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湖北省黄梅县冯圈村: 真抓实干谋发展 乡村振兴底气足

时间:2023-01-17 11:00:00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3年第2期作者:杨立新 聂方 李志敏

近年来,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小池镇冯圈村依靠区位和交通优势,抢抓国家强农兴农政策机遇,多管齐下扮靓秀美乡村,多措并举激活产业发展,多元共治提升治理水平,奋力绘就一幅乡村振兴新画卷。  

第67页-52.PNG

黄梅县小池镇冯圈村蔬菜大棚基地。  

多管齐下扮靓宜居宜业秀美乡村

冯圈村持续加大村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强化日常村庄环境综合管理,努力扮靓宜居宜业秀美乡村。

提档基础配套。依托黄梅戏曲小镇项目建设,先后投入资金300万元,改建了村级党群服务中心,硬化村组道路5公里,新建小型提水泵站1座,新建沟渠2公里,改造危桥1座,改造电网2.2公里,接入“组组通”自来水218户,促进村级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方便了当地农产品流通、提升了村级服务能力。

强化环境整治。按照“扫干净、码整齐、拆通透、治脏污、植绿色”的要求,以优化人居环境为切入点,聚焦改厕、治污、清脏、植绿等四个小切口,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近年来,村里统筹资金50多万元,改建户厕50座、公厕3座,投入机械设备疏浚全村排灌沟渠4.5公里,发动农户清理房前屋后排水沟2公里,积极推进并通过户厕接入、污水管网接入,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处理率达90%以上;积极融入黄梅戏曲小镇项目布局,大力植绿、统筹护绿、高效管绿,在村组主干道统一种植与黄梅戏曲小镇同种树木8000株,在房前屋后和边角荒地滩地等种植花卉、苗木3000棵,完成村庄绿化38亩,让村庄变景区、田园变公园。

落实常态管理。加强农房风貌管控,对标全县集聚提升类特色村分类标准,从专业设计团队制定的20多套民居样式中选取适宜本地乡土风情的方案,聘请专业队伍统一施工,彰显江北水乡特色风貌。将每周五定为村庄清洁日,开展常态化洁村行动,积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清运生活垃圾、清理农业废弃物、清洁沟渠塘堰、清除私搭乱建、清扫乡村道路,不断净化村庄环境。

多措并举激活“自我造血”新动能

冯圈村因地制宜,以产业带动为发展方向,引回在外经商成功人士并鼓励大学生回村创业,成立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和稻虾连作产业,让更多农民深度参与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集中流转土地发展特色种植业。合作社成立之前,村里种植业以传统水稻为主,但受限于自然条件和种植技术,村民辛苦一年,亩均收入不足700元。合作社把村里1000多亩耕地集中流转发展蔬菜种苗培育、蔬菜种植和稻虾共作特色产业,每亩收入可以达到5000—20000元不等。土地流转的价格按照小池镇土地流转均价每年每亩800元,在原来村民之间小规模流转土地每亩100元左右的基础上增加了700元。

反向托管实现群众就业又增收。合作社与冯圈村村委会和农户签订三方协议,优先聘请本村农户尤其是脱贫户到基地和冷链厂务工,60岁以上老人工资100元/天/人,青壮年可达近200元/天/人,每年有效带动300余农户(含脱贫户26户)就业,实现户均年增收4000元以上。村民不仅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而且还学会蔬菜种植技术。针对那些掌握了一定种植技术且自主发展产业意愿强的村民,合作社在统一提供秧苗、统一组织栽种、统一提供农药化肥、统一回收销售前提下,将其中一部分蔬菜基地反向承包给他们托管。承包托管的农户主要负责后期田间管理和蔬菜采摘,每亩每年可以获得4000元保底收益,对每亩收成超出基本产量的部分,合作社还按斤两折算让他们获得超额奖励收益。

订单销售提升产业价值链。合作社与深圳良土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长期产销订单,有效破除重产轻销、销售渠道不畅、价格波动较大等问题,实现了产业可持续发展。同时,利用村里的冷链仓库长期收购本地莲藕等蔬菜,实现错峰、错时、错季销售,让农产品能卖上好价钱。在此基础上,合作社还计划向净菜、预制菜等方向发力,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多元共治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

冯圈村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村“两委”组织堡垒作用,不断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着力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党建引领聚民心。目前,冯圈村已经建立以村党支部为领导、村民自治组织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的村级组织体系,构建“村党支部—村组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三级组织架构,实行党员户挂牌、承诺践诺、设岗定责。通过组织凝聚、党员示范,切实让老百姓看到了村里产业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赢得了群众一致的好评。

共同缔造汇民力。以“清廉村居”创建和“共同缔造”活动为契机,成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矛盾调解会、发展理事会和安全联防队等“五会一队”自治组织,发动干群自治自管、共建共享。在村民自治组织带动下,村组垃圾治理、道路运行管护、沿路沿港沿河沿渠建房管控等不文明和违规行为整治得到了群众的大力支持。

德法并施化民风。持续深化“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行动,率先试点推行村规民约积分制管理,将垃圾治理、道路维护、邻里关系、孝亲敬长、疫情防控等细化量化折成积分,年底集中兑现奖励,开展“文明家庭”“生态庭院”“道德模范”“好公婆”“好儿媳”等创评活动;加强司法调解和人民调解无缝对接,积极发挥矛盾调解会作用,调解各类邻里大小纠纷10余件,老百姓普遍认为村里游手好闲、等靠要的人少了,积极从事志愿公益活动的人多了,冯圈村的乡风民风也更文明、更淳朴了。

(作者单位:杨立新、聂方,湖北省黄梅县委政研室;李志敏,湖北省黄梅县乡村振兴局)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标签经验交流    
观察思考

