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四川芦山县太平中学扶贫先扶智

时间:2020-07-28 16:13:41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

QQ截图20200728161512.jpg

“强者愈强、弱者愈弱”这是典型的“马太效应”。在教育上,也存在这样的现象:越穷的地方越难办教育,但越穷的地方越需要办教育,越不办教育就越穷。教育扶贫,在这样大环境下应运而生。我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面临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多的现状,结合当前农村实际情况,立足当前的教育教学形式,作为教育扶贫责任主体,学校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坚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扶贫先扶智”,教育就是最好的扶贫。

一、学校硬件设施过硬

学校实行全封闭式管理,是芦山县“4·20”灾后重建第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学校占地30亩,现已投资4500万元,校舍面积5495平方米。其中:教学楼1800平方米、综合楼1600平方米、学生宿舍900平方米、食堂餐厅460平方米、教师周转房735平方米;运动场地1670平方米。教学设备设施完善,现有理化生保管室和实验室各一间,微机室1间,音乐教室1间,美术教室1间,图书室1间,阅览室1间,体育器材室1间,数学保管室1间,现有8套多媒体教学系统,是一所硬件设施过硬的单设初中。

二、教育教学成绩显著

学校始终坚持以“给每个学生以希望,让每个学生都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以“教育教学是第一中心,教学质量是第一核心,提高是第一要务”为教育教学工作指导思想,不断细化强化学校各项工作,逐步实现常态化、规范化管理,教学成绩位居全县所有学校前三位,学校办学水平整体提升。其中以2018、2019两年为例:

2018年学校办学效益考核获得一等奖;教育教学管理获得一等奖;教育科研管理获得二等奖;被评为“实验教学示范校”、“校本研修示范校”、“六好基层关工委”。2019年学校办学效益考核获得一等奖(连续5年获得一等奖);教育教学管理获得一等奖;教育科研管理获得二等奖;被芦山县委、政府评为“教书育人先进集体”(全县唯一一所初中阶段学校获此殊荣)。

三、学校师资力量雄厚

学校师资力量强,教师素质过硬、教学技能过硬。学校现有教职工27人,专任教师16人,本科学历15人(其中双学位教师1人),高级教师(副教授)1人,一级教师5人,骨干教师6人。学校一直以来都致力于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多名教师在国培、干部培训等项目中取得优异成绩。2019年“国培计划”中:任飞、付宏力、王梅、曹炳艳、杜林洪5位教师被评为县级“优秀学员”,获评率高达62.5%;同时,任飞、王梅、曹炳艳3位教师被评为省级“优秀学员”。

2017—2018学年,学校教师教学成绩获优秀奖10人,教学成绩达标奖2人,教学“六认真”1人,获奖率达68.8%。2018—2019学年,学校教师教学成绩获优秀奖13人,教学成绩优秀奖10人,教学成绩达标奖3人,获奖率高达86.67%。

学校一直实行“老带新”制度,加强对年轻教师的培养,优秀教师对年轻教师进行一对一指导,毫不吝啬的探讨分享教学经验,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新教师成长。目前我校所有年轻教师都可以独当一面,成为学科中的佼佼者。

四、学生资助全面覆盖

从2017年起,我校实行全员寄宿制。我们是农村学校,大多数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相对困难,任何一笔学生资助都是对学生家庭的帮助和支持。在对学生的资助帮扶时确保“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以“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为基本目标,切实保证各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落到实处,公平、公正、合理地分配资助资源,全面落实学生资助政策,不断规范学生资助行为。在我校的不懈努力下,2020年春季,我校寄宿制贫困受资助学生103人,其中建档立卡学生17人,非建档立卡86人,均得到每人625元的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补助。

除此之外,每学期我们都会开展两次送教上门教育帮扶活动,坚持对身患残疾不能到校上课学生进行教育、谈心。从肢体残疾学生王艳到智力残疾学生王登国、董卫涛,教育、资助、帮扶,无不让老百姓切切实实感受到教育惠民政策的好处。

王艳从之前的自卑到现在的阳光,王登国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今年六月再去看望时已经不害怕我们,还能够和老师一起做手语舞。天全籍学生董卫涛是一名智力残疾并患有眼疾的学生,我们坚持以教育不分地域的原则,每学期都会对他进行送教上门活动。每一次当我们到家门口时他都会主动下楼,拿上书本开始写字学习。最近一次我们发现他已经能够自己写出名字,这是我们最大的收获。

多少个不眠不休的夜晚,多少个未能陪伴家人的双休日,我们全体教师不怕苦,不喊累,坚持站在教育扶贫第一线。教育扶贫,要的不是点上开花,而是要面上结果,全面扶贫,一个不能掉队,一个不能落下,坚持用教育的“初心”,让更多人受益,教育扶贫,我们一直在路上。(四川省芦山县太平中学校供稿)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教育扶贫、案例    

