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四川三台: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时间:2022-07-27 17:04:45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最关键、最基础的因素,抓人才就是抓发展。  

一直以来,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纵深推进人才强县战略,加速集聚创新驱动要素,着力构建系统完整的人才制度体系,深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释放“人才红利”,不断集聚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动能,积极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实现了“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坚持高位推动 着力构筑“大人才”工作格局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基于这样的清醒认识,三台县牢牢把握党管人才原则,全方位加强组织领导,推进顶层设计,构建起与三台县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  

全面建立“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工作格局。三台县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定期议才”制度,强势推动全县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大人才”工作格局。  

加速构建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体系。三台县在规划和政策制定上牢固树立人才优先发展理念,近期制定出台“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及5类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规划;出台了《关于深入实施“梓州英才计划”支撑引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并细化制定《三台县柔性引进人才认定支持办法》《三台县新型研发机构奖励实施办法》等13个具体操作细则,全面构建起“1+13”政策体系,“赋能、添翼、暖心”三大计划更加有力支撑“成长舞台、爱才三台”品牌。  

640.jpg

美丽三台

千方百计保障人才资金投入。从2016年起,三台县财政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近5年县本级和争取上级人才投入上千万元。为保障“人才新政”有效实施,从2022年起县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按2000万元/年预算,并建立稳定增长机制。  

连续多年的“爱才”之情、“聚才”之策,已化作人才队伍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成果。截至2021年底,三台县人才总量突破10万人,其中技能人才总量达5万人、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1.4万人。  

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全国唯一创建两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县、全国生猪全产业链典型县……一张张靓丽“名片”相继落户三台县,人才支撑和创新驱动让三台县高质量发展“成色十足”。

立足县情实际 走产才深度融合发展之路

“坚定不移走基于农业优势和人口红利的工业强县之路”,这是三台县发展经验的总结,更是人才工作的指向。近年来,三台县坚持项目与人才共引、平台与人才共抓、企业与人才共育,变人口资源为人才资本,不仅实现了绵阳市占比最多的贫困村、贫困人口高质量脱贫,且创造了“走在全市县域经济第一方阵,领跑全省农产品主产区县”的发展成果。立足新发展阶段,三台县紧扣责任使命所系、发展全局所需,正加速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种业创新小高地和乡村人才优选地。  

三台县是劳务输出大县,常年外出农民工51万余人,有农民工党员5500多名。为深挖“在外人才富矿”,三台县通过出台政策、整合项目,厚植乡情、链式培养等举措,近3年累计回引优秀农民工1.2万余名,培养致富带头人8600余人、发展优秀农民工党员630人、培养农民工村级后备干部1513名,其中1020人当选村常职干部。  

如何培育用好本土人才?三台县针对生猪、麦冬、藤椒出台“一品一支”产业人才支持措施;针对基层学校、卫生机构“留人难”的问题,出台“县管校用”“县管乡用”政策;连续15年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毕业学员2224人;大力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认证高素质农民1343名;在绵阳市率先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分类认定评价,系统构建激励政策。  

立足麦冬、生猪产业优势,三台县着力推进产才融合。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大学药学院等近10所科研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组建四川省麦冬产业技术研究院;与四川农业大学团队合作共建生猪种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起点建设国家区域生猪种业创新中心,打造全国生猪种业高端人才引领区,推动自主川系种猪品牌打造,着力攻克生猪育种“卡脖子”难题。  

640 (1).jpg

三台县立足麦冬产业优势,开展麦冬产业技术研究。 

围绕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的融合发展,三台县先后与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1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累计建成1个省级博士后创新实验基地,两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021年,三台工业园区成功获批“省级院士(专家)产业园”。  

同时,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机遇,三台县主动向毗邻的射洪、大英、中江等县市区发出“人才协同之约”。2020年,“两江”(涪江、郪江流域)“四地”(三台、射洪、大英、中江)签订人才协同发展战略框架协议。2021年,三台、大英、射洪联合举办了“人才招聘空中宣讲会”,射洪、三台率先就“英才卡”互通互认开展探索。在四地紧密协作下,“全省首个流域人才合作范例”正不断走深走实。

用心用情爱才 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

“要像尊重科学家一样尊重企业家”,三台县委主要负责人多次在会议上强调。发自内心敬重人才,用心用情关爱人才,三台县说到做到。  

为加强人才联系服务,三台县自2018年起,建立县级领导干部联系服务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机制,累计走访慰问优秀人才1000余次。在绵阳市率先发起成立乡村人才振兴促进会,一年来开展政策咨询宣传、创业培训等活动10余场,成功承办了全县首届乡村振兴人才创新创业大赛。  

