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应在“一二三”上发力

时间:2023-03-15 14:28:58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徐志坤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二〇二三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也强调,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近年来,各级各部门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大目标和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结合实际抓乡村振兴破题开篇,探索出很多做法经验。笔者认为,要落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应该在守住“一条底线”、强化“两动功能”、突出“三个重点”上发力。

一、守住“一条底线”是关键。守住“一条底线”,就是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刚刚摆脱贫困的贫困对象,各种困难和挑战层层交织在一起,就像刚刚走出医院的虚弱病人,需要有一段精心呵护、帮助复原的康复期,拖不起、急不得。在巩固“两不愁、三保障”、防止因病致贫返贫等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努力将农村的民生保障网织得更密更细。 要着重在“早、简、准、实”上下功夫,持续强化线上、线下双向协同监测体系,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 要加强部门间信息互通,做到情况摸准、识别精准、措施定准;要落实帮扶政策措施,持续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水平。

二、强化“两动功能”作保障。一是要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必然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着力激发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依靠自身力量发展的志气心气底气。二是要发挥项目撬动作用。要把项目建设作为抓发展、促振兴的有力抓手,加大项目谋划实施力度,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要抢抓政策机遇,及时跟进研究国家重大战略和投资导向,用足用好各类利好政策,围绕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产业就业帮扶、一事一议、以工代赈、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等重点任务,深度谋划储备一批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大项目、好项目,形成远近结合、滚动连续的项目储备格局。聚焦特色产业发展、脱贫人口就业、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等重点任务,将资金科学合理安排到具体项目中。

三、突出“三个重点”促振兴。突出抓好产业培育。产业兴旺是乡村各项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促进农民生活富裕的保障、也是支撑乡村振兴的原动力。产业兴旺的根本途径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久久为功,用工匠精神思虑每一个产业、用心用情用力抓好每一个环节,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产业发展应因地制宜,抓住不同地区、不同乡村资源禀赋的特性,宜鱼则鱼、宜虾则虾、宜果则果、宜瓜则瓜,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即使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康养,也应挖掘乡村独特的生态、经济、文化价值,警惕一哄而上,防止盲目跟风。在丰富乡村产业形态基础上,通过村民利益共享,增强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后劲,不能只抓一点不及其余,切忌“千村一面”同质化。

突出抓好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一是要重视示范引领。示范点建设,应该从规划开始就瞄着能看见乡愁的感官视觉效果示范、低投入高产出的效益示范、衔接有序的机制体系示范的目标进行规划建设,让示范点建设达到可总结、可借鉴、可复制、易推广的良好效果。二是要补短强弱全面推。深入开展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弱项排查,抓好普惠性、兜底性基础建设,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全面推动特色产业快速发展、乡村面貌有效改善、农民生活持续提升,全力助推乡村振兴。三是要重视乡村文化建设。要树立起文化凝聚人气、文化提升价值、文化提升品质的理念,充分挖掘散布于广大乡村的优质文化资源,传承生生不息的优秀文化,走以文化为灵魂、以产业和乡村建设为载体,文化赋能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灵魂与载体完美融合、相得益彰的发展路子。

突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集体空,没人听;集体有,跟着走”,凡是大兴集体经济的乡村,农民家庭收入水平就高、居住条件就好、基础设施提升就快。因此,抓乡村振兴必须思虑谋划如何壮大集体经济。要坚持以组织优势统筹各方力量,积极推进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将群众组织起来,将资源要素整合到村集体手中,促进规范化、集约化经营,拓宽强村富民的发展之路;要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基础,以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等要素有效利用为抓手,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高度,积极探索资源换资金、存量换创收、出租创收益等发展模式,依法合规开发利用资产资源,变存量为增量,实现村集体可持续增收。

只要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开局就是决战、起跑就要加速”的姿态,坚定信心、踔厉奋发、埋头苦干,就一定能够推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

(作者系凤庆县侨联主席、凤庆县原扶贫办主任)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琼文
标签观察思考    
观察思考

