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多措并举 建设民富疆稳的新沧源

时间:2022-09-23 10:28:51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 蒋泓峰 崔焕兴

“十四五”时期,是沧源佤族自治县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分水岭”。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始终坚持以“全域旅游”为总抓手,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生态文明、沿边开发开放、社会民生事业和边疆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加快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发展。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成;基本实现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建成法治沧源,平安沧源建设达到更高水平;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的典范,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建设走在全国前列,高层次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全面形成;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明显成效,各族群众生活更加美好。为此,笔者带着广大读者所关心的一些重要问题,采访了中共沧源佤族自治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戈正旗县长。

 _MG_4278.JPG

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

笔者:请您先介绍一下全县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的相关背景情况。

戈正旗:沧源虽然脱贫了,但边境一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等方面基础薄弱,23个沿边行政村(社区)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前沿阵地。2021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我县边境村老支书们的重要回信,11月省委、省政府在沧源召开的云南省边境小康示范村建设情况总结暨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启动会,为沧源指出了有效促进沿边地区发展、破解边境地区发展难题的有效方法,就是加快建设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好美丽家园。

近年来,我们通过加强领导、明确职责、整合资源、积极调动群众主观能动性,形成政府主导、政策激励、群众参与的机制,打造了睦邻友好型边境小康示范村(勐董镇龙乃村上龙乃自然村)、文旅融合型边境小康示范村(单甲乡嘎多村大寨上寨自然村),23个沿边行政村(社区),167个自然村小康村(含96个抵边自然村)建设稳步开展,为全面推进云南省边境小康示范村建设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沧源经验,做出了沧源示范。

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以更强烈的责任感、更务实的作风和更有力的举措,齐心协力加快推动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把沿边一线的行政村(社区)全部建成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现代化边境小康村。

笔者: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对沧源有什么意义?请从经济社会发展、固边、民族团结等角度谈谈。

戈正旗: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对沧源来说具有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意义。从经济社会发展角度来说,我们谋划了项目647个、总投资13.12亿元,调整优化了23个沿边行政村(社区)“一村一方案”,计划建成“达标型村庄”117个、“提档型村庄”25个、“示范型村庄”25个,这些都将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样板引领沧源全面开启乡村振兴。从强边固防角度来说,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边境防控现代化建设入手,将全面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压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疫情防控政治责任,构建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新格局,切实筑牢祖国西南安全稳定屏障。从民族团结角度来说,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将推动沿边一线的行政村(社区)党建和民族团结工作,更加坚定边疆各族人民感党恩、听党话、永远跟党走的信心,树立良好的国门形象。

笔者:沧源未来在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方面,有什么规划方向和具体实施方案?

戈正旗:我们计划到2022年底全面完成“水、电、路、网”四项指标达标任务,到2023年23个沿边行政村(社区)初步建成现代化边境小康村,2024年至2025年进行巩固提升。在示范村寨建设的打造上,以县城中心,以单甲大护俄—芒卡口岸边防巡逻道为外线,串联8至10个自然村,打造成一串集“看点、靓点、卖点、特点”于一体的现代化边境小康示范村;以机场—贺岭—帕良—永和—国门通道为内线,串联3至5个自然村,打造成一串集“产业、休闲、宜居、边民互市”为一体的现代化边境小康示范村。在产业发展群众倍增计划上,全力支持科技特派员的工作,以专家资源、科技力量赋能小康村建设,切实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同时大力培育“短、平、快”产业,做强、做长产业链,让边境居民获得增收。在人居环境提升村容村貌改造上,用好厅级领导挂钩制度,推广“名誉支部书记”“名誉村长”的做法,广泛动员群众积极支持配合小康村建设,大力提升人居环境,不断美化、亮化、规范化村寨形象。

笔者:有哪些专家团队、组织机构单位、科技手段等,会参与到现代化边境小康村的建设中?

戈正旗:一是邀请专家团队现场“开处方”。我县已与云南省科学技术厅开展深度合作,23名专家组成的省级科技特派员专家团队,为乡村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及技术支撑。接下来,云南农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导师将带领团队,深入边境自然村开展“校园诸葛进乡村,携手奥雅股份乡建营”活动,努力打造一批“留得下、记得住”的美丽村庄。二是组织社会机构单位“挂包帮”。我县已经组织111个县级行业部门,63个社会组织参与到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工作中,通过开展“产业帮扶、就业帮扶、消费帮扶”等工作,推进沿边村“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产业发展、群众增收”工作,确保到2023年底建成“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现代化边境小康村。三是科技助力乡村治理“出实效”。以人居环境提升为抓手,继续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和农村污水治理工程,强化黑臭水体治理,通过采取物理处理法,因地制宜建设不同阶段规模的生态污水治理池,逐次过滤生活污水、农业污水,达到污水循环利用、污泥无害化利用的目标,让乡村环境越来越整洁。

笔者:如何确保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落实到每家每户的百姓身上?具体有哪些手段?

