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贵州省麻江县:创设乡村振兴研究院推动 “产学研用”一体化

时间:2023-11-08 20:01:17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

近年来,贵州省麻江县抢抓中央定点帮扶和东西部协作机遇,优化整合南京农业大学、贵州大学、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等单位帮扶资源,在本县特色产业基地核心区蓝梦谷蓝莓生态循环产业示范园创设公益性非盈利社会组织——麻江乡村振兴研究院。自2019年成立以来,研究院有效开展产业研究、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科技论坛、社会服务等工作,扎实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成为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平台。

一、聚焦“产”,发展一批特色产业。一是发展山地高效农业。以南京农业大学、贵州大学、贵州省农科院农业技术为支撑,通过研究院牵头成立产业发展联盟,探索“政府+企业+经营主体+农户”的抱团发展模式,聚焦品种、品质、品牌,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以蓝莓、酸汤、蔬菜为重点的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目前,全县种植蓝莓8.56万亩,辣椒、西红柿、生姜等酸汤原材料3.75万亩,大葱、西洋菜、红菜薹等特色商品蔬菜10.05万亩。2022年,麻江县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二是发展新型特色工业。坚持从一产中抓二产的思路,以蓝莓、酸汤等产业为重点,通过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农产品特色加工业快速发展,推动主导产业全产业链协同和深度融合,引进北京汇源集团投资22亿实施蓝莓全产业链生产项目。支持企业采用现代新兴工艺生产酸汤产品,建成自动化生产线21条,拥有发酵坛2.1万个,存储能力3.2万吨,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酸汤产品生产基地。沿佛山大道建设特色生态健康食品加工孵化园,入驻企业6家开展中药材、蔬菜、蓄禽等农产品精深加工,2023年1月—9月,孵化园交易额达2.95亿元。三是发展休闲康养产业。依托贵州大学专家力量科学合理制定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发挥东接凯里、南连都匀、西抵福泉贵阳等地交通区位优势,引进贵州百孚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建成涵盖老年人公寓、体检康复中心、度假别墅、智能餐厅、儿童游乐场及其他配套设施的乌羊麻·桃花岛民宿养生养老园项目,打造生态旅游康养区。麻江县蓝梦谷蓝莓生态循环产业示范园获得首批“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命名,乌羊麻康养基地获得“全省示范健康养老小镇”称号。

二、强化“学”,培育一批人才队伍。一是培育高技能人才。研究院内建立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协调江苏省直院校将部分专业和科研项目的课程选题、设计评图、课外实践等环节在研究院及麻江县有关企业中开展,由院校、企业派出优秀教师和专家专职指导,以双师带徒模式,提高院校学生和县域专技人才的理论素养和实操技能。目前,全县共培育主导产业高技能人才1025名,成功探索试验突破蓝莓软枝扦插育苗、菊花连作种植、酸汤发酵油水分离等技术瓶颈。二是培育实用型人才。发挥研究院高层次人才的专业优势,整合9名省州科技特派员力量,组建由77名专家组成的助农服务队,通过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等52项课题研究,深入全县7个乡镇(街道)63个行政村,对各村的产业达人、种植大户、返乡青年等群体,开展农业种植与管理、田间节水与灌溉、机电使用与维护等方面实用性技术培训,常态化培育农业实用型人才,助力农业高效节能和机械化生产,2023年以来指导服务群众3856人次。三是培育引领型人才。围绕“生态宜居、产业发展、数字化乡村、乡村建设和治理”等内容,整合研究院优质资源,组织村“两委”主要负责人、致富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家庭农场主、合作社负责人等为主的引领型人才队伍,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有效促进人员互动、知识互学、观念互通、作风互鉴。目前,全县培育农村经纪人64名、家庭农场主213家、种植大户169户、合作社272家。

三、深入“研”,转化一批科技成果。一是聚焦项目发展促转化。组织县域内企业与研究院深化合作,强化《地理标志产品质量要求——麻江蓝莓》《麻江酸食产业科技示范园》《麻江优质稻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等科技项目实施,促进关键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2023年,研究院服务企业(合作社)128家、帮助解决技术难题62项、与企业合作研发及技术成果转化项目9项、提供技术服务和项目咨询820次。二是聚焦政策扶持促转化。切实加强科技创新政策宣传解读力度,确保企业及时了解并用好用足科技惠企政策,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入实施研发投入(R&D)提升专项行动计划,加大中小企业研发费用100%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的宣贯,鼓励企业和各类主体融通创新,共同承接开展《红茶及其制备方法应用与示范》等新技术新工艺研究,成功解决黔东南夏秋茶叶下树率低等问题,进一步提升黔东南茶叶产量产值和区域公共品牌知名度影响力。2022年,全县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330万元,同比增长46.4%。三是聚焦技术交易促转化。努力拉近技术交易供求两端距离,积极深入贵州马赛马拉技术有限公司、麻江县富锌硒农业公司和贵州蓝瑞农业公司等企业开展技术合同登记指导工作,鼓励技术合同交易备案,有针对性促成供需双方签订技术合同,提升登记交易额,促进更多科技成果就地交易、就地转化、就地应用。研究院成立以来,指导完成技术合同登记51项,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3.68亿元。