四川芦山县太平中学扶贫先扶智

时间:2020-07-28 16:13:41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

QQ截图20200728161512.jpg

“强者愈强、弱者愈弱”这是典型的“马太效应”。在教育上,也存在这样的现象:越穷的地方越难办教育,但越穷的地方越需要办教育,越不办教育就越穷。教育扶贫,在这样大环境下应运而生。我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面临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多的现状,结合当前农村实际情况,立足当前的教育教学形式,作为教育扶贫责任主体,学校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坚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扶贫先扶智”,教育就是最好的扶贫。

一、学校硬件设施过硬

学校实行全封闭式管理,是芦山县“4·20”灾后重建第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学校占地30亩,现已投资4500万元,校舍面积5495平方米。其中:教学楼1800平方米、综合楼1600平方米、学生宿舍900平方米、食堂餐厅460平方米、教师周转房735平方米;运动场地1670平方米。教学设备设施完善,现有理化生保管室和实验室各一间,微机室1间,音乐教室1间,美术教室1间,图书室1间,阅览室1间,体育器材室1间,数学保管室1间,现有8套多媒体教学系统,是一所硬件设施过硬的单设初中。

二、教育教学成绩显著

学校始终坚持以“给每个学生以希望,让每个学生都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以“教育教学是第一中心,教学质量是第一核心,提高是第一要务”为教育教学工作指导思想,不断细化强化学校各项工作,逐步实现常态化、规范化管理,教学成绩位居全县所有学校前三位,学校办学水平整体提升。其中以2018、2019两年为例:

2018年学校办学效益考核获得一等奖;教育教学管理获得一等奖;教育科研管理获得二等奖;被评为“实验教学示范校”、“校本研修示范校”、“六好基层关工委”。2019年学校办学效益考核获得一等奖(连续5年获得一等奖);教育教学管理获得一等奖;教育科研管理获得二等奖;被芦山县委、政府评为“教书育人先进集体”(全县唯一一所初中阶段学校获此殊荣)。

三、学校师资力量雄厚

学校师资力量强,教师素质过硬、教学技能过硬。学校现有教职工27人,专任教师16人,本科学历15人(其中双学位教师1人),高级教师(副教授)1人,一级教师5人,骨干教师6人。学校一直以来都致力于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多名教师在国培、干部培训等项目中取得优异成绩。2019年“国培计划”中:任飞、付宏力、王梅、曹炳艳、杜林洪5位教师被评为县级“优秀学员”,获评率高达62.5%;同时,任飞、王梅、曹炳艳3位教师被评为省级“优秀学员”。

2017—2018学年,学校教师教学成绩获优秀奖10人,教学成绩达标奖2人,教学“六认真”1人,获奖率达68.8%。2018—2019学年,学校教师教学成绩获优秀奖13人,教学成绩优秀奖10人,教学成绩达标奖3人,获奖率高达86.67%。

学校一直实行“老带新”制度,加强对年轻教师的培养,优秀教师对年轻教师进行一对一指导,毫不吝啬的探讨分享教学经验,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新教师成长。目前我校所有年轻教师都可以独当一面,成为学科中的佼佼者。

四、学生资助全面覆盖

从2017年起,我校实行全员寄宿制。我们是农村学校,大多数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相对困难,任何一笔学生资助都是对学生家庭的帮助和支持。在对学生的资助帮扶时确保“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以“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为基本目标,切实保证各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落到实处,公平、公正、合理地分配资助资源,全面落实学生资助政策,不断规范学生资助行为。在我校的不懈努力下,2020年春季,我校寄宿制贫困受资助学生103人,其中建档立卡学生17人,非建档立卡86人,均得到每人625元的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补助。

除此之外,每学期我们都会开展两次送教上门教育帮扶活动,坚持对身患残疾不能到校上课学生进行教育、谈心。从肢体残疾学生王艳到智力残疾学生王登国、董卫涛,教育、资助、帮扶,无不让老百姓切切实实感受到教育惠民政策的好处。

王艳从之前的自卑到现在的阳光,王登国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今年六月再去看望时已经不害怕我们,还能够和老师一起做手语舞。天全籍学生董卫涛是一名智力残疾并患有眼疾的学生,我们坚持以教育不分地域的原则,每学期都会对他进行送教上门活动。每一次当我们到家门口时他都会主动下楼,拿上书本开始写字学习。最近一次我们发现他已经能够自己写出名字,这是我们最大的收获。

多少个不眠不休的夜晚,多少个未能陪伴家人的双休日,我们全体教师不怕苦,不喊累,坚持站在教育扶贫第一线。教育扶贫,要的不是点上开花,而是要面上结果,全面扶贫,一个不能掉队,一个不能落下,坚持用教育的“初心”,让更多人受益,教育扶贫,我们一直在路上。(四川省芦山县太平中学校供稿)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