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南宁市:巩固成果谋振兴 乘势而上闯新路

时间:2022-07-15 21:17:10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林凡建 李嘉俐

“小暑热,果定结;小暑不热,五谷不结”一句农谚道出华夏人民在几千年的农耕文明中,注重万物之长养,向夏生长不负骄阳的质朴理念。

绿树葱茏,荷花盛开,夏夜虫鸣,处处生机盎然。“小暑”时节,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农户心里充满了对丰收的憧憬。进入乡村振兴新征程,南宁市乘势而上、接续奋斗,持续奏响兴业、民富、村美、人和的乡村振兴“奋进曲”。

一心固根守魂,聚力振兴

白云悠悠飘荡在绿茵茵的草坪上空,鸟儿在枝头欢叫,鸽子结队觅食,果农在田间辛勤劳作,游客一边品瓜果一边打卡拍照,不远处的雅致“四合院”里,几位学生正埋头作画。来到江南区四季那廊生态园,时间仿佛慢了下来,颇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意。

四季那廊生态园位于江南区江西镇那廊村,面积1300多亩,种植的水果品种多达20种,同时还设置了休闲研学、农田采摘、户外写生、农家乐等项目,成功实现一年四季有果摘,一年四季有景看,一年四季农民有钱赚,成功打造乡村振兴“江南模板”。

“春有桑葚、枇杷、青枣;夏有西瓜、杨梅、荔枝、葡萄;秋有芒果、柚子;冬有沃柑、皇帝柑、砂糖橘、草莓,游客来到这里四季都有水果采摘。”四季那廊董事长陈满球说,“离开城市到农村创业前我就意识到,把“农业+旅游+订单”做起来才能解决农业赚钱的问题,健康、休闲是人们今后的消费方向,事实证明,这条路子我走对了。”

近年来,四季那廊生态园积极抢抓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好机遇,秉持“勇于创造,敢为人先”的南泥湾精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铸就了以“果子红、市场红、精神红”“三红”为内涵的“那廊红”品质,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四季那廊生态园通过‘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的模式每年吸引游客约20万人,产值近1500万元,为周边农户提供50多个工作岗位,临时就业岗位最多时近200个,实现周边农户“家门口就业,收入稳定”的新愿景,务工村民每人年均收入约3.2万元。四季那廊生态园乘互联网之翼,链接乡村数据化,借助电商平台进行销售,每年销售沃甘至少150万斤,凤梨120万斤,农产品销售年产值高达上千万元。真正做到了绿地生“金”。

微信图片_20220715211850.png

江西镇四季那廊。 邓国华/摄

在这里,不仅能品尝香甜饱满的瓜果,吃上健康的绿色蔬菜,还能住上功能完备的别致四合院;在3万平方米的休闲草坪和拓展区上或写生、或野餐、或烧烤、或游戏;到采摘园体验摘果乐趣,到垂钓场感受钓鱼闲情,到CS真人野战场上寻求刺激......

“四合院的床位经常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先到先得。”陈满球说,“四季那廊自建园以来,一直注重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这是我们企业竞争的核心。我们积极与各大科学院校合作,研发新的果蔬品种,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带动周边农户致富,成为院企合作的榜样。未来,我们会继续把企业做大做强!”

产业兴旺为乡村振兴“塑型”的同时,“铸魂”工程同样不能落下。

广西土地改革历史博物馆坐落于南宁市江南区江西镇锦江村的一个自然村屯——麻子畲坡。麻子畲位于邕江上游老口渡口南岸,距南宁市区约20公里。

锦江村建村已有两百多年历史,村中遍布古树名木,青砖民宅古朴典雅,是壮族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美丽的南方》的诞生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词作者田汉及其夫人安娥、中国最有影响力诗人之一艾青、著名作家陆地......10余位中国文化名人曾在村中生活、工作长达半年之久,这里记载了中国土改的历史风云和众多中国文化名人的美丽传奇故事。

“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让文物古迹活出精气神来,赓续并壮大城市的文脉,擦亮的是城市的旅游特色和文化品牌。

