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岚皋县:全面推行“医疗互助”降低因病返贫致贫风险
陕西省安康市岚皋县通过“政府引导、村办镇管、社会共建、群众共享、平台服务”模式,全面推行城乡居民“医疗互助”,在基本医保的基础上,再减轻就医个人负担费用约20%,有效降低因病返贫致贫风险,为巩固拓展医疗保障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探出一条新路子。
贵州印江县:“五大振兴”联合驱动助推红色木黄革命老区加速蝶变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是2022年贵州省唯一一个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试点县。试点以来,该县牢牢抓住机遇,紧紧围绕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联合驱动,扎实有效推进红色木黄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努力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浙江:调整优化网格管理 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浙江省立足新阶段新任务新变化,在乡村治理中坚持党建引领网格建设,大力推进网格组织重塑、功能重塑、机制重塑,有力推进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有力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有效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宁夏:建立四项机制 防止规模性返贫
宁夏回族自治区为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坚持从制度上预防和解决返贫问题,建立健全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对易返贫致贫和突发严重困难农户采取“四个坚持”,建立“四个机制”,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
念好“聚、强、活”三字诀 争当乡村振兴路上的排头兵
近年来,工农兵村党支部围绕产业链大力组建合作社和村办股份制小工企集群,积极构建党建引领、“三治”并进的乡村治理体系
创业垦荒路 实干新征程 ——萝北县名山镇山江村党支部先进事迹
近年来,山江村党支部赓续老一辈垦荒精神、激发新时代创业意识,坚持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融合联动,
陕西泾阳:推行“四项机制” 闯出巩固衔接 工作新路子
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紧紧围绕“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这一中心,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两条底线,严格落实“周提示”、“月观摩调度”、“总队长”、“随机督导”四项机制
“电力爱心超市+数字化+网格化”的帮扶深度融合 实行基层乡村治理“零距离”
安徽萧县毛郢孜社区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工作队持续融入式帮扶下,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过程导向
湖南吉首:让“廉洁之花”盛开在乡村振兴项目一线
衔接资金项目审批分配等方面,紧盯乡村振兴工程项目责任落实、项目管理、资金使用等廉政风险点,着力起底排查扶贫资金项目和衔接资金项目铺张浪费、资产管理运行不规范
烟台市牟平:因村施策 精细建设美丽乡村见成效
近年来,烟台市牟平区立足推动乡村振兴、建设美丽牟平大局,在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基础上,强化投入,多措并举,创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将一批普通村庄打造成全省一流的美丽乡村样板村庄。
湖南宁远:创新“1234”模式,以文旅振兴助推乡村振兴
近年来,湖南省宁远县积极融入省市文旅产业发展大局,锚定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以及打造“永州南部文化旅游中心”的战略目标,以九嶷山舜帝陵景区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抓手,以生态资源为基础、以文旅融合为依托
穆沟古村文化振兴的创新与探索
穆沟古村的文化振兴是苏北乡村振兴的一次勇敢探索和创新。通过对文化的创新设计,形成全新的传承模式,并且让文化变成可以消费的产品,从而实现了可持续的文化活态传承模式。
云南永平:科学种植创高产 规模经营增效益
云南省永平县杨柳树村明兴枇杷种植家庭农场不断探索农业生产专业化、技术标准化,运用良种良法,始终坚持绿色生态种植,通过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努力挖掘高岗地增产潜力。注册了“厂街枇杷”商标,2022年被云南省列为全省名特优新农产品,积极打造绿色“厂街枇杷”品牌,开展品牌化营销,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了产量和效益双提升。在筑牢“厂街枇杷”品牌基础上,采取“家庭农场+合作社+小农户”的发展模式,引导全村186多户农户按照“五统一分”管理模式,立足枇杷金字招牌,着力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把昔日的一座座荒山变成了今日
贵州思南县檬子树村:做实“民心党建+”着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张家寨镇檬子树村以“民心党建+”为集体经济发展要素载体,深入推进“村社合一”,构建党建引领“聚民”、产业发展“富民”、保障提升“惠民”、环境优化“兴民”、治理有效“安民”的发展格局。
陕西扶风县:建立“4533”机制 确保扶贫项目资产持续发挥效益
近年来,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把扶贫项目资产管理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突破口,狠抓“摸底数、保收益、强监管、防风险”四个关键环节,逐步探索建立“4533”工作机制,构建起资产底数清晰、产权归属明晰、类型界定科学、主体责任明确、收益分配合理、运行管理规范的长效机制,确保扶贫项目资产持续发挥效益。
广西来宾市:创新“四五六”工作模式深入推进东西部协作
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东西部协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聚焦重点工作,通过建立机制、壮大链条、打造特色等方式,探索形成“四五六”工作模式,深入推进东西部协作工作。
“九微工作法”创新乡村治理模式
2017年10月至今,华中科技大学连续向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原深度贫困村蚂蚁堆村派驻三任驻村第一书记。针对帮扶村的实际困难,华中科技大学坚持问题导向,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扬正气,创新实施“九微工作法”,提升村党组织的政治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治理能力,不断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夯实乡村振兴基础,为加强和改进现代乡村治理模式提供了实践参考。
青海海南州:强化“三责协同” 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走深走实
2022年以来,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省委和省纪委工作部署,切实落实党委政府主体责任、行业部门监管责任和纪检监察机关监督责任,坚持“三责”贯通协同一体发力,推动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稳步扎实推进。
湖北省黄梅县冯圈村: 真抓实干谋发展 乡村振兴底气足
近年来,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小池镇冯圈村依靠区位和交通优势,抢抓国家强农兴农政策机遇,多管齐下扮靓秀美乡村,多措并举激活产业发展,多元共治提升治理水平,奋力绘就一幅乡村振兴新画卷。
陕西富平县: “三个维度”齐发力 巩固成果促振兴
富平县位于陕西省中部,辖16个镇(街道)268个行政村,总面积1242平方公里,总人口78.6万人,是全国闻名的柿子之乡、奶山羊之乡、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近年来,富平县紧扣产业发展、防止规模性返贫、乡村治理精准发力,通过脱贫摘帽后的“接力跑”,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力促乡村全面振兴。
脱贫县何以提升内生发展动力——基于对广西壮族自治区4个县的调研思考
城乡格局变化对乡村建设的影响与对策
安徽怀宁县:创新开展“乡村夜话”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四川屏山县:发展林下种养循环 拓展助农增收新空间