戈正旗:一是我们把边民组织起来与合作社、与企业产生联动,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把千家万户“小农户”带动起来。让他们有事情做,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在发展中受益。二是我们积极推进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满足边民在不同阶段对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等方面的需要,夯实了共同富裕的基础。三是我们扎实推进23个沿边行政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建制村道路通畅率达100%、硬化率达100%,农村饮水集中供水率达97.23%,实现所有行政村(社区)光纤网络和动力电全覆盖,边民幸福感、获得感得到大幅提升。

2bad2f08171fc113320ef74e91ef7e88.jpg 

乡村振兴

笔者:请您介绍一下沧源乡村振兴的概况及未来的目标。

戈正旗:2019年4月,省委、省政府宣布沧源佤族自治县脱贫摘帽,摆脱了千年绝对贫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来,我们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动能”,班洪乡班坝自然村“生态旅游+”和班洪村“1135”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成为“沧源样板”,田园综合体建设、境内境外联动发展、现代化边境小康村的沧源经验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关注和批示,并在全省推广,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助力添彩。我们建立健全“农户+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的“双绑”利益联结机制、股份合作机制和扶志扶智长效机制,实施1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提档升级蔗糖、茶叶、烤烟、畜牧等产业,建设河南中烟“黄金叶”品牌专属烟区,烤烟产值突破“亿元”,收购均价、上等烟比例排名临沧全市第一,真正实现了农村低收入人群帮扶全覆盖、产业帮扶全覆盖、集体经济全覆盖、就业帮扶全覆盖。

展望未来,我们将抓住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的机遇,大抓产业、大干项目,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高效统筹乡村振兴战略和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基础设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边境防控、思想观念6个现代化,力争用一年左右的时间把下班坝建设成为全国最美丽的边境村寨,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把班洪班老率先建成全省全国兴边富民及引领边境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示范乡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区,力争在“十四五”期间把沧源率先建成全省全国“三好”示范县。

笔者:结合政府工作报告,有什么具体措施和制度来推进实现沧源的乡村振兴目标?

戈正旗:我们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建立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户绑定发展,龙头企业与新型经营主体或直接与农户绑定发展的“双绑”机制,持续加大力度帮扶较低收入群体,全面落实产业帮扶、就业帮扶力度,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力争所有行政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计划先行创建省级“美丽乡村”2个,市级“美丽村庄”10个,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

笔者:对于实施城镇化建设方面,请您谈一谈沧源未来的发展方向。

戈正旗:我们将继续认真贯彻各级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系统、前瞻、科学谋划城镇化建设。一是加快城市化进程。以提高城市化水平为切入点,结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实际,尽快建成一批对经济增长起带动和支撑作用的建设项目。二是制定相应优惠政策。加大吸引社会资金的力度,拉动民间资本参与城镇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和经营,逐步走上主要依靠社会资金建设城镇的轨道。三是履行监督管理职能。按照《沧源县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实施办法(试行)》要求,以县城为重点,大力实施城市管理标准化,加快推进绿美城镇、绿美社区建设,着力建设美丽新家园。四是逐步提升城市功能。以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和完善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加快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强化城镇产业支撑,提升城乡生态环境,促进城乡一体化、人性化、智慧化和谐发展。

笔者:将如何发展人才振兴,吸纳人才?

戈正旗:乡村振兴,人才为先。在人才振兴方面,认真贯彻落实关于“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工作部署要求,深入县直有关部门和95个村(社区)认真开展技能人才摸底调查工作,按种植、养殖、加工、经营管理、技能服务等类别进行分类。高标准筛选调配驻村(社区)第一书记、工作队员、科技特派员,并选派专家人才送技上门、集中培训、现场咨询,促进各路人才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汇聚一批能够带动群众致富的“领头雁”和沾满泥土气息的“土专家”“田秀才”,不断提升群众发展致富“造血”能力。在吸纳人才方面,以引进智力服务为核心,突破人才工作地、工作单位和工作方式的限制,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吸引人才到县、乡创业,深入实施农村优秀人才回引计划,注重从各村后备干部人选、致富带头人、复员退伍军人、返乡大学生、大学生村官等年轻人中挑选优秀人才纳入青年人才党支部,着力解决农村党员队伍结构不优,村级后备干部储备不足、农村青年人才留不住等问题。