麻子畲坡坡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古村落保护、乡村旅游等工作,努力打造宜居、休闲、旅游融合发展的美丽乡村。当地政府筹集资金1000多万,大力修建进村大门、村主干道、景区停车场、村民活动室、宅间道路、“四小”、安装太阳能路灯以及污水处理站等基础设施;修缮和保护村内旧房子及土改旧址;对主干道14栋民房进行外立面改造;对坡内无害化厕所整洁厨房进行全覆盖。该坡村屯环境、基础设施、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与提升。

微信图片_20220715211904.png

江南区建成广西首个土地改革历史博物馆。 邓国华/摄

“大家好,我叫覃芳,下面由我带领大家来了解广西土地改革的历史进程......”博物馆讲解员覃芳原本从事列车员工作,听闻老家博物馆急聘讲解员,她毫不犹豫辞掉原本的工作,选择回乡发展,通过自身努力,成功应聘到这个岗位。

“我从小就喜欢听村里的老人讲我们村的历史故事,特别是安娥老师曾经在我们村帮助村民接生的事迹让我记忆深刻,我要回乡驻守,积极传承和弘扬优秀的历史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些珍贵的历史。”覃芳激动地告诉记者,“父母年纪也大了,实现家门口就业对我的生活和工作十分便利,很感谢政府给予我的这个机会。博物馆的不远处就是美丽南方的景点,欢迎各地朋友来我们美丽的麻子畲坡游玩!”

麻子畲坡先后被评为江南区生态文明村、江南区村屯绿化示范村、南宁市民俗民居示范村屯、自治区历史文化名村,被列入广西传统村落名录。

一朵花盛开,成就一座城

“茉莉甚广,有以之编篱者,四时常花。”早在明朝,就有记载关于横州市茉莉花的种植历史。全国19.36万亩的茉莉花有12.5万亩产自横州,横州也因“全球十朵茉莉花,六朵出自横州市”而闻名。

2021年,横州茉莉花和横州茉莉花茶综合品牌价值达215.3亿元,是广西最具价值的农产品品牌。

微信图片_20220715211918.png

横州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黄汝德/摄

茉莉“花海”沁人心脾,满载希望的小白花尽情绽放,横州以茉莉花为“笔”,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一朵白云遮挡住炎炎烈日,在连片的茉莉花田里,农户“全副武装”正弯腰采花,这朵“幸福花”又名“致富花”。

“现在茉莉花的市场价12元至20元不等,我们昨天摘了30多斤,从早到晚都在忙活,摘完后拿到茉莉花交易市场去卖。”石井村村民雷文娟在中华茉莉园采摘时说,她的孩子放暑假也前来帮忙。

“我们石井村以党建为引领,帮助农户走上致富路。2019年联合16个行政村通过“抱团发展”的模式,建设茉莉花交易市场,2020年市场交易金额达79万元,2021年是100万元,截至目前收益达124万元,增势良好。”石井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蔡万洪说。

此外,石井村今年成立横州市首家村级公司——广西石井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培育本土农民施工队、职业经理人团队,“公司化”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为防止返贫起到积极作用,成立至今吸收农村低收入人口劳动力(包括脱贫户和监测户)用工510多人次,用工150元一天起,月均收入最高达3500元,老百姓日子越过越好。

党旗飘扬的地方遍布了横州人民为振兴乡村闯新路的足迹。

走进广西莉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一股扑鼻的清香令人陶醉,别致的盆栽整齐地摆放在架子上,让人不禁驻足。

“我21岁随叔叔走南闯北学做茉莉花生意,在北方考察市场时,发现茉莉花小盆景很热卖,就萌生发展茉莉花盆栽产业的想法,回乡后创办了这家公司。”回忆起自己的创业经历,如今已荣获南宁市优秀共产党员的闭东海激动地说道,“我要让各地朋友在家也能闻到横州市的茉莉花香,为壮大村集体经济而不懈奋斗。”

