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刘焕鑫:合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时间:2023-08-09 09:21:31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3年15期作者:刘焕鑫

QQ截图20230809092406.jpg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在工作定位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 ;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持续抓紧抓好,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 ;乡村振兴工作要扎扎实实、踏踏实实做,首先要巩固脱贫成果,巩固住再往前走,同乡村全面振兴有效衔接。在目标任务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更多在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上下功夫,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主攻方向, 在促进脱贫地区加快发展上多想办法,推动各类资源、 帮扶措施向促进产业发展和扩大就业聚焦聚力。在力量统筹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 ;继续坚持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社会帮扶等机制,并根据形势和任务变化及时完善 ;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要积极发挥民营企业在稳就业、促增收中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我们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各部门合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2022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深化之年。面对疫情、灾情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各地区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拓展,易返贫致贫人口实现应帮尽帮,“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持续巩固提升,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发展能力不断增强,脱贫地区群众和脱贫人口收入保持较快增长,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 国务院决策部署的结果。去年3 月 7 部门联合召开合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以来,相关单位发挥各自优势,汇聚各方力量,加强协调配合,狠抓工作落实,取得丰硕成果。退役军人事务部倡导退役军人回乡担任“兵支书”,全国村“两委”委员中退役军人占 11.2%,创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达到 42.5 万人。共青团中央持续实施乡村振兴建功行动,在全国 1091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提供助学、就业帮扶,覆盖搬迁青少年近 120 万人。全国妇联广泛开展“巾帼大宣讲”, 强化妇女技能培训,创建了一批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深化乡风文明建设,关爱帮扶妇女儿童。中国科协充分发挥科协系统“一体两翼”组织、人才优势, 面向脱贫县组建 112 个产业顾问组,支持 790 个科技小院师生驻扎一线、服务“三农”,推动科普惠农 兴村,助力产业发展。中国残联配合开展防止返贫监测排查,落实帮扶措施 ;协调推进残疾人就业、康复救助服务、特殊教育、无障碍改造和托养照护等工作; 创新开展专项助残金融服务试点,探索促进农村残疾人发展生产劳动增收新途径。全国工商联持续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组织9799家民营企业帮扶160 个 重点县,投资123.4 亿元,实施产业帮扶项目7725 个, 惠及脱贫人口 84.6 万户325.56 万人 ;深入推进回报家乡专项行动,引导民营经济代表人士回乡参与乡村建设。

       二、聚焦重点合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再上新台阶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措施,把促进脱贫县加快发展作为主攻方向,不断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 力,不断缩小收入差距、发展差距,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努力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 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为全面推进乡 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一)合力推进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是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的重要制度安排。今年上半年,国家乡村振兴局修订印发《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工作指南》和《关于防范化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领域风险的指导意见》,指导各地结合实际调整年度防止返贫监测范围,组织开展防止返贫集中排查,全面落实帮扶措施,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截至6月底,防止返贫监测对象中,65% 已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其余均落实了针对性帮扶措施。但在工作落实上还有不到位的地方, 有的干部群众对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政策了解不够,个别地方存在应纳未纳现象,有的对实施开发式帮扶用力不足、办法不多。 

解决好这些问题,既要农业农村、乡村振兴部门主动作为,也需要各方面协同推进。退役军人是乡村治理的重要力量,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科协等部门在动员基层组织力量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各级农业农村、乡村振兴部门要会同与会单位做好政策宣传解读,组织开展经常性的入户走访,让广大群众知晓政策、用好政策。残疾人群体是防返贫监测重点关注对象,要会同残联及时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纳入监测对象,切实做到不漏一户一人。同时,要指导乡村两级落实全过程管理责任,强化精准施策,对家庭有劳动能力的监测户,至少落实一项开发式帮扶措施; 对弱劳力半劳力的监测户,创造条件尽可能落实开发式帮扶措施;对没有劳动能力的监测户,做好兜底保障。 

(二)合力推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最根本的任务是促进脱贫群众持续增收。 2022年以来,我们狠抓就业和产业帮扶“两个关键”,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2022 年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111 元、同比增长7.5%,脱贫人 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4342元、同比增长14.3%,增速 分别高于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 个和 8 个百 分点。今年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仍然保持较快增长,就业和产业持续提供 有力支撑。截至6月底,脱贫劳动力(含防止返贫监测 对象)务工规模3259 万人,超过年度目标任务240万人, 已连续4个月稳定在3000 万人以上。帮扶产业也有新 的发展。同时也要看到,部分脱贫群众持续增收仍面临挑战,一些吸纳脱贫劳动力就业较多的行业恢复正常还需要一个过程,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面临较大压力 ;一 些脱贫地区帮扶产业基础薄弱、发展不充分 ;近一个时期牛羊肉等畜产品价格下跌对一些地区脱贫群众增收造成影响。在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这个问题上,必须常抓不懈、抓细抓实,丝毫不能掉以轻心。 