为增强人才的荣誉感、获得感,三台县以“人才强县·智开新局”主题宣传活动为总揽,开通了“爱才三台”微信公众号,开办了《三台人才专报》,启动了《当代梓州英才风采录》编撰工作,孙松国、杜志华等一大批人才典型被市以上主流媒体报道,营造了全社会爱才敬才的浓厚氛围。  

为激发和释放人才活力,三台县研究制定《2022年全县人才引领创新发展10件实事实施方案》,将强化人才引领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一体推进,以“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思路,推动人才引领创新发展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该方案包括集中招引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1000名,实施专业型干部人才“强翼计划”。2022年,从企事业单位中遴选一批优秀高层次人才纳入后备干部库予以重点培养,选派一批经济、金融等专业优秀年轻干部到国有企业锻炼,适时推进人才跨部门、跨行业、跨身份流动。打造全国生猪种业高端人才引领区,与四川种业集团及国内知名科研院校合作共建生猪种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起点打造国家区域生猪种业创新中心,为绵阳建设全国种业强市提供重要支撑。  

探索建立生猪种业专用“人才编制池”,按照“专编专用、动态管理、循环使用”原则,保障企业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建设国家油菜种业协调发展科创中心,支持招引一批油菜种业高端人才。设立麦冬产业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麦冬龙头企业引进培育科研、管理等方面人才,组建“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新型研发平台。  

“张榜纳贤”助力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发展,支持一批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公开“张榜纳贤”,引进培养一批资产经营合伙人、产业发展带头人、科技兴农引路人等,通过创办企业、技术入股等个性化模式与招募村合作,促进当地村民致富和村集体增收。  

实施导师帮带乡土人才“千人计划”,从全县“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中选拔人才组建“乡村振兴帮带导师团”,计划5年内结对帮带创新创业人才1000名。“校政企”联合筹办乡村振兴人才学院,创新打造乡村振兴高端智库、产才融合创新高地、“政校企”合作育才典范,塑造川中一流育才品牌。  

2022年,依托三台县委党校启动打造1个主阵地,打造2—3个实训基地,拟教育培训人才3000人次左右。面向县内企业征集技术攻关、成果转化需求项目,支持科技项目公开发布“榜单”,广邀人才团队“揭榜挂帅”。对成功揭榜的项目,纳入产业扶持资金、科技人才项目叠加支持。  

实施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安居工程”,选择功能完善、交通便利、环境优良的地段,规划新建(改建)人才公寓(人才驿站)500套。2022年,确保100套人才公寓(人才驿站)达到拎包入住条件,面向优秀人才提供。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标签乡村发展    

四川三台: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时间:2022-07-27 17:04:45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最关键、最基础的因素,抓人才就是抓发展。  

一直以来,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纵深推进人才强县战略,加速集聚创新驱动要素,着力构建系统完整的人才制度体系,深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释放“人才红利”,不断集聚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动能,积极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实现了“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坚持高位推动 着力构筑“大人才”工作格局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基于这样的清醒认识,三台县牢牢把握党管人才原则,全方位加强组织领导,推进顶层设计,构建起与三台县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  

全面建立“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工作格局。三台县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定期议才”制度,强势推动全县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大人才”工作格局。  

加速构建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体系。三台县在规划和政策制定上牢固树立人才优先发展理念,近期制定出台“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及5类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规划;出台了《关于深入实施“梓州英才计划”支撑引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并细化制定《三台县柔性引进人才认定支持办法》《三台县新型研发机构奖励实施办法》等13个具体操作细则,全面构建起“1+13”政策体系,“赋能、添翼、暖心”三大计划更加有力支撑“成长舞台、爱才三台”品牌。  

640.jpg

美丽三台

千方百计保障人才资金投入。从2016年起,三台县财政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近5年县本级和争取上级人才投入上千万元。为保障“人才新政”有效实施,从2022年起县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按2000万元/年预算,并建立稳定增长机制。  

连续多年的“爱才”之情、“聚才”之策,已化作人才队伍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成果。截至2021年底,三台县人才总量突破10万人,其中技能人才总量达5万人、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1.4万人。  

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全国唯一创建两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县、全国生猪全产业链典型县……一张张靓丽“名片”相继落户三台县,人才支撑和创新驱动让三台县高质量发展“成色十足”。

立足县情实际 走产才深度融合发展之路

“坚定不移走基于农业优势和人口红利的工业强县之路”,这是三台县发展经验的总结,更是人才工作的指向。近年来,三台县坚持项目与人才共引、平台与人才共抓、企业与人才共育,变人口资源为人才资本,不仅实现了绵阳市占比最多的贫困村、贫困人口高质量脱贫,且创造了“走在全市县域经济第一方阵,领跑全省农产品主产区县”的发展成果。立足新发展阶段,三台县紧扣责任使命所系、发展全局所需,正加速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种业创新小高地和乡村人才优选地。  