1.IMG_0412_副本_副本.jpg 

经济发展

笔者:请您介绍一下,沧源对于经济发展的相关规划以及战略目标。

戈正旗:围绕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本世纪中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十四五”时期,我县要基本建成世界佤文化中心,在建设“国际知名、全国一流的健康生活目的地”“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世界佤族活态文化博物馆”上取得重大进展,力争实现“一个迈上更高台阶、两个取得重大突破、六个走在全省前列”。(一个迈上更高台阶:力争经济年均增速10%以上。到2025年,全县经济总量达80亿元以上,力争迈上100亿元台阶。两个取得重大突破:一是城乡一体化发展取得重大突破。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六个走在全省前列:民族团结进步走在全省前列、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省前列、沿边开发开放走在全省前列、文旅融合发展走在全省前列、信息技术应用走在全省前列、边疆治理体系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到2035年,全县与全市全省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成世界佤文化中心,全面建成国际知名、全国一流的健康生活目的地,全面建成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全面建成世界佤族活态文化博物馆。

 4641276d2631699c0b1ce9896eb59c5.jpg

笔者:计划从哪些方面去发展沧源的经济?

戈正旗:围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我县明确了9个方面的定性目标和5大类27项定量指标。主要从构建全新发展格局、聚焦三大战略目标、推进乡村振兴示范、破除基础设施瓶颈、筑牢最美生态屏障、形成沿边开放优势、激发强大内生动力、提升高效治理水平等10个方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末要拥有10个以上亿元支柱产业。力争经济年均增速在10%以上。

 开幕式.jpg

笔者:如何将文旅产业、农业产业等当地特色发挥出最大优势,推进沧源的经济发展?

戈正旗:在文旅产业上,我县坚持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龙头引领,按照“不走低端、起步中端、瞄准高端”的发展思路,以翁丁南滚河世界旅游景区和司岗里崖画谷世界旅游景区为核心,引领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以创建5A、4A级景区为目标,加快翁丁老寨原址重建,推进翁丁南滚河旅游景区、司岗里崖画谷景区、葫芦小镇景区创建5A级景区,积极推进班洪葫芦王地景区、勐董秘境边关小镇、糯良空港小镇创建4A级景区,开发设计10条以上精品旅游(自驾)线路,巩固提升下班坝自然村、国门新村等17个乡村旅游示范村、3个沿边旅游特色村,继续打造30个以上旅游特色村,全面发挥精品景区辐射带动效应。

在农业产业上,我县按照标准化、特色化、差异化、可持续化原则,推动现代农业与全域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在每个乡(镇)至少打造1个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同时,抓好种子端和电商端,加快农业生产过程“设施化、有机化、数字化”,完成新建高标准农田10万亩以上,重点打造8万至10万担河南中烟“黄金叶”品牌专属烟区,着力推动绿色生态茶园增产、品牌打造,持续抓好生猪全产业链发展,争取肉牛跨境偶蹄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试点,健全完善以竹木产业为主的生态林业组织生产体系、定点收购合作机制,大力发展蔬菜、水果等新兴产业,全力打造10个以上亿元支柱产业,力争蜜蜂、茶叶、生猪、竹木、蔬菜、水果等实现“6年翻番”目标。

笔者:对于引进外来企业来提高沧源经济、收入水平,有什么计划?

戈正旗:我县历来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制定了外出招商计划,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率队到福建、四川、昆明、上海、浙江、河南等省市开展精准招商11场次,今年以来,共邀请和接访到我县考察洽谈企业154户645人次,考察项目179个。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区位、人文和产业基础优势,依托11个产业园建设(永和境内境外产业园、肉牛精深加工产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园、班老矿电产业园、竹木产业园、蜜蜂产业园、勐省现代农业产业园、柑橘产业园、航空物流园、粮油物流产业园、世界佤乡乡村振兴产业园),聚焦文旅经济、绿色经济、数字经济等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加强与意向合作企业的对接联系,争取引进一批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力争在“十四五”末实现规上企业增量在50户以上,产值在60亿元以上。(文/ 蒋泓峰  崔焕兴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院静
标签经验交流    
观察思考