农村、乡村振兴部门要会同相关单位把促进脱贫人口增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根本措施、 摆在突出位置来抓。要培育提升帮扶产业。指导推动各地做好“土特产”文章,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推进全产业链开发,强化科技支撑,打造区域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对不具备进行大规模生产条件的地方,引导其发展小而特、小而精、 小而优产业。加强对帮扶产业项目的分类推进,按照“巩 固一批、升级一批、盘活一批、另起炉灶一批”的思路,着力解决“建而未成、成而未用、用而不好”的问题。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团和产业顾问组工作,提供更加高效的科技服务。落实联农带农机制,发展高质量庭院经济,使脱贫群众嵌入产业链条分享更多收益。 要积极扩大就业。推动各地用好就业政策,按照“有组织、有技能、有品牌、有服务”的思路,做好脱贫劳动力就业工作。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简化程序落实好对脱贫劳动力跨区域务工交通补贴政策,规范乡村公益性岗位管理,促进帮扶车间健康发展。要高度重视脱贫家庭青年群体就业问题,加力实施“雨露计 划 +”就业促进行动,深入推动脱贫家庭高校毕业生 就业。在实施乡村建设项目中,要更多采取以工代赈 的方式带动就业。 

(三)合力推进脱贫地区加快发展。发展壮大脱贫地区县域经济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的关键所在。经过近些年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每个脱贫县均形成了2—3个特 色主导产业,脱贫村集体经济收入稳步增长,带动近90% 的脱贫户和监测户发展生产,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发挥了重要作 用。同时也要看到,脱贫县发展基础总体薄弱,一些县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带动增收能力不强。特别是160 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建档立卡脱贫人口约占全国 1/5,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约占全国 1/4,发展困难仍然较大。一些脱贫村集体经济需要巩固提升。 各级农业农村、乡村振兴部门要配合相关单位, 指导各地依托近些年形成的产业基础,明晰产业定位, 集中资源要素,支持脱贫地区大力发展既带动就业又促进财政增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要充分利用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万企兴万村”等工作机制,引导和推动产业转移、项目落地,助力脱贫地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推动各地建强村“两委”班子,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以村集体经济 合作社或强村公司为载体,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 济,在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拓展农村多元价值、探索 一二三产联动、农文旅融合方面下更大功夫,提升带 动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和水平。 

(四)合力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建设宜 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项重大任 务。今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总结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印发 2023年乡村建设工作要点,开展全国乡村建设信息监测,完成了全国 49.8 万个行政村、2.2 亿户农户建设信息采集工作 ; 完善乡村建设项目库,实行清单化管理,组织动员农民积极参与,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深入实施 “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扎实推进乡村治理,取得积极成效。但也要看到有的地方村庄规划比较滞后,没特色、没秩序;有的地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重建轻管”,损毁后修复不及时,影响群众生产生活 ;有的地方在乡村振兴中重发展轻治理,有的地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效果不理想,高额彩礼等问题突出。 各级农业农村、乡村振兴部门要配合相关单位, 认真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动员各方力量, 踊跃投身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工作。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把农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判工作的最高标 准,让农民在乡村建设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持统筹兼顾、分类施策,好中差的村都要抓, 防止堆典型。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把“数量服从 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的要求落到实处, 今年要清仓见底,确保农村户厕问题全面排查到位, 能够整改的问题厕所全部整改到位,明年农村改厕工作要轻装上阵,遵循宜水则水、宜旱则旱原则,实行“双确认”,即农户确认同意才能开始施工,施工完成后再由农户进行确认,确保改一个成一个,确保农民认可和满意。要配合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加强“兵支书”队 伍建设,建强基层党组织 ;配合共青团、妇联、科协、 残联、工商联等部门,推广运用积分制、清单制等做法, 探索“党建 + 网格化 + 数字化”治理方式,提升乡村 善治水平,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三、进一步增强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合力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任务艰巨。两年多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取得的成绩,得益于各部门的通力合作。深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需要相关部门继续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立足各自领域、发挥各自优势,深化合作、凝聚合力,共同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更有成效。 