据闭东海介绍,他将用100亩新地再次培育新品种,不断改良的茉莉花品种花期更长、观赏价值更高。他计划5年内在全国一半以上的省会城市建立横州茉莉花盆景销售网点,充分整合资源,用心做好农户致富经营技能培训,将直播带货做大做强;育苗基地扩大到500亩,带动500户农户种植茉莉花盆景,年销售量达200万盆以上,年销售额2000万元以上,把这盆茉莉花“小盆景”做成“大产业”,变成农村脱贫致富的好风景。

不一样的“花农”闭东海,自己先富而带动后富。他以合作社方式在那阳镇上茶村与邻近的3个村共建50亩茉莉花盆景培育示范基地,吸纳了43户社员,与2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了长期的产业帮扶协议,带动了周边花农5000人共同致富,成为了县、镇闻名的“优秀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

微信图片_20220715211938.png

校椅镇榃汶村茉莉花盆栽蔬菜育苗扶贫示范园。

据统计,截止2021年,横州市茉莉花盆栽总规模达2500亩约1600万盆,产值达9600万元以上。

茉莉小盆景从“土货”变成“网红”农产品,这道脱贫致富的靓丽风景线背后,是盆栽产业创始人闭东海秉持上下求索、奋勇当先的拼搏精神,带领农户闯出致富新天地的结果。

一步一脚印,绘就新图景

沿着干净整洁的柏油路驾车驶进隆安县农民工创业园,走进扶贫车间兴富制衣厂,只见工人们娴熟地将一块块布料缝制成一件件衣服,旁边的蓝色塑料箱不一会儿便装满了成衣。

“我以前跟爱人外出打工,小孩留给家人照顾,但我心里一直牵挂着老人孩子,如今实现家门口就业,每个月赚3000至4000左右,还有每月180元的餐补和交通补贴,收入稳定,生活条件改善了不少。”李秋美开心地告诉记者,“新手上岗会培训半年左右,园区还会有专车接送劳动力不便的工作人员到基地工作,待遇很好。”

广西兴富制衣有限公司是隆安县近年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和自治区统战部为隆安县脱贫攻坚,经济发展而努力招商引资的成果之一。项目落户隆安县农民工创业园,为解决易地扶贫搬迁震东集中安置区群众就业,促进隆安县产城融合,推进隆安工业和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蓝天、白云、青山、绿树与一幢幢错落有致的安置楼房相互映衬,道路干净整洁,附近幼儿园的孩子在打闹嬉戏,三三两两的老人坐在椅子上悠闲地聊天......走进易地扶贫搬迁震东集中安置区,让人眼前一亮。

“那桐东大梅桂基地招香蕉套袋工20人,个人计件0.4元一个,绑绳15人,计时110元一天;那桐飞腾基地招除草工计时110元一天......”在社区大门右手边的“小梁送工”就业服务站,一块写着每日招工信息的白板引人注目。

原来,为更好地引导搬迁劳动力就业,震东社区以党建为引领,创新打造了‘企业派单、居民点单、社区送单’的‘小梁送工’公共就业服务品牌,工作人员搜集县内各家企业、农业基地的用工需求,以宣传栏公告、业主群通知等方式传播招工信息,根据安置区居民线上线下报名情况对接好县人社局、汽车总站,并安排好车辆,于次日“点对点”接送务工群众进行务工,全年可提供150-400个工作岗位,目前已有30多家用工企业、农业基地与震东社区签订用工合作协议,企业“派单”量不断增加,旺季时用工超1000人,切实有效地满足搬迁群众就业需求。

震东社区党委书记何为笑着说,“服务站的这张大桌被称为隆安县“最贵”的桌子,每天傍晚六点到七点左右,工人们就在这结清工钱。”

截至2022年6月底,震东社区已先后成立建筑零工组、火龙果基地组、柑果基地组、水果包装组、水果加工组等8个“专业型务工团队”,累计送工744批次5.84万人次,帮助搬迁务工居民平均日增收100-300元,累计总收入近800万元。

看到群众一张张幸福的笑脸,我们深刻感受到隆安县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开辟新径、笃行不怠的冲劲和干劲。

2020年我国彻底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实现千年梦想。但是,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南宁市深刻认识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一场接力跑,唯有干在实处、干字当头、实字为先,以实干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李彬彬
标签乡村发展    