多措并举 建设民富疆稳的新沧源

时间:2022-09-23 10:28:51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 蒋泓峰 崔焕兴

“十四五”时期,是沧源佤族自治县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分水岭”。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始终坚持以“全域旅游”为总抓手,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生态文明、沿边开发开放、社会民生事业和边疆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加快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发展。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成;基本实现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建成法治沧源,平安沧源建设达到更高水平;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的典范,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建设走在全国前列,高层次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全面形成;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明显成效,各族群众生活更加美好。为此,笔者带着广大读者所关心的一些重要问题,采访了中共沧源佤族自治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戈正旗县长。

 _MG_4278.JPG

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

笔者:请您先介绍一下全县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的相关背景情况。

戈正旗:沧源虽然脱贫了,但边境一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等方面基础薄弱,23个沿边行政村(社区)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前沿阵地。2021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我县边境村老支书们的重要回信,11月省委、省政府在沧源召开的云南省边境小康示范村建设情况总结暨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启动会,为沧源指出了有效促进沿边地区发展、破解边境地区发展难题的有效方法,就是加快建设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好美丽家园。

近年来,我们通过加强领导、明确职责、整合资源、积极调动群众主观能动性,形成政府主导、政策激励、群众参与的机制,打造了睦邻友好型边境小康示范村(勐董镇龙乃村上龙乃自然村)、文旅融合型边境小康示范村(单甲乡嘎多村大寨上寨自然村),23个沿边行政村(社区),167个自然村小康村(含96个抵边自然村)建设稳步开展,为全面推进云南省边境小康示范村建设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沧源经验,做出了沧源示范。

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以更强烈的责任感、更务实的作风和更有力的举措,齐心协力加快推动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把沿边一线的行政村(社区)全部建成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现代化边境小康村。

笔者: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对沧源有什么意义?请从经济社会发展、固边、民族团结等角度谈谈。

戈正旗: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对沧源来说具有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意义。从经济社会发展角度来说,我们谋划了项目647个、总投资13.12亿元,调整优化了23个沿边行政村(社区)“一村一方案”,计划建成“达标型村庄”117个、“提档型村庄”25个、“示范型村庄”25个,这些都将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样板引领沧源全面开启乡村振兴。从强边固防角度来说,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边境防控现代化建设入手,将全面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压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疫情防控政治责任,构建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新格局,切实筑牢祖国西南安全稳定屏障。从民族团结角度来说,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将推动沿边一线的行政村(社区)党建和民族团结工作,更加坚定边疆各族人民感党恩、听党话、永远跟党走的信心,树立良好的国门形象。

笔者:沧源未来在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方面,有什么规划方向和具体实施方案?

戈正旗:我们计划到2022年底全面完成“水、电、路、网”四项指标达标任务,到2023年23个沿边行政村(社区)初步建成现代化边境小康村,2024年至2025年进行巩固提升。在示范村寨建设的打造上,以县城中心,以单甲大护俄—芒卡口岸边防巡逻道为外线,串联8至10个自然村,打造成一串集“看点、靓点、卖点、特点”于一体的现代化边境小康示范村;以机场—贺岭—帕良—永和—国门通道为内线,串联3至5个自然村,打造成一串集“产业、休闲、宜居、边民互市”为一体的现代化边境小康示范村。在产业发展群众倍增计划上,全力支持科技特派员的工作,以专家资源、科技力量赋能小康村建设,切实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同时大力培育“短、平、快”产业,做强、做长产业链,让边境居民获得增收。在人居环境提升村容村貌改造上,用好厅级领导挂钩制度,推广“名誉支部书记”“名誉村长”的做法,广泛动员群众积极支持配合小康村建设,大力提升人居环境,不断美化、亮化、规范化村寨形象。

笔者:有哪些专家团队、组织机构单位、科技手段等,会参与到现代化边境小康村的建设中?

戈正旗:一是邀请专家团队现场“开处方”。我县已与云南省科学技术厅开展深度合作,23名专家组成的省级科技特派员专家团队,为乡村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及技术支撑。接下来,云南农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导师将带领团队,深入边境自然村开展“校园诸葛进乡村,携手奥雅股份乡建营”活动,努力打造一批“留得下、记得住”的美丽村庄。二是组织社会机构单位“挂包帮”。我县已经组织111个县级行业部门,63个社会组织参与到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工作中,通过开展“产业帮扶、就业帮扶、消费帮扶”等工作,推进沿边村“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产业发展、群众增收”工作,确保到2023年底建成“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现代化边境小康村。三是科技助力乡村治理“出实效”。以人居环境提升为抓手,继续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和农村污水治理工程,强化黑臭水体治理,通过采取物理处理法,因地制宜建设不同阶段规模的生态污水治理池,逐次过滤生活污水、农业污水,达到污水循环利用、污泥无害化利用的目标,让乡村环境越来越整洁。

笔者:如何确保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落实到每家每户的百姓身上?具体有哪些手段?