三台县是劳务输出大县,常年外出农民工51万余人,有农民工党员5500多名。为深挖“在外人才富矿”,三台县通过出台政策、整合项目,厚植乡情、链式培养等举措,近3年累计回引优秀农民工1.2万余名,培养致富带头人8600余人、发展优秀农民工党员630人、培养农民工村级后备干部1513名,其中1020人当选村常职干部。  

如何培育用好本土人才?三台县针对生猪、麦冬、藤椒出台“一品一支”产业人才支持措施;针对基层学校、卫生机构“留人难”的问题,出台“县管校用”“县管乡用”政策;连续15年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毕业学员2224人;大力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认证高素质农民1343名;在绵阳市率先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分类认定评价,系统构建激励政策。  

立足麦冬、生猪产业优势,三台县着力推进产才融合。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大学药学院等近10所科研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组建四川省麦冬产业技术研究院;与四川农业大学团队合作共建生猪种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起点建设国家区域生猪种业创新中心,打造全国生猪种业高端人才引领区,推动自主川系种猪品牌打造,着力攻克生猪育种“卡脖子”难题。  

640 (1).jpg

三台县立足麦冬产业优势,开展麦冬产业技术研究。 

围绕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的融合发展,三台县先后与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1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累计建成1个省级博士后创新实验基地,两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021年,三台工业园区成功获批“省级院士(专家)产业园”。  

同时,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机遇,三台县主动向毗邻的射洪、大英、中江等县市区发出“人才协同之约”。2020年,“两江”(涪江、郪江流域)“四地”(三台、射洪、大英、中江)签订人才协同发展战略框架协议。2021年,三台、大英、射洪联合举办了“人才招聘空中宣讲会”,射洪、三台率先就“英才卡”互通互认开展探索。在四地紧密协作下,“全省首个流域人才合作范例”正不断走深走实。

用心用情爱才 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

“要像尊重科学家一样尊重企业家”,三台县委主要负责人多次在会议上强调。发自内心敬重人才,用心用情关爱人才,三台县说到做到。  

为加强人才联系服务,三台县自2018年起,建立县级领导干部联系服务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机制,累计走访慰问优秀人才1000余次。在绵阳市率先发起成立乡村人才振兴促进会,一年来开展政策咨询宣传、创业培训等活动10余场,成功承办了全县首届乡村振兴人才创新创业大赛。  

为增强人才的荣誉感、获得感,三台县以“人才强县·智开新局”主题宣传活动为总揽,开通了“爱才三台”微信公众号,开办了《三台人才专报》,启动了《当代梓州英才风采录》编撰工作,孙松国、杜志华等一大批人才典型被市以上主流媒体报道,营造了全社会爱才敬才的浓厚氛围。  

为激发和释放人才活力,三台县研究制定《2022年全县人才引领创新发展10件实事实施方案》,将强化人才引领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一体推进,以“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思路,推动人才引领创新发展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该方案包括集中招引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1000名,实施专业型干部人才“强翼计划”。2022年,从企事业单位中遴选一批优秀高层次人才纳入后备干部库予以重点培养,选派一批经济、金融等专业优秀年轻干部到国有企业锻炼,适时推进人才跨部门、跨行业、跨身份流动。打造全国生猪种业高端人才引领区,与四川种业集团及国内知名科研院校合作共建生猪种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起点打造国家区域生猪种业创新中心,为绵阳建设全国种业强市提供重要支撑。  

探索建立生猪种业专用“人才编制池”,按照“专编专用、动态管理、循环使用”原则,保障企业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建设国家油菜种业协调发展科创中心,支持招引一批油菜种业高端人才。设立麦冬产业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麦冬龙头企业引进培育科研、管理等方面人才,组建“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新型研发平台。  

“张榜纳贤”助力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发展,支持一批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公开“张榜纳贤”,引进培养一批资产经营合伙人、产业发展带头人、科技兴农引路人等,通过创办企业、技术入股等个性化模式与招募村合作,促进当地村民致富和村集体增收。  

实施导师帮带乡土人才“千人计划”,从全县“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中选拔人才组建“乡村振兴帮带导师团”,计划5年内结对帮带创新创业人才1000名。“校政企”联合筹办乡村振兴人才学院,创新打造乡村振兴高端智库、产才融合创新高地、“政校企”合作育才典范,塑造川中一流育才品牌。  

2022年,依托三台县委党校启动打造1个主阵地,打造2—3个实训基地,拟教育培训人才3000人次左右。面向县内企业征集技术攻关、成果转化需求项目,支持科技项目公开发布“榜单”,广邀人才团队“揭榜挂帅”。对成功揭榜的项目,纳入产业扶持资金、科技人才项目叠加支持。  

实施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安居工程”,选择功能完善、交通便利、环境优良的地段,规划新建(改建)人才公寓(人才驿站)500套。2022年,确保100套人才公寓(人才驿站)达到拎包入住条件,面向优秀人才提供。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