南宁市:巩固成果谋振兴 乘势而上闯新路

时间:2022-07-15 21:17:10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林凡建 李嘉俐

“小暑热,果定结;小暑不热,五谷不结”一句农谚道出华夏人民在几千年的农耕文明中,注重万物之长养,向夏生长不负骄阳的质朴理念。

绿树葱茏,荷花盛开,夏夜虫鸣,处处生机盎然。“小暑”时节,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农户心里充满了对丰收的憧憬。进入乡村振兴新征程,南宁市乘势而上、接续奋斗,持续奏响兴业、民富、村美、人和的乡村振兴“奋进曲”。

一心固根守魂,聚力振兴

白云悠悠飘荡在绿茵茵的草坪上空,鸟儿在枝头欢叫,鸽子结队觅食,果农在田间辛勤劳作,游客一边品瓜果一边打卡拍照,不远处的雅致“四合院”里,几位学生正埋头作画。来到江南区四季那廊生态园,时间仿佛慢了下来,颇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意。

四季那廊生态园位于江南区江西镇那廊村,面积1300多亩,种植的水果品种多达20种,同时还设置了休闲研学、农田采摘、户外写生、农家乐等项目,成功实现一年四季有果摘,一年四季有景看,一年四季农民有钱赚,成功打造乡村振兴“江南模板”。

“春有桑葚、枇杷、青枣;夏有西瓜、杨梅、荔枝、葡萄;秋有芒果、柚子;冬有沃柑、皇帝柑、砂糖橘、草莓,游客来到这里四季都有水果采摘。”四季那廊董事长陈满球说,“离开城市到农村创业前我就意识到,把“农业+旅游+订单”做起来才能解决农业赚钱的问题,健康、休闲是人们今后的消费方向,事实证明,这条路子我走对了。”

近年来,四季那廊生态园积极抢抓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好机遇,秉持“勇于创造,敢为人先”的南泥湾精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铸就了以“果子红、市场红、精神红”“三红”为内涵的“那廊红”品质,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四季那廊生态园通过‘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的模式每年吸引游客约20万人,产值近1500万元,为周边农户提供50多个工作岗位,临时就业岗位最多时近200个,实现周边农户“家门口就业,收入稳定”的新愿景,务工村民每人年均收入约3.2万元。四季那廊生态园乘互联网之翼,链接乡村数据化,借助电商平台进行销售,每年销售沃甘至少150万斤,凤梨120万斤,农产品销售年产值高达上千万元。真正做到了绿地生“金”。

微信图片_20220715211850.png

江西镇四季那廊。 邓国华/摄

在这里,不仅能品尝香甜饱满的瓜果,吃上健康的绿色蔬菜,还能住上功能完备的别致四合院;在3万平方米的休闲草坪和拓展区上或写生、或野餐、或烧烤、或游戏;到采摘园体验摘果乐趣,到垂钓场感受钓鱼闲情,到CS真人野战场上寻求刺激......

“四合院的床位经常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先到先得。”陈满球说,“四季那廊自建园以来,一直注重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这是我们企业竞争的核心。我们积极与各大科学院校合作,研发新的果蔬品种,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带动周边农户致富,成为院企合作的榜样。未来,我们会继续把企业做大做强!”

产业兴旺为乡村振兴“塑型”的同时,“铸魂”工程同样不能落下。

广西土地改革历史博物馆坐落于南宁市江南区江西镇锦江村的一个自然村屯——麻子畲坡。麻子畲位于邕江上游老口渡口南岸,距南宁市区约20公里。

锦江村建村已有两百多年历史,村中遍布古树名木,青砖民宅古朴典雅,是壮族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美丽的南方》的诞生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词作者田汉及其夫人安娥、中国最有影响力诗人之一艾青、著名作家陆地......10余位中国文化名人曾在村中生活、工作长达半年之久,这里记载了中国土改的历史风云和众多中国文化名人的美丽传奇故事。

“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让文物古迹活出精气神来,赓续并壮大城市的文脉,擦亮的是城市的旅游特色和文化品牌。