(一)进一步加强组织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涉及多个领域、多个层次,工作推进中会不断面对新情况新问题。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往往成因复杂,单靠一个部门单打独斗难以解决,需要各个部门共同研究、共商对策。各级农业农村、乡村振兴部门要主动作为、加强对接,为各单位提供支持和服务。要加强基础数据共享,努力做到信息互通、及时比对,为防止返贫监测帮扶、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提供有力支撑。要建立 部门定期会商机制,分析研判形势,共同破解难题, 推动工作落实。要在符合规定的前提下,对各单位有关平台、载体、项目提供衔接资金支持。目前已完成产业顾问组对接工作,各级农业农村、乡村振兴部门 要协调相关县(市、区)抓紧解决工作经费问题,将符合条件的产学研相结合项目纳入县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并逐步列入支持计划, 做好实施工作。同时,推动160 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为开展“万企兴万村”提供良好条件。

  (二)进一步加强支撑保障。推动脱贫地区帮扶产业提质增效、壮大县域经济、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补齐脱贫地区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短板都需要大量资源力量投入,在发挥当地主体作用的同时, 也离不开全社会的合力支持和大力帮扶。各部门应立足自身领域,挖掘政策供给空间,发挥本系统本行业的影响力、号召力,推动更多资源向脱贫地区流动, 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去更多人才、技术、资金、项目和先进理念,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发挥各领域人才 优势,创新工作载体和抓手,引导退役军人、青年团员、科技工作者、大学毕业生、外出务工人员、企业家、 乡土能人等各类人才资源向脱贫地区流动,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更多活力。

 (三)进一步加强宣传动员。树立典型、推广经验是推动工作行之有效的做法。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及时、灵活、新颖的传播特点,创新宣传方式方法,量身打造内容,组织媒体记者深入一线采风等,广泛动员更多退役军人、青年、妇女、科技工作者、残疾人和民营企业家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事业。各级农业农村、乡村振兴部门要主动对接,会同各单位深入挖掘、精心 提炼,梳理总结推广一批“立得住、叫得响、推得开” 的经验做法。要加强对投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优秀组织或个人的宣传表彰,营造全社会参与乡村振兴的浓厚氛围。(作者系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高端视点    
高端视点

刘焕鑫:合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时间:2023-08-09 09:21:31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3年15期

作者:刘焕鑫

QQ截图20230809092406.jpg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在工作定位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 ;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持续抓紧抓好,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 ;乡村振兴工作要扎扎实实、踏踏实实做,首先要巩固脱贫成果,巩固住再往前走,同乡村全面振兴有效衔接。在目标任务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更多在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上下功夫,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主攻方向, 在促进脱贫地区加快发展上多想办法,推动各类资源、 帮扶措施向促进产业发展和扩大就业聚焦聚力。在力量统筹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 ;继续坚持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社会帮扶等机制,并根据形势和任务变化及时完善 ;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要积极发挥民营企业在稳就业、促增收中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我们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各部门合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2022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深化之年。面对疫情、灾情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各地区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拓展,易返贫致贫人口实现应帮尽帮,“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持续巩固提升,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发展能力不断增强,脱贫地区群众和脱贫人口收入保持较快增长,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 国务院决策部署的结果。去年3 月 7 部门联合召开合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以来,相关单位发挥各自优势,汇聚各方力量,加强协调配合,狠抓工作落实,取得丰硕成果。退役军人事务部倡导退役军人回乡担任“兵支书”,全国村“两委”委员中退役军人占 11.2%,创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达到 42.5 万人。共青团中央持续实施乡村振兴建功行动,在全国 1091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提供助学、就业帮扶,覆盖搬迁青少年近 120 万人。全国妇联广泛开展“巾帼大宣讲”, 强化妇女技能培训,创建了一批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深化乡风文明建设,关爱帮扶妇女儿童。中国科协充分发挥科协系统“一体两翼”组织、人才优势, 面向脱贫县组建 112 个产业顾问组,支持 790 个科技小院师生驻扎一线、服务“三农”,推动科普惠农 兴村,助力产业发展。中国残联配合开展防止返贫监测排查,落实帮扶措施 ;协调推进残疾人就业、康复救助服务、特殊教育、无障碍改造和托养照护等工作; 创新开展专项助残金融服务试点,探索促进农村残疾人发展生产劳动增收新途径。全国工商联持续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组织9799家民营企业帮扶160 个 重点县,投资123.4 亿元,实施产业帮扶项目7725 个, 惠及脱贫人口 84.6 万户325.56 万人 ;深入推进回报家乡专项行动,引导民营经济代表人士回乡参与乡村建设。