戈正旗:一是我们把边民组织起来与合作社、与企业产生联动,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把千家万户“小农户”带动起来。让他们有事情做,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在发展中受益。二是我们积极推进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满足边民在不同阶段对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等方面的需要,夯实了共同富裕的基础。三是我们扎实推进23个沿边行政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建制村道路通畅率达100%、硬化率达100%,农村饮水集中供水率达97.23%,实现所有行政村(社区)光纤网络和动力电全覆盖,边民幸福感、获得感得到大幅提升。

2bad2f08171fc113320ef74e91ef7e88.jpg 

乡村振兴

笔者:请您介绍一下沧源乡村振兴的概况及未来的目标。

戈正旗:2019年4月,省委、省政府宣布沧源佤族自治县脱贫摘帽,摆脱了千年绝对贫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来,我们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动能”,班洪乡班坝自然村“生态旅游+”和班洪村“1135”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成为“沧源样板”,田园综合体建设、境内境外联动发展、现代化边境小康村的沧源经验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关注和批示,并在全省推广,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助力添彩。我们建立健全“农户+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的“双绑”利益联结机制、股份合作机制和扶志扶智长效机制,实施1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提档升级蔗糖、茶叶、烤烟、畜牧等产业,建设河南中烟“黄金叶”品牌专属烟区,烤烟产值突破“亿元”,收购均价、上等烟比例排名临沧全市第一,真正实现了农村低收入人群帮扶全覆盖、产业帮扶全覆盖、集体经济全覆盖、就业帮扶全覆盖。

展望未来,我们将抓住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的机遇,大抓产业、大干项目,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高效统筹乡村振兴战略和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基础设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边境防控、思想观念6个现代化,力争用一年左右的时间把下班坝建设成为全国最美丽的边境村寨,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把班洪班老率先建成全省全国兴边富民及引领边境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示范乡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区,力争在“十四五”期间把沧源率先建成全省全国“三好”示范县。

笔者:结合政府工作报告,有什么具体措施和制度来推进实现沧源的乡村振兴目标?

戈正旗:我们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建立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户绑定发展,龙头企业与新型经营主体或直接与农户绑定发展的“双绑”机制,持续加大力度帮扶较低收入群体,全面落实产业帮扶、就业帮扶力度,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力争所有行政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计划先行创建省级“美丽乡村”2个,市级“美丽村庄”10个,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

笔者:对于实施城镇化建设方面,请您谈一谈沧源未来的发展方向。

戈正旗:我们将继续认真贯彻各级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系统、前瞻、科学谋划城镇化建设。一是加快城市化进程。以提高城市化水平为切入点,结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实际,尽快建成一批对经济增长起带动和支撑作用的建设项目。二是制定相应优惠政策。加大吸引社会资金的力度,拉动民间资本参与城镇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和经营,逐步走上主要依靠社会资金建设城镇的轨道。三是履行监督管理职能。按照《沧源县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实施办法(试行)》要求,以县城为重点,大力实施城市管理标准化,加快推进绿美城镇、绿美社区建设,着力建设美丽新家园。四是逐步提升城市功能。以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和完善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加快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强化城镇产业支撑,提升城乡生态环境,促进城乡一体化、人性化、智慧化和谐发展。

笔者:将如何发展人才振兴,吸纳人才?