麻子畲坡坡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古村落保护、乡村旅游等工作,努力打造宜居、休闲、旅游融合发展的美丽乡村。当地政府筹集资金1000多万,大力修建进村大门、村主干道、景区停车场、村民活动室、宅间道路、“四小”、安装太阳能路灯以及污水处理站等基础设施;修缮和保护村内旧房子及土改旧址;对主干道14栋民房进行外立面改造;对坡内无害化厕所整洁厨房进行全覆盖。该坡村屯环境、基础设施、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与提升。

微信图片_20220715211904.png

江南区建成广西首个土地改革历史博物馆。 邓国华/摄

“大家好,我叫覃芳,下面由我带领大家来了解广西土地改革的历史进程......”博物馆讲解员覃芳原本从事列车员工作,听闻老家博物馆急聘讲解员,她毫不犹豫辞掉原本的工作,选择回乡发展,通过自身努力,成功应聘到这个岗位。

“我从小就喜欢听村里的老人讲我们村的历史故事,特别是安娥老师曾经在我们村帮助村民接生的事迹让我记忆深刻,我要回乡驻守,积极传承和弘扬优秀的历史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些珍贵的历史。”覃芳激动地告诉记者,“父母年纪也大了,实现家门口就业对我的生活和工作十分便利,很感谢政府给予我的这个机会。博物馆的不远处就是美丽南方的景点,欢迎各地朋友来我们美丽的麻子畲坡游玩!”

麻子畲坡先后被评为江南区生态文明村、江南区村屯绿化示范村、南宁市民俗民居示范村屯、自治区历史文化名村,被列入广西传统村落名录。

一朵花盛开,成就一座城

“茉莉甚广,有以之编篱者,四时常花。”早在明朝,就有记载关于横州市茉莉花的种植历史。全国19.36万亩的茉莉花有12.5万亩产自横州,横州也因“全球十朵茉莉花,六朵出自横州市”而闻名。

2021年,横州茉莉花和横州茉莉花茶综合品牌价值达215.3亿元,是广西最具价值的农产品品牌。

微信图片_20220715211918.png

横州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黄汝德/摄

茉莉“花海”沁人心脾,满载希望的小白花尽情绽放,横州以茉莉花为“笔”,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一朵白云遮挡住炎炎烈日,在连片的茉莉花田里,农户“全副武装”正弯腰采花,这朵“幸福花”又名“致富花”。

“现在茉莉花的市场价12元至20元不等,我们昨天摘了30多斤,从早到晚都在忙活,摘完后拿到茉莉花交易市场去卖。”石井村村民雷文娟在中华茉莉园采摘时说,她的孩子放暑假也前来帮忙。

“我们石井村以党建为引领,帮助农户走上致富路。2019年联合16个行政村通过“抱团发展”的模式,建设茉莉花交易市场,2020年市场交易金额达79万元,2021年是100万元,截至目前收益达124万元,增势良好。”石井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蔡万洪说。

此外,石井村今年成立横州市首家村级公司——广西石井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培育本土农民施工队、职业经理人团队,“公司化”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为防止返贫起到积极作用,成立至今吸收农村低收入人口劳动力(包括脱贫户和监测户)用工510多人次,用工150元一天起,月均收入最高达3500元,老百姓日子越过越好。

党旗飘扬的地方遍布了横州人民为振兴乡村闯新路的足迹。

走进广西莉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一股扑鼻的清香令人陶醉,别致的盆栽整齐地摆放在架子上,让人不禁驻足。

“我21岁随叔叔走南闯北学做茉莉花生意,在北方考察市场时,发现茉莉花小盆景很热卖,就萌生发展茉莉花盆栽产业的想法,回乡后创办了这家公司。”回忆起自己的创业经历,如今已荣获南宁市优秀共产党员的闭东海激动地说道,“我要让各地朋友在家也能闻到横州市的茉莉花香,为壮大村集体经济而不懈奋斗。”