       二、聚焦重点合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再上新台阶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措施,把促进脱贫县加快发展作为主攻方向,不断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 力,不断缩小收入差距、发展差距,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努力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 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为全面推进乡 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一)合力推进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是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的重要制度安排。今年上半年,国家乡村振兴局修订印发《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工作指南》和《关于防范化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领域风险的指导意见》,指导各地结合实际调整年度防止返贫监测范围,组织开展防止返贫集中排查,全面落实帮扶措施,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截至6月底,防止返贫监测对象中,65% 已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其余均落实了针对性帮扶措施。但在工作落实上还有不到位的地方, 有的干部群众对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政策了解不够,个别地方存在应纳未纳现象,有的对实施开发式帮扶用力不足、办法不多。 

解决好这些问题,既要农业农村、乡村振兴部门主动作为,也需要各方面协同推进。退役军人是乡村治理的重要力量,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科协等部门在动员基层组织力量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各级农业农村、乡村振兴部门要会同与会单位做好政策宣传解读,组织开展经常性的入户走访,让广大群众知晓政策、用好政策。残疾人群体是防返贫监测重点关注对象,要会同残联及时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纳入监测对象,切实做到不漏一户一人。同时,要指导乡村两级落实全过程管理责任,强化精准施策,对家庭有劳动能力的监测户,至少落实一项开发式帮扶措施; 对弱劳力半劳力的监测户,创造条件尽可能落实开发式帮扶措施;对没有劳动能力的监测户,做好兜底保障。 

(二)合力推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最根本的任务是促进脱贫群众持续增收。 2022年以来,我们狠抓就业和产业帮扶“两个关键”,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2022 年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111 元、同比增长7.5%,脱贫人 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4342元、同比增长14.3%,增速 分别高于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 个和 8 个百 分点。今年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仍然保持较快增长,就业和产业持续提供 有力支撑。截至6月底,脱贫劳动力(含防止返贫监测 对象)务工规模3259 万人,超过年度目标任务240万人, 已连续4个月稳定在3000 万人以上。帮扶产业也有新 的发展。同时也要看到,部分脱贫群众持续增收仍面临挑战,一些吸纳脱贫劳动力就业较多的行业恢复正常还需要一个过程,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面临较大压力 ;一 些脱贫地区帮扶产业基础薄弱、发展不充分 ;近一个时期牛羊肉等畜产品价格下跌对一些地区脱贫群众增收造成影响。在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这个问题上,必须常抓不懈、抓细抓实,丝毫不能掉以轻心。 

农村、乡村振兴部门要会同相关单位把促进脱贫人口增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根本措施、 摆在突出位置来抓。要培育提升帮扶产业。指导推动各地做好“土特产”文章,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推进全产业链开发,强化科技支撑,打造区域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对不具备进行大规模生产条件的地方,引导其发展小而特、小而精、 小而优产业。加强对帮扶产业项目的分类推进,按照“巩 固一批、升级一批、盘活一批、另起炉灶一批”的思路,着力解决“建而未成、成而未用、用而不好”的问题。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团和产业顾问组工作,提供更加高效的科技服务。落实联农带农机制,发展高质量庭院经济,使脱贫群众嵌入产业链条分享更多收益。 要积极扩大就业。推动各地用好就业政策,按照“有组织、有技能、有品牌、有服务”的思路,做好脱贫劳动力就业工作。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简化程序落实好对脱贫劳动力跨区域务工交通补贴政策,规范乡村公益性岗位管理,促进帮扶车间健康发展。要高度重视脱贫家庭青年群体就业问题,加力实施“雨露计 划 +”就业促进行动,深入推动脱贫家庭高校毕业生 就业。在实施乡村建设项目中,要更多采取以工代赈 的方式带动就业。 

(三)合力推进脱贫地区加快发展。发展壮大脱贫地区县域经济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的关键所在。经过近些年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每个脱贫县均形成了2—3个特 色主导产业,脱贫村集体经济收入稳步增长,带动近90% 的脱贫户和监测户发展生产,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发挥了重要作 用。同时也要看到,脱贫县发展基础总体薄弱,一些县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带动增收能力不强。特别是160 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建档立卡脱贫人口约占全国 1/5,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约占全国 1/4,发展困难仍然较大。一些脱贫村集体经济需要巩固提升。 各级农业农村、乡村振兴部门要配合相关单位, 指导各地依托近些年形成的产业基础,明晰产业定位, 集中资源要素,支持脱贫地区大力发展既带动就业又促进财政增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要充分利用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万企兴万村”等工作机制,引导和推动产业转移、项目落地,助力脱贫地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推动各地建强村“两委”班子,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以村集体经济 合作社或强村公司为载体,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 济,在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拓展农村多元价值、探索 一二三产联动、农文旅融合方面下更大功夫,提升带 动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和水平。 