乡村振兴应在“一二三”上发力

时间:2023-03-15 14:28:58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徐志坤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二〇二三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也强调,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近年来,各级各部门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大目标和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结合实际抓乡村振兴破题开篇,探索出很多做法经验。笔者认为,要落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应该在守住“一条底线”、强化“两动功能”、突出“三个重点”上发力。

一、守住“一条底线”是关键。守住“一条底线”,就是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刚刚摆脱贫困的贫困对象,各种困难和挑战层层交织在一起,就像刚刚走出医院的虚弱病人,需要有一段精心呵护、帮助复原的康复期,拖不起、急不得。在巩固“两不愁、三保障”、防止因病致贫返贫等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努力将农村的民生保障网织得更密更细。 要着重在“早、简、准、实”上下功夫,持续强化线上、线下双向协同监测体系,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 要加强部门间信息互通,做到情况摸准、识别精准、措施定准;要落实帮扶政策措施,持续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水平。

二、强化“两动功能”作保障。一是要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必然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着力激发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依靠自身力量发展的志气心气底气。二是要发挥项目撬动作用。要把项目建设作为抓发展、促振兴的有力抓手,加大项目谋划实施力度,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要抢抓政策机遇,及时跟进研究国家重大战略和投资导向,用足用好各类利好政策,围绕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产业就业帮扶、一事一议、以工代赈、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等重点任务,深度谋划储备一批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大项目、好项目,形成远近结合、滚动连续的项目储备格局。聚焦特色产业发展、脱贫人口就业、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等重点任务,将资金科学合理安排到具体项目中。

三、突出“三个重点”促振兴。突出抓好产业培育。产业兴旺是乡村各项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促进农民生活富裕的保障、也是支撑乡村振兴的原动力。产业兴旺的根本途径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久久为功,用工匠精神思虑每一个产业、用心用情用力抓好每一个环节,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产业发展应因地制宜,抓住不同地区、不同乡村资源禀赋的特性,宜鱼则鱼、宜虾则虾、宜果则果、宜瓜则瓜,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即使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康养,也应挖掘乡村独特的生态、经济、文化价值,警惕一哄而上,防止盲目跟风。在丰富乡村产业形态基础上,通过村民利益共享,增强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后劲,不能只抓一点不及其余,切忌“千村一面”同质化。

突出抓好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一是要重视示范引领。示范点建设,应该从规划开始就瞄着能看见乡愁的感官视觉效果示范、低投入高产出的效益示范、衔接有序的机制体系示范的目标进行规划建设,让示范点建设达到可总结、可借鉴、可复制、易推广的良好效果。二是要补短强弱全面推。深入开展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弱项排查,抓好普惠性、兜底性基础建设,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全面推动特色产业快速发展、乡村面貌有效改善、农民生活持续提升,全力助推乡村振兴。三是要重视乡村文化建设。要树立起文化凝聚人气、文化提升价值、文化提升品质的理念,充分挖掘散布于广大乡村的优质文化资源,传承生生不息的优秀文化,走以文化为灵魂、以产业和乡村建设为载体,文化赋能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灵魂与载体完美融合、相得益彰的发展路子。

突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集体空,没人听;集体有,跟着走”,凡是大兴集体经济的乡村,农民家庭收入水平就高、居住条件就好、基础设施提升就快。因此,抓乡村振兴必须思虑谋划如何壮大集体经济。要坚持以组织优势统筹各方力量,积极推进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将群众组织起来,将资源要素整合到村集体手中,促进规范化、集约化经营,拓宽强村富民的发展之路;要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基础,以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等要素有效利用为抓手,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高度,积极探索资源换资金、存量换创收、出租创收益等发展模式,依法合规开发利用资产资源,变存量为增量,实现村集体可持续增收。

只要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开局就是决战、起跑就要加速”的姿态,坚定信心、踔厉奋发、埋头苦干,就一定能够推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

(作者系凤庆县侨联主席、凤庆县原扶贫办主任)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琼文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