据闭东海介绍,他将用100亩新地再次培育新品种,不断改良的茉莉花品种花期更长、观赏价值更高。他计划5年内在全国一半以上的省会城市建立横州茉莉花盆景销售网点,充分整合资源,用心做好农户致富经营技能培训,将直播带货做大做强;育苗基地扩大到500亩,带动500户农户种植茉莉花盆景,年销售量达200万盆以上,年销售额2000万元以上,把这盆茉莉花“小盆景”做成“大产业”,变成农村脱贫致富的好风景。

不一样的“花农”闭东海,自己先富而带动后富。他以合作社方式在那阳镇上茶村与邻近的3个村共建50亩茉莉花盆景培育示范基地,吸纳了43户社员,与2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了长期的产业帮扶协议,带动了周边花农5000人共同致富,成为了县、镇闻名的“优秀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

微信图片_20220715211938.png

校椅镇榃汶村茉莉花盆栽蔬菜育苗扶贫示范园。

据统计,截止2021年,横州市茉莉花盆栽总规模达2500亩约1600万盆,产值达9600万元以上。

茉莉小盆景从“土货”变成“网红”农产品,这道脱贫致富的靓丽风景线背后,是盆栽产业创始人闭东海秉持上下求索、奋勇当先的拼搏精神,带领农户闯出致富新天地的结果。

一步一脚印,绘就新图景

沿着干净整洁的柏油路驾车驶进隆安县农民工创业园,走进扶贫车间兴富制衣厂,只见工人们娴熟地将一块块布料缝制成一件件衣服,旁边的蓝色塑料箱不一会儿便装满了成衣。

“我以前跟爱人外出打工,小孩留给家人照顾,但我心里一直牵挂着老人孩子,如今实现家门口就业,每个月赚3000至4000左右,还有每月180元的餐补和交通补贴,收入稳定,生活条件改善了不少。”李秋美开心地告诉记者,“新手上岗会培训半年左右,园区还会有专车接送劳动力不便的工作人员到基地工作,待遇很好。”

广西兴富制衣有限公司是隆安县近年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和自治区统战部为隆安县脱贫攻坚,经济发展而努力招商引资的成果之一。项目落户隆安县农民工创业园,为解决易地扶贫搬迁震东集中安置区群众就业,促进隆安县产城融合,推进隆安工业和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蓝天、白云、青山、绿树与一幢幢错落有致的安置楼房相互映衬,道路干净整洁,附近幼儿园的孩子在打闹嬉戏,三三两两的老人坐在椅子上悠闲地聊天......走进易地扶贫搬迁震东集中安置区,让人眼前一亮。

“那桐东大梅桂基地招香蕉套袋工20人,个人计件0.4元一个,绑绳15人,计时110元一天;那桐飞腾基地招除草工计时110元一天......”在社区大门右手边的“小梁送工”就业服务站,一块写着每日招工信息的白板引人注目。

原来,为更好地引导搬迁劳动力就业,震东社区以党建为引领,创新打造了‘企业派单、居民点单、社区送单’的‘小梁送工’公共就业服务品牌,工作人员搜集县内各家企业、农业基地的用工需求,以宣传栏公告、业主群通知等方式传播招工信息,根据安置区居民线上线下报名情况对接好县人社局、汽车总站,并安排好车辆,于次日“点对点”接送务工群众进行务工,全年可提供150-400个工作岗位,目前已有30多家用工企业、农业基地与震东社区签订用工合作协议,企业“派单”量不断增加,旺季时用工超1000人,切实有效地满足搬迁群众就业需求。

震东社区党委书记何为笑着说,“服务站的这张大桌被称为隆安县“最贵”的桌子,每天傍晚六点到七点左右,工人们就在这结清工钱。”

截至2022年6月底,震东社区已先后成立建筑零工组、火龙果基地组、柑果基地组、水果包装组、水果加工组等8个“专业型务工团队”,累计送工744批次5.84万人次,帮助搬迁务工居民平均日增收100-300元,累计总收入近800万元。

看到群众一张张幸福的笑脸,我们深刻感受到隆安县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开辟新径、笃行不怠的冲劲和干劲。

2020年我国彻底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实现千年梦想。但是,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南宁市深刻认识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一场接力跑,唯有干在实处、干字当头、实字为先,以实干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李彬彬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