四、突出“用”,建成一批示范基地。一是建成优势产业标准基地。汇聚103位专家“智囊团”力量,开展“坝上粮仓”保粮工程、“菊花品牌”提升工程、“精品果园”建设工程等推广运用,建成2.05万亩锌硒米示范种植基地、1000亩菊花产业园、2个数字化蓝莓基地和8个蓝莓标准化栽培示范园,实现3.29万人在产业链上就业增收。其中蓝梦谷蓝莓生态循环产业示范园规划面积16.67平方公里,有蓝莓基地1.35万亩,是全省重点打造的100个现代高效农业园区之一。2022年,南京农业大学帮扶麻江案例《“金菊花”造就“金银谷”》入选第三届全球减贫最佳案例。二是建成非遗产品开发基地。南京农业大学与该县传统村落河坝村签订合作协议,共建“乡村文化振兴基地”,保护和开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枫香印染”技艺。培育贵州绣娘文化有限公司,在研究院专家帮助指导下进行非遗工艺与工业技术的高效融合探索,独创“手绣数字化誊稿”等技术,相继开发“绣娘文创品”“正秀洗发水”“育家人”等非遗品牌,有效提升麻江民族文化魅力。2023年,绣娘公司获贵州省巾帼就业车间称号,研发的1500款非遗文创品,远销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和东南亚地区。三是建成“千万工程”实践基地。与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和中国名村浙江省东阳市花园村签订结对帮扶协议,由13名专家组成的“花园带富服务队”实地调研,量身制定21个村发展建议书、5个重点乡镇发展策划书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报告,先行先试探索实践浙江“千万工程”经验。2023年8月,麻江县委主要领导应邀到中央党校为来自四川、陕西、青海等省的“国能乡村顶梁柱培训班”学员讲解浙江“千万工程”麻江初步探索实践。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乡村发展    

贵州省麻江县:创设乡村振兴研究院推动 “产学研用”一体化

时间:2023-11-08 20:01:17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

近年来,贵州省麻江县抢抓中央定点帮扶和东西部协作机遇,优化整合南京农业大学、贵州大学、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等单位帮扶资源,在本县特色产业基地核心区蓝梦谷蓝莓生态循环产业示范园创设公益性非盈利社会组织——麻江乡村振兴研究院。自2019年成立以来,研究院有效开展产业研究、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科技论坛、社会服务等工作,扎实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成为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平台。

一、聚焦“产”,发展一批特色产业。一是发展山地高效农业。以南京农业大学、贵州大学、贵州省农科院农业技术为支撑,通过研究院牵头成立产业发展联盟,探索“政府+企业+经营主体+农户”的抱团发展模式,聚焦品种、品质、品牌,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以蓝莓、酸汤、蔬菜为重点的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目前,全县种植蓝莓8.56万亩,辣椒、西红柿、生姜等酸汤原材料3.75万亩,大葱、西洋菜、红菜薹等特色商品蔬菜10.05万亩。2022年,麻江县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二是发展新型特色工业。坚持从一产中抓二产的思路,以蓝莓、酸汤等产业为重点,通过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农产品特色加工业快速发展,推动主导产业全产业链协同和深度融合,引进北京汇源集团投资22亿实施蓝莓全产业链生产项目。支持企业采用现代新兴工艺生产酸汤产品,建成自动化生产线21条,拥有发酵坛2.1万个,存储能力3.2万吨,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酸汤产品生产基地。沿佛山大道建设特色生态健康食品加工孵化园,入驻企业6家开展中药材、蔬菜、蓄禽等农产品精深加工,2023年1月—9月,孵化园交易额达2.95亿元。三是发展休闲康养产业。依托贵州大学专家力量科学合理制定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发挥东接凯里、南连都匀、西抵福泉贵阳等地交通区位优势,引进贵州百孚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建成涵盖老年人公寓、体检康复中心、度假别墅、智能餐厅、儿童游乐场及其他配套设施的乌羊麻·桃花岛民宿养生养老园项目,打造生态旅游康养区。麻江县蓝梦谷蓝莓生态循环产业示范园获得首批“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命名,乌羊麻康养基地获得“全省示范健康养老小镇”称号。

