费培训,每年销售本土农副产品过亿元,获评永州市优秀乡土人才。

二是“新乡贤+乡村建设”,让村庄美起来。积极引导乡贤通过捐资助力、投工投劳等方式,投身“一拆二改三清四化”行动,参与“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空心房”拆除、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道路植绿等行动,因地制宜推进美丽乡村、美丽屋场建设。全面开展“五兴创五星乡村”活动,鼓励乡贤带头示范,引导各村各户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自觉对照“五星村”、“五星户”创评标准,积极开展认星、争星、创星实践,做到村村参与、户户参与、人人参与。目前,首批授牌“五星”村15个、“五星”户2022户。通过五星创建,不仅激活了群众不等、不靠、自为、自强的积极性,还构建起村民互帮互助投身乡村振兴、融入共建美好家园新格局,形成比学赶超的建设家乡热潮。比如,在黄田岗自然村乡贤带头、群众自发出工50余人次对全村进行巷道建设后,周家洞自然村群众受此影响,不甘落后,在短时间内就捐资6万元,发动群众30余人自发出工出劳建设村内停车场、篮球场。“嫁郎要嫁星级男,娶妻要娶星级女,结亲要结五星户”成为农村新风尚,《五兴创五星 乡村大振兴——道县红色文化助推乡村振兴的探索与实践》被省委组织部“红星云”专题推介。

三是“新乡贤+社会治理”,让新风树起来。注重发挥乡贤见识多、学识广、口碑好、威望高等优势,探索建立“村两委+新乡贤”乡村治理模式,用好乡村振兴月例会、乡贤理事会、发展促进会、文明监督会等阵地,引导乡贤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鼓励乡贤参与法律宣讲、纠纷调解、禁毒、反电诈、反制贩假币、新时代文明实践等活动,积极引导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推进移风易俗,摒弃陈规陋习,倡导文明节俭,引领广大村民形成见贤思齐、向上向善的文明新风。目前,全县369个村(社区)均制定了村规民约,组建了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队,今年来成功化解矛盾纠纷100余起,协调解决群众合理诉求30余件。2022年,道县文明指数测评排名全省第五、全市第一。同时,大力开展“最美乡贤”“道县好居民、好村民、好市民”等先进典型选树和学习宣传,用身边事教育引导身边人,让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扑面而来。比如,祥霖铺镇八家村2022年评选最美媳妇6人、文明卫生家庭10户、尊师重教家庭10户,带动涌现出“放弃1万元月薪回家照顾老母亲的朱巧辉”“对两个脑瘫儿子不离不弃的外地媳妇杨叶芝”等一批新时代好村民典型。

四是“新乡贤+民生改善”,让乡亲富起来。充分激发乡贤爱乡助乡、情系桑梓的情怀,让乡贤能够参与民生项目的研究讨论,引导乡贤重点围绕乡村教育、医疗、“一老一小”等民生实事把脉献计,鼓励他们为民生事业多做贡献,成为群众信赖的贴心人、增收致富的引路人。乡贤成纯光已经90高龄,先后为家乡洪塘营瑶族乡的教育事业累计捐款600余万元。乡贤何上福从1997年开始捐资助学,26年如一日,每年至少两次回乡开展捐助助学活动,累计资助600多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资助总额超过200余万元。乡贤皮社胜多年来为母校道县一中捐款捐物130万元,并牵头创办道县一中第一届德威教师奖励基金,资助培养了一大批青年骨干教师。在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下,全县80%的村自发成立了村级教育基金会,100%的村成立了集体经济合作组织,2022年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达355个,其中10万元以上村54个。有力促进了黄田岗村、八家村等一批综治后进村变治理示范村,宜阳村、新宜村等一批经济薄弱村变特色产业村,春秋塘村、水源头村等一批软弱涣散村变党建先进村,葫芦岩村、小周塘村等一批交通闭塞村变文旅明星村。比如,葫芦岩村引回本村乡贤周文生投资2000余万元打造葫芦岩红色景区,通过建立景区联营机制带动村民共同致富,事迹入选全省乡村振兴十大优秀乡贤案例。八家村乡贤领办众旺油茶种植合作社、隆腾大米加工合作社等经济实体6个,带动180户、800余人增收。水源头村采取“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打造“木耳废棒养蚓蛆、养殖蚓蛆做饲料、蚓蛆粪便肥桑树、桑树叶子养百龟”生态循环养殖产业链,呈现“前面是房子,后面建池子,池里养龟子,田里结稻子,地里长耳子,山上结茶子,袋里装票子”的兴旺美丽景象。(作者系中共湖南省道县县委副书记、统战部长)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