戈正旗:乡村振兴,人才为先。在人才振兴方面,认真贯彻落实关于“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工作部署要求,深入县直有关部门和95个村(社区)认真开展技能人才摸底调查工作,按种植、养殖、加工、经营管理、技能服务等类别进行分类。高标准筛选调配驻村(社区)第一书记、工作队员、科技特派员,并选派专家人才送技上门、集中培训、现场咨询,促进各路人才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汇聚一批能够带动群众致富的“领头雁”和沾满泥土气息的“土专家”“田秀才”,不断提升群众发展致富“造血”能力。在吸纳人才方面,以引进智力服务为核心,突破人才工作地、工作单位和工作方式的限制,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吸引人才到县、乡创业,深入实施农村优秀人才回引计划,注重从各村后备干部人选、致富带头人、复员退伍军人、返乡大学生、大学生村官等年轻人中挑选优秀人才纳入青年人才党支部,着力解决农村党员队伍结构不优,村级后备干部储备不足、农村青年人才留不住等问题。

1.IMG_0412_副本_副本.jpg 

经济发展

笔者:请您介绍一下,沧源对于经济发展的相关规划以及战略目标。

戈正旗:围绕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本世纪中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十四五”时期,我县要基本建成世界佤文化中心,在建设“国际知名、全国一流的健康生活目的地”“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世界佤族活态文化博物馆”上取得重大进展,力争实现“一个迈上更高台阶、两个取得重大突破、六个走在全省前列”。(一个迈上更高台阶:力争经济年均增速10%以上。到2025年,全县经济总量达80亿元以上,力争迈上100亿元台阶。两个取得重大突破:一是城乡一体化发展取得重大突破。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六个走在全省前列:民族团结进步走在全省前列、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省前列、沿边开发开放走在全省前列、文旅融合发展走在全省前列、信息技术应用走在全省前列、边疆治理体系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到2035年,全县与全市全省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成世界佤文化中心,全面建成国际知名、全国一流的健康生活目的地,全面建成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全面建成世界佤族活态文化博物馆。

 4641276d2631699c0b1ce9896eb59c5.jpg

笔者:计划从哪些方面去发展沧源的经济?

戈正旗:围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我县明确了9个方面的定性目标和5大类27项定量指标。主要从构建全新发展格局、聚焦三大战略目标、推进乡村振兴示范、破除基础设施瓶颈、筑牢最美生态屏障、形成沿边开放优势、激发强大内生动力、提升高效治理水平等10个方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末要拥有10个以上亿元支柱产业。力争经济年均增速在10%以上。

 开幕式.jpg

笔者:如何将文旅产业、农业产业等当地特色发挥出最大优势,推进沧源的经济发展?

戈正旗:在文旅产业上,我县坚持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龙头引领,按照“不走低端、起步中端、瞄准高端”的发展思路,以翁丁南滚河世界旅游景区和司岗里崖画谷世界旅游景区为核心,引领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以创建5A、4A级景区为目标,加快翁丁老寨原址重建,推进翁丁南滚河旅游景区、司岗里崖画谷景区、葫芦小镇景区创建5A级景区,积极推进班洪葫芦王地景区、勐董秘境边关小镇、糯良空港小镇创建4A级景区,开发设计10条以上精品旅游(自驾)线路,巩固提升下班坝自然村、国门新村等17个乡村旅游示范村、3个沿边旅游特色村,继续打造30个以上旅游特色村,全面发挥精品景区辐射带动效应。

在农业产业上,我县按照标准化、特色化、差异化、可持续化原则,推动现代农业与全域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在每个乡(镇)至少打造1个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同时,抓好种子端和电商端,加快农业生产过程“设施化、有机化、数字化”,完成新建高标准农田10万亩以上,重点打造8万至10万担河南中烟“黄金叶”品牌专属烟区,着力推动绿色生态茶园增产、品牌打造,持续抓好生猪全产业链发展,争取肉牛跨境偶蹄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试点,健全完善以竹木产业为主的生态林业组织生产体系、定点收购合作机制,大力发展蔬菜、水果等新兴产业,全力打造10个以上亿元支柱产业,力争蜜蜂、茶叶、生猪、竹木、蔬菜、水果等实现“6年翻番”目标。

笔者:对于引进外来企业来提高沧源经济、收入水平,有什么计划?

戈正旗:我县历来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制定了外出招商计划,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率队到福建、四川、昆明、上海、浙江、河南等省市开展精准招商11场次,今年以来,共邀请和接访到我县考察洽谈企业154户645人次,考察项目179个。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区位、人文和产业基础优势,依托11个产业园建设(永和境内境外产业园、肉牛精深加工产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园、班老矿电产业园、竹木产业园、蜜蜂产业园、勐省现代农业产业园、柑橘产业园、航空物流园、粮油物流产业园、世界佤乡乡村振兴产业园),聚焦文旅经济、绿色经济、数字经济等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加强与意向合作企业的对接联系,争取引进一批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力争在“十四五”末实现规上企业增量在50户以上,产值在60亿元以上。(文/ 蒋泓峰  崔焕兴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院静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