二、强化“学”,培育一批人才队伍。一是培育高技能人才。研究院内建立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协调江苏省直院校将部分专业和科研项目的课程选题、设计评图、课外实践等环节在研究院及麻江县有关企业中开展,由院校、企业派出优秀教师和专家专职指导,以双师带徒模式,提高院校学生和县域专技人才的理论素养和实操技能。目前,全县共培育主导产业高技能人才1025名,成功探索试验突破蓝莓软枝扦插育苗、菊花连作种植、酸汤发酵油水分离等技术瓶颈。二是培育实用型人才。发挥研究院高层次人才的专业优势,整合9名省州科技特派员力量,组建由77名专家组成的助农服务队,通过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等52项课题研究,深入全县7个乡镇(街道)63个行政村,对各村的产业达人、种植大户、返乡青年等群体,开展农业种植与管理、田间节水与灌溉、机电使用与维护等方面实用性技术培训,常态化培育农业实用型人才,助力农业高效节能和机械化生产,2023年以来指导服务群众3856人次。三是培育引领型人才。围绕“生态宜居、产业发展、数字化乡村、乡村建设和治理”等内容,整合研究院优质资源,组织村“两委”主要负责人、致富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家庭农场主、合作社负责人等为主的引领型人才队伍,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有效促进人员互动、知识互学、观念互通、作风互鉴。目前,全县培育农村经纪人64名、家庭农场主213家、种植大户169户、合作社272家。

三、深入“研”,转化一批科技成果。一是聚焦项目发展促转化。组织县域内企业与研究院深化合作,强化《地理标志产品质量要求——麻江蓝莓》《麻江酸食产业科技示范园》《麻江优质稻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等科技项目实施,促进关键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2023年,研究院服务企业(合作社)128家、帮助解决技术难题62项、与企业合作研发及技术成果转化项目9项、提供技术服务和项目咨询820次。二是聚焦政策扶持促转化。切实加强科技创新政策宣传解读力度,确保企业及时了解并用好用足科技惠企政策,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入实施研发投入(R&D)提升专项行动计划,加大中小企业研发费用100%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的宣贯,鼓励企业和各类主体融通创新,共同承接开展《红茶及其制备方法应用与示范》等新技术新工艺研究,成功解决黔东南夏秋茶叶下树率低等问题,进一步提升黔东南茶叶产量产值和区域公共品牌知名度影响力。2022年,全县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330万元,同比增长46.4%。三是聚焦技术交易促转化。努力拉近技术交易供求两端距离,积极深入贵州马赛马拉技术有限公司、麻江县富锌硒农业公司和贵州蓝瑞农业公司等企业开展技术合同登记指导工作,鼓励技术合同交易备案,有针对性促成供需双方签订技术合同,提升登记交易额,促进更多科技成果就地交易、就地转化、就地应用。研究院成立以来,指导完成技术合同登记51项,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3.68亿元。

四、突出“用”,建成一批示范基地。一是建成优势产业标准基地。汇聚103位专家“智囊团”力量,开展“坝上粮仓”保粮工程、“菊花品牌”提升工程、“精品果园”建设工程等推广运用,建成2.05万亩锌硒米示范种植基地、1000亩菊花产业园、2个数字化蓝莓基地和8个蓝莓标准化栽培示范园,实现3.29万人在产业链上就业增收。其中蓝梦谷蓝莓生态循环产业示范园规划面积16.67平方公里,有蓝莓基地1.35万亩,是全省重点打造的100个现代高效农业园区之一。2022年,南京农业大学帮扶麻江案例《“金菊花”造就“金银谷”》入选第三届全球减贫最佳案例。二是建成非遗产品开发基地。南京农业大学与该县传统村落河坝村签订合作协议,共建“乡村文化振兴基地”,保护和开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枫香印染”技艺。培育贵州绣娘文化有限公司,在研究院专家帮助指导下进行非遗工艺与工业技术的高效融合探索,独创“手绣数字化誊稿”等技术,相继开发“绣娘文创品”“正秀洗发水”“育家人”等非遗品牌,有效提升麻江民族文化魅力。2023年,绣娘公司获贵州省巾帼就业车间称号,研发的1500款非遗文创品,远销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和东南亚地区。三是建成“千万工程”实践基地。与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和中国名村浙江省东阳市花园村签订结对帮扶协议,由13名专家组成的“花园带富服务队”实地调研,量身制定21个村发展建议书、5个重点乡镇发展策划书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报告,先行先试探索实践浙江“千万工程”经验。2023年8月,麻江县委主要领导应邀到中央党校为来自四川、陕西、青海等省的“国能乡村顶梁柱培训班”学员讲解浙江“千万工程”麻江初步探索实践。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