(四)合力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建设宜 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项重大任 务。今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总结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印发 2023年乡村建设工作要点,开展全国乡村建设信息监测,完成了全国 49.8 万个行政村、2.2 亿户农户建设信息采集工作 ; 完善乡村建设项目库,实行清单化管理,组织动员农民积极参与,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深入实施 “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扎实推进乡村治理,取得积极成效。但也要看到有的地方村庄规划比较滞后,没特色、没秩序;有的地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重建轻管”,损毁后修复不及时,影响群众生产生活 ;有的地方在乡村振兴中重发展轻治理,有的地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效果不理想,高额彩礼等问题突出。 各级农业农村、乡村振兴部门要配合相关单位, 认真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动员各方力量, 踊跃投身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工作。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把农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判工作的最高标 准,让农民在乡村建设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持统筹兼顾、分类施策,好中差的村都要抓, 防止堆典型。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把“数量服从 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的要求落到实处, 今年要清仓见底,确保农村户厕问题全面排查到位, 能够整改的问题厕所全部整改到位,明年农村改厕工作要轻装上阵,遵循宜水则水、宜旱则旱原则,实行“双确认”,即农户确认同意才能开始施工,施工完成后再由农户进行确认,确保改一个成一个,确保农民认可和满意。要配合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加强“兵支书”队 伍建设,建强基层党组织 ;配合共青团、妇联、科协、 残联、工商联等部门,推广运用积分制、清单制等做法, 探索“党建 + 网格化 + 数字化”治理方式,提升乡村 善治水平,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三、进一步增强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合力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任务艰巨。两年多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取得的成绩,得益于各部门的通力合作。深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需要相关部门继续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立足各自领域、发挥各自优势,深化合作、凝聚合力,共同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更有成效。 

(一)进一步加强组织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涉及多个领域、多个层次,工作推进中会不断面对新情况新问题。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往往成因复杂,单靠一个部门单打独斗难以解决,需要各个部门共同研究、共商对策。各级农业农村、乡村振兴部门要主动作为、加强对接,为各单位提供支持和服务。要加强基础数据共享,努力做到信息互通、及时比对,为防止返贫监测帮扶、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提供有力支撑。要建立 部门定期会商机制,分析研判形势,共同破解难题, 推动工作落实。要在符合规定的前提下,对各单位有关平台、载体、项目提供衔接资金支持。目前已完成产业顾问组对接工作,各级农业农村、乡村振兴部门 要协调相关县(市、区)抓紧解决工作经费问题,将符合条件的产学研相结合项目纳入县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并逐步列入支持计划, 做好实施工作。同时,推动160 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为开展“万企兴万村”提供良好条件。

  (二)进一步加强支撑保障。推动脱贫地区帮扶产业提质增效、壮大县域经济、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补齐脱贫地区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短板都需要大量资源力量投入,在发挥当地主体作用的同时, 也离不开全社会的合力支持和大力帮扶。各部门应立足自身领域,挖掘政策供给空间,发挥本系统本行业的影响力、号召力,推动更多资源向脱贫地区流动, 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去更多人才、技术、资金、项目和先进理念,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发挥各领域人才 优势,创新工作载体和抓手,引导退役军人、青年团员、科技工作者、大学毕业生、外出务工人员、企业家、 乡土能人等各类人才资源向脱贫地区流动,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更多活力。

 (三)进一步加强宣传动员。树立典型、推广经验是推动工作行之有效的做法。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及时、灵活、新颖的传播特点,创新宣传方式方法,量身打造内容,组织媒体记者深入一线采风等,广泛动员更多退役军人、青年、妇女、科技工作者、残疾人和民营企业家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事业。各级农业农村、乡村振兴部门要主动对接,会同各单位深入挖掘、精心 提炼,梳理总结推广一批“立得住、叫得响、推得开” 的经验做法。要加强对投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优秀组织或个人的宣传表彰,营造全社会参与乡村振兴的浓厚氛围。(作者系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