湖北省黄梅县冯圈村: 真抓实干谋发展 乡村振兴底气足

时间:2023-01-17 11:00:00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3年第2期

作者:杨立新 聂方 李志敏

近年来,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小池镇冯圈村依靠区位和交通优势,抢抓国家强农兴农政策机遇,多管齐下扮靓秀美乡村,多措并举激活产业发展,多元共治提升治理水平,奋力绘就一幅乡村振兴新画卷。  

第67页-52.PNG

黄梅县小池镇冯圈村蔬菜大棚基地。  

多管齐下扮靓宜居宜业秀美乡村

冯圈村持续加大村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强化日常村庄环境综合管理,努力扮靓宜居宜业秀美乡村。

提档基础配套。依托黄梅戏曲小镇项目建设,先后投入资金300万元,改建了村级党群服务中心,硬化村组道路5公里,新建小型提水泵站1座,新建沟渠2公里,改造危桥1座,改造电网2.2公里,接入“组组通”自来水218户,促进村级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方便了当地农产品流通、提升了村级服务能力。

强化环境整治。按照“扫干净、码整齐、拆通透、治脏污、植绿色”的要求,以优化人居环境为切入点,聚焦改厕、治污、清脏、植绿等四个小切口,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近年来,村里统筹资金50多万元,改建户厕50座、公厕3座,投入机械设备疏浚全村排灌沟渠4.5公里,发动农户清理房前屋后排水沟2公里,积极推进并通过户厕接入、污水管网接入,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处理率达90%以上;积极融入黄梅戏曲小镇项目布局,大力植绿、统筹护绿、高效管绿,在村组主干道统一种植与黄梅戏曲小镇同种树木8000株,在房前屋后和边角荒地滩地等种植花卉、苗木3000棵,完成村庄绿化38亩,让村庄变景区、田园变公园。

落实常态管理。加强农房风貌管控,对标全县集聚提升类特色村分类标准,从专业设计团队制定的20多套民居样式中选取适宜本地乡土风情的方案,聘请专业队伍统一施工,彰显江北水乡特色风貌。将每周五定为村庄清洁日,开展常态化洁村行动,积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清运生活垃圾、清理农业废弃物、清洁沟渠塘堰、清除私搭乱建、清扫乡村道路,不断净化村庄环境。

多措并举激活“自我造血”新动能

冯圈村因地制宜,以产业带动为发展方向,引回在外经商成功人士并鼓励大学生回村创业,成立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和稻虾连作产业,让更多农民深度参与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集中流转土地发展特色种植业。合作社成立之前,村里种植业以传统水稻为主,但受限于自然条件和种植技术,村民辛苦一年,亩均收入不足700元。合作社把村里1000多亩耕地集中流转发展蔬菜种苗培育、蔬菜种植和稻虾共作特色产业,每亩收入可以达到5000—20000元不等。土地流转的价格按照小池镇土地流转均价每年每亩800元,在原来村民之间小规模流转土地每亩100元左右的基础上增加了700元。

反向托管实现群众就业又增收。合作社与冯圈村村委会和农户签订三方协议,优先聘请本村农户尤其是脱贫户到基地和冷链厂务工,60岁以上老人工资100元/天/人,青壮年可达近200元/天/人,每年有效带动300余农户(含脱贫户26户)就业,实现户均年增收4000元以上。村民不仅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而且还学会蔬菜种植技术。针对那些掌握了一定种植技术且自主发展产业意愿强的村民,合作社在统一提供秧苗、统一组织栽种、统一提供农药化肥、统一回收销售前提下,将其中一部分蔬菜基地反向承包给他们托管。承包托管的农户主要负责后期田间管理和蔬菜采摘,每亩每年可以获得4000元保底收益,对每亩收成超出基本产量的部分,合作社还按斤两折算让他们获得超额奖励收益。

订单销售提升产业价值链。合作社与深圳良土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长期产销订单,有效破除重产轻销、销售渠道不畅、价格波动较大等问题,实现了产业可持续发展。同时,利用村里的冷链仓库长期收购本地莲藕等蔬菜,实现错峰、错时、错季销售,让农产品能卖上好价钱。在此基础上,合作社还计划向净菜、预制菜等方向发力,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多元共治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

冯圈村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村“两委”组织堡垒作用,不断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着力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党建引领聚民心。目前,冯圈村已经建立以村党支部为领导、村民自治组织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的村级组织体系,构建“村党支部—村组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三级组织架构,实行党员户挂牌、承诺践诺、设岗定责。通过组织凝聚、党员示范,切实让老百姓看到了村里产业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赢得了群众一致的好评。

共同缔造汇民力。以“清廉村居”创建和“共同缔造”活动为契机,成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矛盾调解会、发展理事会和安全联防队等“五会一队”自治组织,发动干群自治自管、共建共享。在村民自治组织带动下,村组垃圾治理、道路运行管护、沿路沿港沿河沿渠建房管控等不文明和违规行为整治得到了群众的大力支持。

德法并施化民风。持续深化“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行动,率先试点推行村规民约积分制管理,将垃圾治理、道路维护、邻里关系、孝亲敬长、疫情防控等细化量化折成积分,年底集中兑现奖励,开展“文明家庭”“生态庭院”“道德模范”“好公婆”“好儿媳”等创评活动;加强司法调解和人民调解无缝对接,积极发挥矛盾调解会作用,调解各类邻里大小纠纷10余件,老百姓普遍认为村里游手好闲、等靠要的人少了,积极从事志愿公益活动的人多了,冯圈村的乡风民风也更文明、更淳朴了。

(作者单位:杨立新、聂方,湖北省黄梅县委政研室;李志敏,湖北省黄梅县乡村振兴局)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